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染料废水处理成本高一直是困扰吸附材料应用的问题之一,为此,选取几种植物纤维固体废弃物,开展植物纤维微球的制备及其对不同染料溶液的吸附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3种植物纤维微球对碱性品红、结晶紫溶液的吸附容量都较大,而对中性红溶液的吸附容量相对较小;杏仁壳粉微球对染料溶液的吸附效果最好,其对结晶紫、中性红、碱性品红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7.21%,70.37%,85.69%;不同含量植物纤维微球对3种染料溶液均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当植物纤维的质量分数为1%时,吸附效果最佳。活性炭微球对染料溶液的吸附速率最快,达到吸附平衡所需时间约为60 min。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3种植物纤维微球对3种染料溶液的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其吸附机理仍以物理吸附为主。植物纤维微球适用于染料废水的治理,可实现以废治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湿生植物的资源化利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选取3种水生态修复工程中常用的湿生植物(芦苇、美人蕉、再力花),进行了湿生植物纤维微球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湿生植物木灰微球,湿生植物粉末微球对结晶紫的吸附性能较好,其中美人蕉粉末微球的吸附性能最佳。当结晶紫溶液的初始浓度为8 mg/L时,美人蕉粉末微球对其的平衡吸附量达1. 428 6 mg/g,平衡吸附时间为85 min。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对湿生植物纤维微球吸附结晶紫溶液的过程拟合较好,说明其吸附机理以物理吸附为主、化学吸附为次。Lagergren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对湿生植物纤维微球吸附结晶紫溶液的过程拟合较好,说明内扩散为该过程中吸附速率的关键控制步骤。证实了湿生植物可制备成吸附材料,并应用于治理染料废水。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对铅离子吸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用自备的壳聚糖作为吸附荆对铅离子的吸附效果。通过对吸附条件的探索,得到壳聚糖吸附铅的最佳条件为:pH=4~4.5,吸附时间为8小时,壳聚糖的脱乙酰度为55%。在此条件下壳聚糖对铅的吸附率可迭99%,此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可用于含铅等重金属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以板栗壳粉为生物吸附剂,对亚甲基蓝和碱性品红的吸附行为进行研究。考察了吸附时间、染料起始浓度、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5℃下,板栗壳粉对亚甲基蓝(碱性品红)的吸附在150 min内达到平衡;随着亚甲基蓝(碱性品红)的初始浓度从60 mg/L增加到120 mg/L,平衡吸附量从23.130 mg/g(18.309 mg/g)增加到29.220 mg/g(32.704 mg/g);其平衡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35℃时的平衡吸附量分别达到31.650 mg/g、36.661 mg/g。板栗壳粉对2种染料的吸附都遵循2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更适合Langmuir热力学模型。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板栗壳粉对2种染料的吸附机理为氢键吸附。  相似文献   

5.
黄石市基本农田水稻中重金属污染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石市基本农田稻米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并进行相应的分析评价,以明确该地区稻米中的重金属污染情况。结果表明:基本农田稻米整体上已经受到了Pb污染,大冶市和阳新县的稻米均为重度Pb污染(污染指数分别为5.469和3.689),未受到其他重金属污染(其他重金属的污染指数均小于1);分析不同样点的污染情况,62%的样点为重污染水平,18%的样点为中污染水平,16%的样点为轻污染水平,其他为清洁水平;分析污染原因可能主要由废水浇灌以及大气重金属尘沉降等引起。  相似文献   

6.
以印染废水污泥为培养介质,通过驯化和加富培养得到氧化硫硫杆菌,初步研究了其对污泥中重金属的生物沥滤效果。结果表明:碱性印染废水污泥在12d内可完成驯化。生物沥滤法能有效去除印染废水污泥中的重金属,在5g.L-1硫投配比及10%菌液接种量下,Cu、Pb和Zn的最高去除率分别达到85.2%、76.9%和98.4%。硫投配比的增加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重金属的沥滤效果。  相似文献   

7.
硫酸亚铁改性沸石对废水中钒(Ⅴ)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硫酸亚铁改性沸石对钒(Ⅴ)吸附行为。详细探讨了溶液pH值、改性沸石投放量、吸附平衡时间和温度对水中钒(Ⅴ)吸附率的影响,并探讨了硫酸亚铁改性沸石吸附钒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pH=2.63,改性沸石投放量为0.5g,吸附时间为24h的条件下,处理初始浓度为50.0mg.L^-1的钒(Ⅴ)溶液100mL,去除率可达92%以上。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方程,室温(298K)时吸附容量为8.51mg.g^-1。  相似文献   

8.
无机含氟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阐述了含氟无机工业废水的几种常用处理方法及其组合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其中,化学混凝沉淀法是最常用的水处理方法,适合各种浓度的废水且处理效果稳定;吸附法适用于低浓度含氟废水或作为高氟废水的二级或三级处理工艺,运行成本较高,如何选择适宜、廉价、高效的吸附剂是降低吸附法处理废水成本的关键;膜分离法包括电渗析法、反渗透法和液膜法等,是近年来兴起的水处理技术,除氟效果较好,但装置复杂,工业上应用较少。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4种土壤粘粒的基本性质及其对铅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红砂土的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CEC)和比表面积(SSA)都明显低于棕色石灰土,而等电点(IEP)高于棕色石灰土;红壤和黄棕壤的这些基本性质介于红砂土和棕色石灰土之间。吸附体系的p H为3~5时,土样对铅的吸附量随pH升高而缓慢增加;p H为5~7时,吸附量随pH升高而急剧增加。准1级动力学吸附模型对4种土样的吸附数据拟合度都较低(R~2=0.798~0.863),准2级模型的拟合结果较好(R~2=0.987~0.994)。红砂土、红壤、黄棕壤和棕色石灰土对铅的最大吸附量(qmax)分别为27.44,29.87,34.63和41.72 mg/g;Langmuir吸附模型可较好地拟合土样对铅的等温吸附数据(R~2=0.984~0.993),而Freundlich模型的拟合度较低(R~2=0.834~0.862)。土壤粘粒对铅的吸附主要属于单层吸附模式,化学吸附是其重要作用机制,不同粘粒的吸附量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通过自制的新型超高交联吸附树脂ZF01和ZF02与常用的吸附树脂Amberlite XAD-4对去除水溶液中的氯仿、三氯乙烯和2,4-二氯苯酚进行比较。结果表明,ZF01和ZF02的吸附能力均大于XAD-4,可用于去除水中不同浓度的氯仿和三氯乙烯。其中,ZF02树脂对各有机物的吸附量最大,分别为0.379、0.394和2.744mmol/g,并具有较好的脱附再生性能。在自来水小柱吸附试验中,ZF01和ZF02两种超高交联吸附剂对水中三氯甲烷和三氯乙烯去除率达到96%-98%;当流量60ml/min时,两种污染物残余浓度仅约0.50μg/L,表明ZF01和ZF02能有效地吸附自来水中微量氯化消毒副产物,可应用于饮用水深度净化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