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人口最多的民族自治区,广西是全国扶贫攻坚任务最艰巨的省区之一。地处桂西北的河池地区,则是广西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而石山面积高达89%的都安瑶族自治县,更是闻名全国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石头大户”,是河池也是广西最难啃的扶贫攻坚“硬骨头”。有一个统计:都安,共有15340个四面环山状如锅底的石山弄场,全县58.59万农业人口,多半居住在其间的7959个弄场中。因山势险要连绵有如龙的脊骨而得名的骨龙村,在它各屯200至300年不等的人类生存居住史中,将之浓缩到极致,就只剩下两个字:贫困!造成这里贫困、又严重制约这里…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吕飞杰日前指出,尽快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并使他们逐步过上小康生活,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吕飞杰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都有繁重的发展任务,但难点和重点是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人口居住相对分散,全国确定十四万多个贫困村,各省区都有,这部分地区发展任务尤为艰巨。目前,贫困地区抓小康建设,必须从解决和巩固温饱问题抓起。去年颁布实施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明确指出,到2010年,要解决剩余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老建办主任刘生梁指出扶贫可分为四个阶段最近,江西省老建办主任刘生梁在上饶地区调查时说,扶贫工作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解决温饱阶段,二是稳定地解决温饱阶段,三是基本脱贫阶段,四是脱贫致富奔小康阶段。他认为,扶贫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绝大多数的贫困...  相似文献   

4.
增强历史责任感加快温饱攻坚步伐邱禄鑫当前,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扶贫开发会议精神,加快温饱攻坚步伐,就赣州地区的实际来看,必须进一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一定要不断增强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解决群众温饱问题,是事关大局...  相似文献   

5.
高山,作为山区的峣峣者,解决群众的温饱有何特殊性?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到鄂西武陵山区的恩施、利川、咸丰、来凤、鹤峰五个老区贫困县(市)的部分高山地区进行了调查。总的印象是,经过近两年的扶贫开发,高山地区温饱的状况有了不同程度的解决。但是,由于这些地方山高水冷,自然条件恶劣,劳动力素质差,目前的经济还十分落后。五县(市)尚未解决温饱的特困户,绝大多数集中在“高山一条线”,它是向贫困宣战中最难攻克的一座堡垒。解决高山地区的温饱问题,须从“高山”这一实际出发,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从根本上启动自身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6.
解决石灰岩地区贫困问题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石灰岩地区贫困问题的理论思考杨光陆石灰岩地区大多是我国有名的老、少、边、山、穷地区,多年来就一直是我国解决贫困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但由于其历史、环境、政策等方面的原因,石灰岩地区的贫困面和贫困程度仍然很大。毫无疑问,这些地方将是90年代中后期我国解...  相似文献   

7.
从宁夏的实践看消除贫困与贫困标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纪之交的到来,各级党政领导都明确表态,决不把饥寒带入二十一世纪。如此郑重的承诺,反映出了党和政府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心。在这种强大外力的推动下,各地扶贫工作卓有成效,扶贫开发步伐明显加快。以宁夏为例,1997年作为“三西”地区之一的西海固八个国定贫困县(盐池、同心。固原、海原、西吉、隆德、径源、彭阳)解决温饱人口23.7万人,占年初贫困人口的31%。目前,还有52万贫困人口需要在未来三年内解决温饱问题。对此,自治区党委、政府明确表态,力争用两年时间即1998、1999年提前完成扶贫攻坚任务。在贫困地区,…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你们每队各有四分钟发言时间,正方同学必须先发言。正方:我先请问反方同学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固然是圣人。请问,在座的四位有几个人做得到?如果只有少数人做得到,这样能算是这种道格在社会上得到推行吗?第二个问题,李光耀总统当初在推行道格建设的时候,是不是也同样发展了经济建设.不然哪会有今天丰衣足食的新加坡社会。第三个问题,请教对方二辩,您的《礼运·大同德)“拉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温饱还是道恒?蒋昌建:首先指出对方一个常识性错误:李光田是总理而不是总统。(掌声、笑声)我…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改革发端于农村,肇始于土地。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本特征的农村改革,对中国农村发展、解决温饱问题以及四分之一世纪的改革开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农村土地问题再次凸显,成为目前制约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核心问题。只有建立完善的征地制度,实现土地可依法自由流转,才能保证运用市场机制对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南岩溶地区农业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策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卢良恕教授中国农学会副秘书长沈秋兴高级工艺师中国农学会学术部主任苟红旗农畜牧师一、西南地区石灰岩分布的概况石灰岩山区属岩溶地域(Karstterrain),简称岩溶地区。中国西南岩溶地区是典...  相似文献   

11.
贵州在全国是一个很特殊的省份,是一个位于石灰岩地区的、多民族的内陆山区省份,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相对较差,经济发展的速度相对较慢。就是在这样一块石灰岩的土地上,一块用传统农业的眼光来看十分贫瘠的土地上,要养活3700多万人,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就是贵州省的基本省情。我们的旅游业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中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2.
《广西经济》2001,(C00):41-41
柳州地区位于广西的中北部,土地面积为2.8万平方公里,辖九县一市,138个乡镇,1416个行政村(居委),总人口400多万,居住着苗、瑶、侗、壮、汉等,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推行农村集中居住,搞好农村规划,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实现城乡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调查发现在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地区推行农村集中居住进程中存在许多难以解决问题:如土地调整问题、宅基地置换问题、基础设施及住房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创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好产业支撑等对策,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引导农民集中居住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擂台击鼓     
擂台击鼓飞剑潭库区实施"温饱攻坚项目"计划最近,宜春地、市老建部门决定,从今年开始,在宜春市飞剑潭库区实施"温饱攻坚项目'计划,力争用四到五年时间,帮助这个库区特困乡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温饱攻坚项目计划的总体要求是:四到五年内,地、市两级陆续投入老建...  相似文献   

15.
"喀斯特"一词源于前南斯拉夫的一个地名。喀斯特地貌是指石灰岩受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石芽、石沟、石林、溶洞、地下河等。世界最大的喀斯特山区是以贵州省为中心,包括滇、川、湘、桂四省区,而贵州是世界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喀斯特地貌分别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16.
本着有利于解决东部干旱、阴湿山区贫因农民的温饱问题,有利于柴达木盆地的资源开发,青海省积极争取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并选定海西州都兰县香日德。巴隆地区诈为异地开发扶贫项目区。香巴地区农业开发扶贫,在青海省农业历史上是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项目。青海东部干旱山区6个贫困县土地面积仅占青海省土地总面积的1.61%,而人日却占青海省总人口的22.8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6.02人,比联合国认定的黄土高原每平方公里10人高出9倍多;而迁入区都兰县人口密度较低,每平方公里人口不足1人。迁出区6县1996年粮食单产为3201.2公斤/公…  相似文献   

17.
中央明确指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主要任务:一是帮助目前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尽快解决温饱;二是帮助初步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温饱成果,提高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三是加强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改变贫困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落后状态,为达到小康创造条件。漆工,地处上饶地区国家贫困县弋阳,是一片洒遍烈士鲜血的“红土地”,革命烈士方志敏同志就出生在这里。和他一样的1520名烈士,曾用生命去换取后代子孙的幸福。风风雨雨半个世纪,今日漆工又将如何呢?全镇总面积…  相似文献   

18.
对特困户帮扶的思考戴苏离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完成的时间越来越近,一批批通过努力可以自救和经过扶助的贫困户相继解决了温饱,摘掉了贫困的帽子。目前剩下的贫困户,由于社会因素、自然因素、个人因素的制约,解决温饱难度越来越大。而且这部分贫困户大多是居住在边远的山...  相似文献   

19.
各界视点     
影响西部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 一是传统的“口粮农业”观念根深蒂固。一部分人认为“走遍天下,肚子为大”,“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搞农业就是搞吃饭”只想在上地上解决温饱,不想在土地上致富。不愿意走“效益农业之路。” 二是习惯于几十年来延续的落后生产方式。西部地区地广人稀.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大。长期以来养成了农业生产上的粗放耕作方式,许多人对新品种不愿意接受,不愿学习先进的生产经营方式,宁愿在土地上下苦力,不愿在土地上用智力。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差。西部地区是全国“三最”地区最集中的地方,许多地方电不通…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秭归县是全国592个贫困县之一。全县辖14个乡(镇)、463个村、34.2万人。1997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在狠抓整体脱贫的同时,对“三区”(海拔位置较高,气候条件恶劣,生存艰难的高寒地区;地处偏僻,居住分散,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需巨额投资的偏远地区;山高坡陡、土地瘠薄、发展无望的“穷骨头”地区)范围内的贫困户实施异地搬迁扶贫。全县采取四种模式,狠抓搬迁扶贫,三年共搬迁1007户、3525人,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政府作媒,牵线搭桥,插花安置。利用农村闲置的农房、生产资料进行搬迁安置是全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