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户生态种养实践获得持续且稳定的收入是中国CSA本土化成功的重要体现,也是农户信守承诺长期坚守下去的重要理由。研究基于CSA情境下3个农户生态种养实践的典型案例,采用多案例比较方法,动态分析了参与CSA前后农户生态种养经济效益的变化、增益路径和结构转变,从而为实现传统小农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找到了一种可行的路径。研究表明,农户专业生态种养和劳动密集型生鲜食材的转变,促进了农户生态种养经济效益的显著上升,但生态种养的实践也面临着劳动投入强度大、配送成本高、畜禽防疫问题、供需矛盾突出的多重困境,从农户、合作社、政府和CSA联盟的视角,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江汉平原地区1 023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探讨生态种养模式采纳者是否能拥有更高的农业劳动力质量,以期为如何缓解我国农业劳动力质量约束提供可参考的建议。方法 文章采用内生转换模型,在“反事实”分析框架下分析农户生态种养模式采纳决策对农业劳动力质量的影响。进一步运用工具变量法探究农户生态种养模式采纳强度对农业劳动力质量的影响。结果 (1)采纳生态种养模式需要更高的家庭农业劳动力质量水平,具体表现为在“反事实”假设下,采纳生态种养模式的农户比其未采纳时农业劳动力质量高23.65%。(2)从采纳强度上看,采纳生态种养模式强度越高的农户拥有的农业劳动力质量越高。结论 政府应针对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加大生态种养模式研发与推广的力度,引导农户适度采纳生态种养模式,吸引高质量劳动力回流,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稻渔综合种养是获得水稻和水产品的一种生态种养模式,被誉为"小粮仓、小水库、小肥料厂、小银行",具有稳粮、生态、节水和增收作用.作为都市型农业代表城市,天津在小站稻种植中大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一地两用、一水双收,进一步为农户增收. 近年来,在稻渔综合种养规模和技术上,天津都有了大幅发展.2021年天津扩大小站稻种植面积至...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我国农业生产面临劳动力工资上涨冲击的背景下,从耕地地形条件约束下的机械-劳动要素替代难度视角出发,系统剖析劳动力工资上涨和要素替代难度对农户生产投入和结构(包括机械投入、种植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工资上涨不仅促使农户直接以机械投入替代劳动,而且会努力调整耕地和劳动力配置结构来缓解劳动工资上涨冲击的压力。工资上涨促使农户相对更多种植易于机械化的粮食作物,也会促使劳动力更多转向非农产业。但是,劳动力工资上涨对农户这种生产投入结构调整的影响程度会受到耕地地形条件约束下的机械-劳动替代难度的影响。劳动力工资上涨增加机械投入和提高粮食种植比例的作用在坡耕地比例较高地区都会被削弱。因此,促进农户结构调整、缓解劳动力工资上涨对农业成本和竞争力的冲击,不仅需要关注农户结构调整行为本身,而且需要密切关注要素替代和结构调整实现条件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户为研究对象,运用DEA-Tobit模型分析其农业灌溉工程措施投入产出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业灌溉工程措施投入产出综合效率不高;农业灌溉工程措施技术创新人才缺乏,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农业灌溉工程措施投入规模不够,未实现规模经济效应;投入产出效率的影响因素按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农业灌溉工程措施价格(负向)、农业灌溉用水的单价(正向)、农田经营类型(正向)、是否接受过农业灌溉技术培训(正向)、农田细碎化程度(负向)、劳动力占家庭总人口比重(正向);年龄、受教育年限、家庭年均农业收入占年均总收入比重、农业灌溉工程措施年均投入费用、农田块数、农田面积、农田离公路的距离对农业灌溉类工程措施投入效率影响不显著。根据以上结论,文章分别从技术、经营、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完善农业灌溉工程措施投入产出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知识农业:一种新的农业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知识农业已悄然兴起纵观农业的发展史,迄今为止都是实物农业的发展史。农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外延性资本投入的增加及有限的、不系统的农业知识和技术。在人口规模较小,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相对充裕的情况下,人类可以通过增加外延性投入扩大农业规模以满足人们对...  相似文献   

7.
刘易斯理论中劳动力流动的第二转折点隐含了以农业劳动力转移为牵引实现城乡产业协调发展,最终破解城乡二元化格局实现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大市场建设的基础逻辑。本文在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框架下,引入新古典生产函数,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释放实现农业发展进而达到第二转折点状态的路径,并根据现阶段国内产业间劳动生产效率差距较大的经济事实,在借鉴国际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刘易斯第二转折点的实现不但要优化农业劳动力规模和实现资本积累,更要加强农业生产中技术投入并制定有益于农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最终通过农业发展缩小农业和非农产业间的劳动生产效率差距,保证劳动者在城乡产业就业中能够等同地实现自身的价值、获得一致的回报,完成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城乡统一劳动力大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8.
本文梳理已有文献关于劳动力和土地规模对机械技术采纳行为影响的相关观点,对比分析不同观点的解释力、适用性及其内在逻辑,旨在从理论层面厘清我国特殊农情下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选择路径。分析指出:在我国特殊农情及其农地流转交易不畅的约束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路径需要从依赖于土地集中的机械化农场式发展道路,转向依赖于小农户农机服务需求聚合的农机服务规模经营,由此揭示出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导向和重点:一是推进支持符合农户多样化生产的机械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从追求经营主体的现代化转向追求生产方式的现代化。二是推进农户农机服务外包行为发育,促进农户农机利用的"内置"方式转向市场购买服务的"外包"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方式变迁,土地质量差异造成的生产差异会随着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造成的人力投入减少而更加显现。针对农户的市场经济行为,文章从理论及实证角度探讨农户农业劳动投入减少时农户生产决策的变化,并根据实证结果进一步探讨我国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趋势,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该文运用多元回归模型,从土地资源异质性的视角分析了劳动力非农就业后在不同地势耕地的农业生产决策变化。[结果]劳动力非农就业明显影响了农户种植决策,在质量较高的平地上,农户的生产决策是种植机械化生产使用高的粮食作物来减少劳动力投入下降,在质量较差的山坡地上,农户的生产决策是降低对山坡地的使用强度来解决劳动力投入不足问题,具体表现方式是降低粮食种植面积以及抛荒方式来分配家庭农业劳动投入。[结论]不同地势耕地利用强度将会出现不同变化,平原以及交通便利地区,可以通过机械来替代人力投入,交通较为不发达的山区丘陵地区,需要通过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来解决山区丘陵地区的抛荒问题。政策支持方面,鼓励中低产田提高产品产量与提升降本技术,保障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0.
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背景下,农地流转呈现放缓的趋势。本文结合农村劳动力回流新趋势,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深入探讨了就业距离与农地流转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发现,无论是就近就业还是外出就业,只要两种就业模式可以及时补充家庭农业生产的劳动力需求,形成家庭内部劳动力分工,就会抑制农地转出,相对而言,就近就业对农地转出的抑制作用更大,但这种家庭内部的劳动分工,并不会显著促进农地的转入。农村劳动力回流增强了就近就业对家庭农业劳动力的补充作用,进而延缓了农地转出;而回流劳动力并不能满足家庭农业生产规模扩大的劳动力需求,对农地转入的影响不大。研究还发现,农户前期的资本投入(购买农业机械)对农地转出具有抑制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年龄结构相对年轻的家庭、外出规模较小的家庭,其所形成的内部分工对农地转出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以规模经济理论为基础,基于陕西省和山东省6个县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农地规模经营对地理标志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1)农地规模经营意愿、农地规模经营政策对地理标志农业发展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地标准化生产存在中介效应;(2)农户扩大农地经营面积意愿越强、延长农地流转期限意愿越强、低效农地转出意愿越强、劳动力转移意愿越强,越有利于地理标志农业发展;(3)政府农地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越大、农户对农地政策越了解、农业机械和技术劳动力投入力度越大、化肥和农药减量投入越有效,越有利于地理标志农业发展。研究结论:应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使其成为地理标志农业建设的核心力量,实现农地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研究了土地细碎化、劳动力转移对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发现土地细碎化降低了农户的粮食生产效率,减少了粮食产量。土地细碎化降低粮食产量的传导路径有两个,一是减少农户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投入,从而抑制了本应生产出来的粮食产量;二是增加了农户的投工量;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减少了农户的农业生产投工量,降低了粮食生产效率,表明中国的农业发展已经处于后刘易斯转折点阶段;农户家庭的医疗支出负向影响对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医疗支出对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产生了显著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样本数据,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主要劳动力的年龄对土地利用效率不存在显著影响;影响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关键变量是直接投入、经营规模和兼业化经营等;增加劳动投入和主要农资投入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显著的正效应,提高经营规模和兼业化经营程度均会导致土地利用效率的降低。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担心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带来农业危机的必要性不大,而关注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对农业的威胁更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发展农业依然是贫困农户脱贫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仍然是贫困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而且贫困与非贫困农户的农业收入差距一直呈扩大趋势。如果贫困农户的农业收入能够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即使按照最新贫困标准,我国的农村贫困人口也所剩无几。贫困与非贫困农户农业纯收入差距的最主要原因在于贫困农户农业生产中的中间物质产出效率低下以及劳动投入不足。鼓励贫困农户增加劳动投入和提高其中间物质投入的使用效率对于提高其农业收入进而脱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户农业投入产出,只是整个农业投入产出的一部分。当前,我国农户农业投入是农业生产最直接和最大量的投入,包括物质投入、劳动投入、科技投入和管理投入。研究农户农业投入产出,不仅可以了解和分析农户农业投入结构、投入水平及其形成产出的效果,还可通过农户农业投入产出分析,了解国家和集体农业投入结构、投入水平及其运用效果,为加速农业发展制定新的有效农业投入产出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可为国家加强农村管理、制定新的农村管理体制和管理政策,调动农户农业生产积  相似文献   

16.
为了深入分析国家农业补贴和农民非农就业对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本文利用黑龙江、吉林、河南和山东等四省的调研数据,运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和分位数回归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业补贴和外出务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随着粮食生产规模的扩大由积极影响转变为消极影响,而本地务工则相反,农业补贴在不同规模条件下的影响较务工更大;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本地工资和自营工商收入以及土地流入对农户粮食生产在不同规模下的影响基本一致,家庭农业劳动力和土地流入对粮食生产具有正向作用,本地工资性收入和自营收入则基本为负影响。建议国家粮食补贴应针对生产规模分层次、分标准实施,惠农政策多向小规模农户倾斜;积极出台鼓励本地务工和农村土地流转政策。  相似文献   

17.
美国和日本农业规模化经营进程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运用1900—2010年美国数据和1930—2010年日本的数据,分析了美国、日本的农场数量、农户数量、耕地规模和农业政策的变化过程。美国、日本的农场/农户数量都经历了从快速减少到缓慢减少并趋于稳定的过程,两国几乎都用了3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了农场数量的快速减少及其规模化过程。两国农业最主要的经营组织形式分别是家庭农场和农户,而在日本兼业农户占农户数量的主体地位。在农业规模化进程中,美国和日本政府运用农业立法来保障和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并采取了信贷支持、价格补贴、土地流转等促进政策,鼓励和诱导家庭农场规模适度扩大。中国农业快速规模化的进程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及政府积极政策影响下可能只需要20年或更短时间。  相似文献   

18.
典型家庭农场组织化程度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阶段中国农业生产仍属于高投入、低效率的粗放模式,粮食安全缺乏可持续性.研究不同规模下不同组织形式的家庭农场生产效率,有助于揭示在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阶段中通过转变农业经营组织形式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新路径.本文利用湖北武汉、安徽郎溪等地家庭农场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三阶段DEA方法比较纯种植与种养结合两类...  相似文献   

19.
苏联食品危机是一种特殊现象。增长速度减慢、经济社会环境恶化、农业企业亏损、经济刺激功能减弱、农村劳动力流失等显示出苏联农业的困境。长期以来,苏联高投入、低效益,依靠扩大外延再生产的发展模式,农业科技进步作用减弱和农作物单产年际波动幅度过大,要摆脱农业危机还需相当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随着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农户家庭生计资本和生计产出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文章主要探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生计资源要素配置的影响及作用机理,进而为缓解农业老龄化危机、提高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 基于2021年陕南秦巴山区农户实地调研数据,运用DEA-Tobit二阶段模型验证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1)陕南秦巴山区农户生计效率的规模效率最高,纯技术效率略低于规模效率,综合效率最低。大部分农户生计活动呈现规模收益递减状态,生计产出的增长低于生计投入的增长。(2)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抑制了生计效率的提高,且在低收入水平家庭和户主低受教育程度家庭表现更为明显。(3)农业资金投入的增加能够缓冲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生计效率的负向影响。结论 因此,要正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引导农户合理配置生计资源,提高农业资金投入使用效率,促进农户家庭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