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基因抗虫棉不抗虫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常听到人们反映转基因抗虫棉抗性下降了,不怎么抗虫了。是抗虫棉真的不抗虫了吗?回答是:不见得!我国的棉花研究专家认为,抗虫棉对棉花棉铃虫的抗性并没有严重下降,生产上出现的所谓抗虫棉不抗虫了,首先要确定所用的品种是否  相似文献   

2.
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研究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已培育并通过审定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达17个,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面积已占我国棉田面积的30%左右。目前,我国黄河流域棉区棉田面积的80%都是转基因抗虫棉。抗虫棉的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了棉铃虫的暴发危害。但实践表明,抗虫棉并非完美无缺,只有正确认识,科学种植,才能充分发挥抗虫棉的丰产和抗虫性能,提高原棉品质和棉农的种棉效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棉花生产中次要害虫危害的上升引起了人们对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经济影响可持续的争论,一些人认为次要害虫的危害将会逐渐抵消转基因生物技术所带来的收益。本文以Bt转基因抗虫棉技术为例,利用长期农户调查数据,考察了Bt抗虫棉商业化种植10年来农户防治次要害虫的农药施用量的变化,并建立了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对次要害虫用药量与Bt抗虫棉采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过去10年,农户用于控制次要害虫的农药施用量确实在增加;但是,次要害虫用药量的增加主要原因并不是由于采用Bt抗虫棉防治棉铃虫所致,气候因素是次要害虫用药量上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抗虫棉是利用高科技手段导入B T抗虫基因育成的棉花新品种,它可以产生内源毒素,对鳞翅目害虫有独特的抗性,能在其为害棉株初期将其杀死。由于抗虫棉的独特抗性,在推广中很受广大棉农的欢迎,但不少棉农认为种植抗虫棉不用打药,这是对其抗虫性的一种错误认识。抗虫棉的抗虫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一、抗虫棉的抗虫性是针对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而言,对蚜虫、红蜘蛛、盲椿象、甜菜夜蛾等其它害虫并无抗性,它不是绝对的抗虫棉。二、棉株的各个器官抗虫性不同,嫩枝、嫩尖抗性最强,稍大的枝叶抗性次之,老叶片抗虫性差,棉铃的抗性最差。三、气候干…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种转基因抗虫棉以来,常规棉种植面积连年缩减,目前抗虫棉种植比率已占棉花总种植面积的90%以上,棉田害虫种群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近年来,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发生量不断下降,发生程度均在中等以下,  相似文献   

6.
Bt抗虫棉的种植对农药施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虽然Bt抗虫棉在我国得到迅速推广,但人们对其发展有不同的看法。本文旨在分析Bt抗虫棉在大田上的种植对棉农农药施用的影响。通过对主要棉花生产省份连续三年(1999-2001年)1055年农户棉花生产情况数据的调查分析后得出结论,各植Bt抗虫棉比种植非Bt棉每公顷平均减少农药施用35公斤,并由此推算出1997-2001年由于抗虫棉推广使全国棉花生产的农药施用量减少了近15万吨以上。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结论的政策含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2008年至2010年,我国新型转基因抗虫棉培育和产业化全面推进,新培育36个抗虫棉品种,累计推广1.67亿亩,实现效益160亿元,国产抗虫棉市场份额达到93%,有效控制了棉铃虫危害,彻底打破了国外抗虫棉的垄断地位。这是我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取得的成就之一。  相似文献   

8.
日前,由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研究的新型抗虫棉花转双价基因抗虫棉新棉38号在山西省获得成功,这是山西省第一个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抗虫棉花。 转双价基因抗虫棉是将单价Bt棉基因和一种蛋白酶抑制剂通过人工合成,合理构建,同时导入棉花细胞起到双  相似文献   

9.
《农民科技培训》2011,(6):22-22
2008年至2010年,我国新型转基因抗虫棉培育和产业化全面推进,新培育36个抗虫棉品种,累计推广1.67亿亩,实现效益160亿元,国产抗虫棉市场份额达到93%,有效控制了棉铃虫危害,彻底打破了国外抗虫棉的垄断地位。  相似文献   

10.
目前,转基因棉花己经成为我国唯一被获准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作物,而国产抗虫棉是我国唯一大面积种植的转基因棉种,己成为我国农业高科技的标志和象征之一。 我国“棉花基因规模化转化及优质抗逆基因新品种培育与产业化”项目已累计推广国产转基因抗虫棉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洞庭湖区主产棉区,推广种植抗虫棉已有7年时间了,种植抗虫棉不仅可以减少防治棉铃虫的用药60—80%.而且可以减少劳动投入,减轻环境污染和保护天敌,使棉农深受其益。但近年来,笔者到主产棉区听到不少种棉大户反映,抗虫棉品种也出现了棉铃虫为害;下田调查发现部分棉株上有蕾和幼铃脱落现象,其中主要是棉铃虫危害所致。棉铃虫为何为害抗虫棉,是不是真的不具有抗虫性了,就这一问题,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目前,转基因棉花已经成为我国唯一被获准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作物,而国产抗虫棉是我国唯一大面积种植的转基因棉种,已成为我国农业高科技的标志和象征之一。  相似文献   

13.
科技纵横     
“中棉所47”通过审定我国转基因抗虫棉育种获重大突破国家"863"计划抗虫棉育种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最新育成的我国第一个双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中棉所47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了解到,中棉所47具有高产、稳  相似文献   

14.
草甘膦欲继续占有市场,需要克服以下三大障碍: 一是抗性。草甘膦长期使用势必产生抗性。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已在23个国家的1.14亿公顷土地上种植,目前已发现对草甘膦具抗性的杂草有35种。由于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根茬、种子存在,会形成抗草甘膦的“自生作物”,严重影响产量、品质,需使用抗草铵膦等其他除草剂。另外,一些抗草甘膦作物会与某些杂草杂交,产生抗性杂草。  相似文献   

15.
推广转基因抗虫棉对次要害虫农药施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在转基因抗虫棉有效控制棉花主要害虫(棉铃虫)、减少农药施用之后,可能导致的对棉花次要害虫的影响。通过多年的棉农生产跟踪调查和计量模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棉农用来控制次要害虫的农药施用量有所增加,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但它的农药施用量远远小于采用转基因抗虫棉后整体减少施用的农药量;研究还发现,转基因抗虫棉在控制主要害虫农药施用量的减少,不是导致次要害虫农药施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它仅仅能解释次要害虫农药施用增加量的一小部分。  相似文献   

16.
抗虫棉是利用高科技手段导入BT抗虫基因育成的棉花新品种,它可以产生内源毒素,对鳞翅目害虫有独特的抗性,能在其为害棉株初期将其杀死.  相似文献   

17.
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转基因抗虫棉”,今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和农七师种植25000亩,计划繁育优质抗虫棉种子2500吨。  相似文献   

18.
齐河县棉麻公司自1997年以来,租赁土地,繁育推广抗虫棉,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引进良种,试种获得成功1996年底,齐河县棉麻公司得到一个信息:荷泽地区从中外抗虫棉联合试验中选育出两个抗虫性强且抗病丰产的新品系——菏棉1号、菏棉3号。他们购进了30斤棉种,于1997年由赵官棉厂租地6亩试种。通过一个生产年度的种植试验,认定这两个新型抗虫棉品系具有如下特性:一是抗虫性强。1997年是棉铃虫的暴发年,二代棉铃虫累计卵量百株超过2000粒,三、四代更为严重。两个抗虫棉试验区只防治一次苗蚜和一次红蜘蛛,对棉铃虫一次也没防治。试验区两侧的非抗虫棉对照区二、三、四代棉铃虫防治20多遍,但最后的成铃数只是抗虫棉的40%左右。在抗虫棉试验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已批准首个抗虫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这标志着我国极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种植转基因水稻的国家。这一消息由路透社在11月27曰发布,随后南方农村报记者向专家求证,事实确实如此。  相似文献   

20.
虽然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的研发几乎与美国同步,但与美棉相比存在着品种种性差、栽培技术不配套、种子质量不过关、产业化程度较低等劣势。1998—2000年国产转基因抗虫棉仅占黄河流域棉区抗虫棉种植面积的18.9%、35。7%和35.3%。面对与美棉的激烈竞争,在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和有关单位的努力下。通过“抗虫棉深化研究及应用”和“转基因棉深化研究及商业化生产”等重大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的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提高了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的竞争力,为确保我国棉花产业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