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层反洗钱情报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反洗钱情报是指为实现预防打击洗钱犯罪目标,反洗钱主管部门采取相关措施,督促反洗钱义务机构向反洗钱主管部门或侦查机关报送洗钱犯罪或上游犯罪的线索.反洗钱情报线索被司法机关立案或判决,体现了反洗钱情报的价值,反洗钱情报成案率或判决率越高,反洗钱情报有效性就越高.目前,反洗钱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明显涉嫌洗钱犯罪、恐怖融资犯罪、严重危害国家安全或者影响社会稳定等紧急情形的可疑行为,金融机构要报送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和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特别紧急情况下可先行向公安部门报案.金融机构报送人民银行分支行的可疑交易报告称之为重点可疑交易报告,是基层职能部门反洗钱情报的主要来源.随着《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16〕第3号)及配套文件的颁布,反洗钱情报信息制度不断健全,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履职尽责意识逐步增强,报送的反洗钱情报为破获案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2017—2019年接收移送重点可疑交易报告及判决情况看,反洗钱情报线索立案率和判决率仍然偏低,有效性明显不足(见表1).本文从金融机构、人民银行、公安部门三个角度,对其各自在反洗钱情报线索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就提高基层反洗钱情报质量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金融机构可疑交易监测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守成 《海南金融》2011,(3):61-65,79
可疑交易监测分析就是通过收集、判断、识别的可疑资金交易报告,分析可疑交易并提炼涉嫌洗钱犯罪情报的过程。我国反洗钱工作主要以金融机构依据《管理办法》中有关规定上报的可疑交易数据为调查洗钱犯罪的基础。但由于反洗钱社会成本高和反洗钱制度的缺陷、分析信息的不全面,从而导致可疑交易报告质量不高、可疑交易分析有效性低的问题。要进一步提升我国可疑交易监测分析有效性,既要从源头掌握客户全部信息,通过激励机制提高可疑交易报告质量和举报积极性,通过多层次分析机制和引入先进的分析技术和可疑交易模型技术,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可疑交易监测分析的有效性,才能发现更多的洗钱犯罪线索,从而有效地打击各种洗钱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3.
可疑交易报告是金融机构发挥金融情报价值的核心义务,是金融系统打击洗钱、恐怖融资及相关犯罪的重要抓手,但证券行业当前反洗钱工作中面临可疑交易监测模型有效性不足以及分析核查手段、工具有限等问题,限制了可疑线索挖掘的广度、精度和深度。为探索解决证券行业可疑交易报告痛点难点问题,银河证券慎思笃行、行稳致远,在监测预警、分析核查环节创新应用大数据、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技术,优化海量数据特征计算效率,提高可疑监测预警模型有效性,精准刻画客户洗钱风险画像,切实推动反洗钱可疑交易监测工作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4.
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反洗钱情报部门报送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是反洗钱基础工作的一项核心内容。目前,金融机构报送的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数量大而情报价值较低,已成为做好反洗钱工作必须克服的难题。因此,加强对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的分析研究,提高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报告质量尤为追切和必要。本文在对辖内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工作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质量低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颁布了《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人民币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和《外币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规定》和《办法》”),从此揭开了银行业反洗钱工作的序幕,对银行业来说,反洗钱工作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政策性和法律性强,无论对央行还是商业银行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针对基层银行开展反洗钱工作存在的问题,如何从基层开始层层推动反洗钱工作,建立完善高效的银行业反洗钱工作体系,是金融工作者亟需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可疑交易报告是反洗钱工作的核心内容。本文从数据向报告、报告向线索、线索向案件转化三个环节,构建了可疑交易报告有效性评估模型。以A省H、F、B三市(2019年)为样本,运用TOPSIS法,对其可疑交易报告工作的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并深入比对、分析评估结果,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7.
基层行是反洗钱工作的前沿,担负着大量的反洗钱基础工作.从客户身份资料核实、可疑交易报告分析到可疑交易线索筛选和分析都需要高质量的工作.目前基层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工作和基层人行的反洗钱监管工作的效果都不够理想.本文从基层实际出发指出基层行反洗钱工作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孔繁琦 《时代金融》2012,(20):22+27
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报告是反洗钱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目前,金融机构过度依赖可疑交易客观标准、系统识别智能化程度不高、判断标准差异性较大等原因导致可疑交易报告海量报送、情报价值低的问题较为突出。本文拟通过分析评估金融机构报送可疑交易报告的现状,并试图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孔繁琦 《云南金融》2012,(7Z):22-22
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报告是反洗钱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目前,金融机构过度依赖可疑交易客观标准、系统识别智能化程度不高、判断标准差异性较大等原因导致可疑交易报告海量报送、情报价值低的问题较为突出。本文拟通过分析评估金融机构报送可疑交易报告的现状,并试图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2016年12月,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以下简称"FATF")公布瑞士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互评估报告。该报告主要考察一国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制度体系的实际运行情况以及与国际标准的吻合程度。报告显示,瑞士在涉恐定向金融制裁、信息透明度、金融情报中心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对我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汤俊 《华南金融电脑》2007,15(11):41-43
本文针对商业银行缺乏反洗钱可疑交易数据甄别工作积极性、上报可疑交易数据报告数据量大、误报率高、情报调查价值低的问题,提出将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与反洗钱数据报告系统集成,利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客户行为模式分析功能和客户背景调查流程,加以系统改造和流程再造,在低成本投入和资源复用共享的基础上,改善商业银行反洗钱可疑数据报送的被动局面,提高反洗钱数据报送质量.  相似文献   

12.
及时、有效地识别可疑交易是金融机构切实履行反洗钱报告义务的前提。制定完善的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是金融机构预防和打击洗钱活动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实施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对于发挥反洗钱成效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金融机构过度依赖可疑交易客观标准、系统识别智能化程度不高、判断标准差异性较大等原因导致可疑交易报告海量报送、情报价值低的问题较为突出。因此,进一步完善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提高金融机构可疑交易分析和识别能力是当前反洗钱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查宏 《福建金融》2013,(5):46-48
2012年2月,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认可我国的反洗钱与反恐怖融资工作达到国际标准,同时,讨论通过新的反洗钱与反恐怖融资工作国际标准。我国的反洗钱与反恐怖融资工作由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从反洗钱与反恐怖融资国际合作视角,阐述目前的形势与现状,揭示问题和挑战,并提出应对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反洗钱监管不断深入,我国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可疑交易防御报送问题,不仅导致反洗钱情报价值低下,并严重制约了反洗钱工作的有效性。本文深入解析防御性报送产生的内在根源,从制度安排与监管导向着手,探索破解可疑交易报告工作困境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一、反洗钱行政调查应和反洗钱情报收集紧密结合,通过对可疑交易报告的分析挖掘线索新的《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出台后,各金融机构将通过各自的总部或总部指定的机构直接向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送可疑交易报告,  相似文献   

16.
构建有效的可疑交易监测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疑资金交易报告是我国反洗钱的核心内容,是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情报来源基础。有效的可疑交易线索能为司法机关启动案件调查和侦查程序提供信息支持。基层人民银行作为我国反洗钱工作的实际组织、协调部门,如何发挥反洗钱监管平台职能,畅通信息共享渠道,充分利用现有的资金监测体系,加强可疑资金交易的监测,确保提取的可疑交易线索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孔繁琦 《时代金融》2012,(35):202-203
可疑交易报告是人民银行反洗钱工作情报来源的基础。目前,金融机构在执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现实困难及挑战,存在可疑交易报告质量不高、可疑交易分析有效性低等客观问题。本文拟通过分析江苏苏北地区金融机构报送重点可疑交易报告的现状,探讨建立有效的可疑交易报告机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2007年,FATF针对反洗钱评估中各成员国普遍存在的有效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了风险为本的工作方法,认为"风险为本"是一个国家反洗钱框架的重要基础.2019年我国第四轮互评估报告显示,相比国际标准,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客户管控方面评价较低.近年来,为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洗钱高风险客户的管控水平,监管机构加大了"银行业金融...  相似文献   

19.
关于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执行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是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的核心内容.实践证明,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在反洗钱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金融机构过度依赖可疑交易客观标准、缺乏主动分析和识别等问题,导致可疑交易报告"量多质差"、情报价值低等问题凸显,严重影响了反洗钱工作的成效.因此,需要完善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减少金融机构"防御性"可疑交易报告,增强金融机构可疑交易分析主动性,提高可疑交易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20.
汪加才  谷瑞军 《海南金融》2012,(10):67-70,78
履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是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核心义务之一。可疑交易监测分析就是反洗钱义务主体在与客户开展金融交易过程中,按照反洗钱法律法规要求,识别和发现存有洗钱及相关犯罪嫌疑的异常交易的过程。本文从提高可疑交易报告质量的角度提出了保证与兼顾针对性、完备性和准确性是可疑资金监测及可疑交易线索分析的基本对策,在归纳了可疑交易监测分析方法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可疑交易监测分析任务的四要素模型,将有助于可疑交易模型的分析、构建、实现与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