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的饼食,作为山西面食的一类,同面条、花馍等一样,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其制作方法有烤、烙、炒、煮、炸等等。大山西平价县宣馆饭店的筵席,还是集市庙会的吃摊,以及普通家庭的餐桌,均少不了这大名鼎鼎的山西饼食。如果说到了山西没品尝山西面条,就等于没到过山西的话,那么没有吃过山西饼食,也实在是一大遗憾,在令人眼花乱的山西饼食中,哪些饼食最具“晋味”特色呢?太谷饼“太谷饼”是太谷县的传统名特食品。它是经合面、操团、擀饼、沾芝麻、烘烤等工序而成。具有香甜软酥,存放月余不坏的特点,曾获得地方食品优质奖,驰誉…  相似文献   

2.
最早的面条     
面条是我国古老的传统食品,在古代不叫面条而称“汤饼”,“不托”“托”等。清代《癸已存稿》记载:“面条子曰切面、曰索面、曰拉面、亦曰面汤,亦曰汤饼,亦曰索饼,亦曰水引面”。“汤饼”二字,最早出现在东汉刘熙专著《释名》一书中:“饼,并也,馊面使乞并也……蒸饼、汤饼之属,皆随形而名之也”。面条的历史渊源完全可追溯到汉代。原始的面条即汤饼,其制作方法是用一只手托面,另一只手撕面,在锅边按扁,放进水中,所以又叫“托”,现在湖北有的乡村在农忙季仍习惯此法,但不叫面条而称“清汤疙瘩”。后来发明了擀面杖,不再用手托,所以又叫不托,…  相似文献   

3.
月饼的起源     
月饼是我国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根据民俗学资料得知,中秋节俗应是起源于上古先民对月亮的崇拜,由于先有拜月,而后才有赏月和月饼之食。唐高祖李渊,有一年欢庆中秋佳节,与群臣共赏吐蕃商人所献的圆饼,高祖仰望天上的明月笑道:“应将圆饼邀蟾蜍”。自此,赏月吃饼相演成俗。唐高祖所吃的月饼,并非现今的月饼,只是古代制造月饼之发端。而作为食品的专用名称,最早见于南宋《武林旧事》一书,该书记载,月饼是“蒸作以食”的饼食。迨至明清,月饼便越制越精,中秋赏月吃月饼也就逐渐盛行起来。“八月馈月饼,士庶家俱以月造面饼要馈,大小不等,呼为月饼。…  相似文献   

4.
花卉营养价值高,花粉是浓缩型的安全营养剂,被称为“绿色黄金”。食用花卉,具有滋润肌肤、美容养颜等功能。我国常见的花卉蔬菜有金针菜、南瓜花、芙蓉花、月季、百合、鸡冠花、菊花、木槿、桂花、梅花、腊梅等。这些花卉无论炒食、凉拌、做汤还是泡茶都令人“爱不释口”。我国传统菜系中便有数种“花卉佳肴”。当今的美食家,根据花卉的性质,开发出种类齐全、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食花菜谱”。  相似文献   

5.
“比萨”是一种由特殊的饼底、乳酪、酱汁和馅料做成的具有意大利风味的食品,这种食品已经超越语言与文化的壁障,全球通行。但这种美食究竟源于何时何地,现在却无从考究。有人认为,比萨来源于中国;当年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中国旅行时最喜欢吃一种北方流行的葱油馅饼。回到意大利后他一直想能够再次品尝,却不会烤制。一个  相似文献   

6.
泥鳅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是一个值得大力提倡和鼓励发展的新兴产业 ,可以作为当前我市渔业结构调整的一项有效选择。  一、泥鳅产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华民族历来喜食的泥鳅以其风味独特和具有“水中人参”之美称 ,而深受消费者青睐 ,成为水产业中的一个亮点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与其它鱼类生产经营状况相比 ,当前泥鳅产业具有“三个明显特点” :第一 ,市场需求大。泥鳅是一种大众消费食品 ,并且有壮阳、治小儿疳积等多种药用功能 ,营养价值相当高 ,有“天上的斑鸠 ,地下的泥鳅”之美誉。无论是国内国外都有广阔的市场。我国的广东、上…  相似文献   

7.
九江茶饼又名桂花花饼、九江桂花茶饼等,是江西省九江市著名的传统风味名点.具有色泽金黄、小而精、薄而脆、酥而甜、香而美等特点.是营养丰富、易消化、老少皆宜的食品.其制作技术如下: 主料:精白面粉10kg. 配料:熟面粉17.5kg,熟芝麻4kg. 调料:饴糖7.5kg,茶油11kg,碱粉0.1kg,糖桂花0.5kg,小苏打0.125kg,白糖粉5.5kg,糖精7.5g.  相似文献   

8.
横县大粽是广西横县人欢度新春佳节的主要食品之一,横县有“无粽不成年“之说。横县大粽以体大丰腴、色泽光亮、味香鲜美而闻名于广西。连续两届获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金奖,是广西最著名的传统风味名小吃。  相似文献   

9.
我国号称“大豆之乡”,大豆(黄豆)年产量约1300-1600万吨,占世界大豆产量的十分之一。用大豆深加工开发生产的功能性风味食品备受市场青昧。大豆风味食品主要有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10.
据有关方面提供的信息,当前市场上系列型豆制品大为受宠,值得食品及粮食行业开发。主要有;一、风味型豆制品。这类豆制品具有特殊风味,色彩别具一格,如肉馅豆腐饼、香油豆饼、包心水果饼等,口感松软,味道独特。二、保鲜型豆制品。这类豆制品主要在包装上做文章,既使消费者携带方便,又不容易变质,保持豆制品的持有风味。三、休闲型三制品。这类豆制品分小食品和饮料两类.小食品有豆条、豆制饼、豆制面包等;饮料有豆浆、豆奶等。四、保健型豆制品.这类豆制品主要是以大豆为主要原料,配以其它营养保校成分,如花生、芝麻、核桃、…  相似文献   

11.
苦瓜属葫芦科一年生攀援植物,果肉厚、脆嫩、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暑夏食苦瓜能清热解暑、健脾开胃、凉血解毒,是糖尿病人最理想的食疗佳肴。苦瓜除用作鲜食蔬菜外,还可以加工成多种美昧食品。一、苦瓜酒选充分膨大、青绿色、种壳尚未木质化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同风味意式千层面的特点,本实验主要从5种典型意式千层面着手,通过Friedman检验对不同风味意式千层面的口感风味、色泽、质地、气味及外形等品质进行分析,确定每种风味意式千层面的特点。结果表明,在口感上传统意式千层面最受欢迎,具有酸甜适口、富有满足感、微咸味和不黏牙等特性;在色泽上奶油风味意式千层面最受欢迎,烤制的金黄色及奶油的棕黄色相互搭配,色泽更饱满诱人;配料对意式千层面的质地影响并不大,主要拉丝感由马苏里拉芝士的质量及添加量决定;在气味上乡村肉酱意式千层面的气味令人最满意;对于意式千层面的外形,最受欢迎的是奶油风味意式千层面,其含水量低,外形更饱满。  相似文献   

13.
一种被外地人称为“摇头饼”的方便食品——煎饼,如今在苏北赣榆县被“烙”成了富民产业。今年该县煎饼加工量超过了4000万公斤,交易额达亿元,并带动当地100多家面粉加工企业满负荷生产,有2000余妇女靠烙煎饼致富,人均收入5000元。日前,该县又有10余名妇女结伴赴深圳烙煎饼。 赣榆煎饼,历史悠久,并一直被作为城乡居民的主食。外地人食用时因需用力来回撕咬,故美其名曰“摇头饼”。赣榆城乡,日消费煎饼约13  相似文献   

14.
事实上,在云南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鲜花饼仅仅只是食用花卉系列产晶中的冰山一角,国外的鲜花饼干、鲜花色拉等产品其实已经很常见。鲜花食品被认为是21世纪食品消费的新潮流,并已成为阂际上的一种“食尚”,鲜花色拉、鲜花冰淇淋、鲜花糕点应有尽有。  相似文献   

15.
中信 《农家之友》2005,(8):11-11
苦瓜属葫芦科一年生攀援植物,果肉厚、脆嫩,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暑夏食苦瓜能清热解暑、健脾开胃、凉血解毒,是糖尿病人最理想的食疗佳肴。苦瓜除用作鲜食蔬菜外,还可加工成多种美味食品。  相似文献   

16.
苦瓜属葫芦科一年生攀援植物,果肉厚、脆嫩,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暑夏食苦瓜能清热解暑、健脾开胃、凉血解毒,是糖尿病人最理想的食疗佳肴。苦瓜除用作鲜食蔬菜外,还可加工成多种美味食品。1.苦瓜酒选充分膨大、青绿  相似文献   

17.
吃饼与惜粮     
<正>唐人赵璘在《因话录》里说“世重饼啖”。唐朝的史学家吴兢在《贞观政要》里还拿饼来做比喻:“官不得其才,比于画地作饼,不可食也。”任用官员,如果他们的才能配不上职责,就像在地上画饼,只能看,不能吃。唐玄宗年间,鉴真和尚出访日本,粮食里就有“干胡饼两车,干蒸饼一车,干薄饼一万”。可见,饼在唐朝人饮食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食物相克”说由来已久,相克的食谱五花八门,比如“豆腐蜂蜜同食致耳聋,海带猪血同食会便秘,土豆香蕉同食生雀斑,芹菜兔肉同食脱头发,番茄绿豆同食伤元气”。有人还将“相克”的食物图表挂在厨房提醒自己。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昆虫食品丰富多采,据调查表明,全世界可食昆虫达3000多种。在世界各国中,对不同的昆虫有不同的爱好:马来西亚人爱吃蝗虫;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居民对油炸蝴蝶特别感兴趣;印度有人喜食蜈蚣;新加坡唐尼岛上的人则爱吃蜘蛛;阿拉伯人把蝎子视为佳肴;蟋蟀和知了则是坦桑尼亚、津巴布韦居民餐桌上的佳品;中美洲人常以“蛾子饼”作为主食调剂;澳大利亚人喜吃飞蛾。随着人们生活口味的改变,昆虫食品业也悄然兴起。在泰国曼谷,许多小贩出售炸蚱蜢,摊前买者如云;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卖油炸蚂蚁的摊档沿街可见;在巴黎有许多专以小金田虫作馅制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粮食经济》2006,(3):53-53
“比萨”是一种由特殊的饼底、乳酪、酱汁和馅料做成的具有意大利风味的食品,但其实这种食品已经超越语言与文化的壁障,成为全球通行的名吃,受到各国消费者的喜爱。但这种美食究竟源于何时何地,现在却无从考究。目前,大家都认为比萨是400年前意大利那不勒斯的面包师傅首创的。但到底是谁发明了比萨呢?有人认为,比萨来源于中国:当年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中国旅行时最喜欢吃一种北方流行的葱油馅饼。回到意大利后他一直想能够再次品尝,但却不会烤制。一个星期天,他同朋友们在家中聚会,其中一位是来自那不勒斯的厨师,马可·波罗灵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