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底线道德”与“共同价值观”在功能和地位上构成了公共精神不可或缺的两部分。公共精神作为一种观念或规则,其内在价值可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社会快速推进的过程中,社会生活个体化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人们的私人生活空间和公共生活领域泾渭分明,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功利化;个人生活的碎片化越发严重,对大学生公共精神造成了无法预测的影响。大学生作为社会关系中最有活力和最有影响力的主体之一,其公共精神建设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重视社会个体化进程的现象,养成正确公共精神意识、改善教育环境,营造良好公共精神氛围,发挥高校思政课育人作用,积极培育大学生的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3.
当公共精神研究在我国渐成气候时,大学生公共精神也逐渐成为学术界讨论的话题。本文从学校、自身、社会三个维度提出大学生公共精神培养的建议,同时在对大学生这一未来公民的公共精神培养的具体策略上要紧贴公共精神的表征内涵,寻找完善培养大学生公共精神的进路。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于整个社会人群的自然协调与充分发展,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纳入高等教育关注的重要视阈,文章拟从大学生特殊群体的主要类型及特点切入,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倡导诚信理念,注重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建立社会资助体系,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和谐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6.
邹柳云 《企业家天地》2012,(12):128-129
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公共精神现状堪忧,基于这一现实,必须加强其公共精神的培育。本文在阐述加强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公共精神缺失现状,并就培育大学生公共精神的途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7.
当代公共精神生活是一个由当代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决定的,反映当代社会心理、个人意识、群体意识等发生、演变的内在规律的概念。它内部包含着总体的集权统一性和个体的分化多样性的矛盾。人类对它的认识和把握的方式在不断地发展。从认识精神世界到管理公共精神生活就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把握“精神”方式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8.
艰苦奋斗是在历史发展长河中演变出来的,是推动我们民族进步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对塑造大学生的灵魂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在论述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以及重要性后,提出用艰苦奋斗精神塑造大学生灵魂需要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主体地位,高校和社会相结合的三维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国方略。培养全民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观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与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和谐社会秩序和机制的建立,需要现代法治精神的渗透和弘扬。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工匠精神是一种专业态度、职业追求和职业情怀,盐都工匠精神积淀深厚,具有本土性且极具生命力,其之于当下自贡市高校大学生职业精神的塑造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自贡市高校将盐都工匠精神贯穿于大学生职业精神塑造的全过程当是自贡高校常研常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谐社会理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必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2.
公益精神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益精神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内涵。一个社会要真正实现和谐,必须以公益精神为指导,妥善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趣:一蔓妥善处理好政府自身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和谐;二要充分协调公民个人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之间的冲突,实现公民与国家的和谐互动;三要妥善解决企业自身利益与市场整体利益之间的冲突,实现企业与市场的和谐互动;四蔓协调解决非营利组织自身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实现非营利组织与社会的和谐互动。  相似文献   

13.
建设和谐大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实际,统筹谋划,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着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大学,促进学校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和谐人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其基本范畴、理论框架、意义以及构建都处在探索之中。以人是社会的本体基础和人的存在方式为理论线索,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现实切入点,致力构建集和谐人的内涵、外延、意义于一体的理论体系,最终落脚到和谐人的构建与和谐人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上。重点探讨了“和谐人是什么”、“怎样构建和谐人”、“和谐人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三大理论主题。  相似文献   

15.
论和谐社会构建时期的大学生诚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建设和谐社会对大学生诚信提出了更高要求。应从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优化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完善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建设等方面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出台对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完善与深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对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难题与瓶颈提供了开创性的改革思路,为我国今后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的重要任务,经济领域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公共财政的有效运用.通过完善财政管理体制、保障财政良性运行,以及健全缩小收入、城乡、区域差距的财政政策等措施,可以促进公共财政自身的和谐、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和谐、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内在地蕴含着法治精神.利益的冲突、社会关系的整合、社会秩序的维持等都有赖于正当、和平的诉求渠道与公正、有效的平衡机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利益关系渐趋复杂与多元,公共利益保护的重要性也已日渐凸显.传统的以私益救济为核心理念的制度安排,由于忽视了公共利益保护的维度而正日益受到挑战.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是经济法为担当起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的重任应运而生的一种制度安排.它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有一定的优势,但大学生参与公益精神的现状不容乐观。培养大学生公益精神,要注意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学校教育既要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又要讲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和谐文化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文化"反映了一种新的文化理念,为我们重新认识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素质教育推进过程中,和谐文化是精神背景、是思想基础,也是内容、是灵魂。和谐的观念文化规定着素质教育的走向,和谐的制度文化规范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谐的器物文化关系着素质教育的成效。大学生素质教育应在"和谐文化"引领中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