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做好土地测量工作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21 世纪的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在不断发展,土地整理工作的价值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人们对于土地测量中测绘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土地测量中数宁化测绘技术因具有精确度高,安全性、灵活性、直观性强,储存空间大等优点而日益广泛应用于土地测量数字测图、数据采集,野外作业时以及其他数字化测绘工作.,本文就此探讨了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李祥琴 《价值工程》2021,40(32):155-157
在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测绘技术也迅速发展起来.测绘技术可用于开展土地测量、制图工作,以了解土地权属临界点等情况.城市土地管理工作中应用地籍测绘技术,可准确了解地籍信息,提升城市土地利用率,提高地籍信息完整性,为城市土地开发及管理工作提供准确依据.本次简述了土地管理及地籍测绘的涵义,分析了地籍测绘在城市土地管理中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祥琴 《价值工程》2021,40(32):155-157
在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测绘技术也迅速发展起来.测绘技术可用于开展土地测量、制图工作,以了解土地权属临界点等情况.城市土地管理工作中应用地籍测绘技术,可准确了解地籍信息,提升城市土地利用率,提高地籍信息完整性,为城市土地开发及管理工作提供准确依据.本次简述了土地管理及地籍测绘的涵义,分析了地籍测绘在城市土地管理中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GPS RTK技术是一种定位精度高、测绘操作简易的测绘方法,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在我国一些中小型城镇的土地勘测定界、房地产测量、地籍测绘等工作中,RTK技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土地勘测定界和房地产测量入手,探讨了RTK技术的工作原理、阐述了该技术在东乌珠穆沁旗土地勘测定界和房地产测量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5.
赵元元  殷行 《价值工程》2015,(20):161-162
土地测量是对土地进行管理的基础工作,其中包含很多细致的测量作业环节,例如,地籍测绘、土地出让转让、土地使用违规情况调查等。从目的上看,土地测量主要就是为了进一步核实确定土地的相关权利归属问题。在实际测量作业过程中,需要对土地进行设置界桩,该过程对测量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并且需要设置的界桩数量较多。因此,需要更加准确、先进的测量工具。基于此,本文主要对GPS实时动态技术的原理构成进行分析,探讨GPS实时动态技术在土地测量中的运用,以便促使GPS实时动态技术在土地测量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涉及旧城改造、拆迁安置、区域规划、开发整理后土地面积和权属重新划分等各个方面.而所有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测绘工作的基础上,因为测绘数据是最基础、最原始的资料,是决策正确的最基本保证.由于测绘工作贯穿于土地开发整理的全过程,不同于平常所指的地形测量,因此测绘工作比地形测量工作更细致,更具体,同时更讲究方法,它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概(预)算的准确性,在科学决策、节约投资、规范工程行为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从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工程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基础作用、对土地开发整理中测绘工作的体会三个方面对测绘如何服务于土地开发整理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在土地信息档案管理过程中,地籍测量工作十分重要,其成果在土地资源使用、规划、保护及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地籍测量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发展是地籍测量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更多的资金及技术的支持。文章分析了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对测量技术在土地开发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丽贤 《民营科技》2008,(9):203-203
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测量技术极为重要,必须通过测量来确定土地面积及其它要素,它是土地开发整理的一项技术保障,就此结合工作经验浅谈测量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应用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土地整理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点工作内容,在土地整理中涉及到土地开发、土地复垦等多项工作.针对此类工作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有正确认识,同时意识到测绘技术在土地整理工作中应用的重要作用.结合土地整理项目具体情况,将测绘技术应用在土地整理规划、土地整理设计以及土地整理施工等环节中,全方位提升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减少问题的...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是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目前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全国标准统一的土地调查数据库是二次调查的一项重点任务,而数据采集是建立数据库的前期重点工作,因此对数据采集技术进行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讨论了在二次土地调查数据采集过程中图形属性录入、拓扑构面、数据转换等关键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提高土地调查数据采集工作效率、统一数据成果标准,规范土地调查、地籍测量、勘测定界测量、房产测量等业务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3S技术概述 1.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测时定位导航系统,可为航空、航天、洼地、海洋等方面的用户提供不同精度的在线或离线的空间定位数据.GPS具有快速、高精度定位、导航、测速和授时等方面的功能,已经在土地管理的测量控制网布设、乡村土地调查和城镇地籍测量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土地测量是土地管理中的专业测绘工作,包括地籍管理(含地籍测绘)、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整理、土地开发利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违法用地调查、土地出让与转让、用地变更调查、拨地放样、建设用地勘测定界、项目竣工验收等测绘工作.土地测量是对土地权属等有关内容进行确认并设置界桩的测量作业,其特点是碎部点数量多,精度要求较高,而且要求作业区域内整体的精度平衡.  相似文献   

13.
《价值工程》2015,(30):167-168
测绘工作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随着土地整理要求越来越高和测绘技术的发展,GPS-RTK测量技术已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成为了重要的测绘手段。而手持型RTK技术是基于GPS-RTK测量技术的一种升级版,具有更多的优越性。本文以Geo XH6000手持机为例,简介了手持型RTK测量技术的相关原理和连接过程,并对其定位的精度进行了实验分析,我们发现手持型RTK测量技术已经基本成熟。通过实例来探讨手持型RTK技术更适合应用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  相似文献   

14.
丁彪 《科技与企业》2014,(15):279-27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土地呈现出严重的供需矛盾,加快土地开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为了提高我国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则需要加强土地测量技术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使土地开发管理模式不断完善,确保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提升。文中对土地测量工作实行信息化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信息化测量技术在土地开发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GPS-RTK技术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其测量原理是以载波相位观测为基础的一种新型测绘技术,与其他的测量方式相比而言,GPS-RTK技术的观测时间更短,作业半径10 km以内不需要迁基准站,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土地综合整治测绘工作的效率和可靠性,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土地测绘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文章主要分析GPS-RTK技术在土地综合整治测绘项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地契是反映我国土地权籍管理历史的重要载体,契文中对土地单位面积的表述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直接记录了历代土地丈量、地理测绘等信息,从中可以看出历代地籍管理和土地丈量测绘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中国是历史上最早发明和使用土地丈量技术的国家之一,积累了大量的土地丈量测量经验,建立了严格的地籍管理制度。在二千多年前的夏商时代,人们为了治水开始了土地测量工作。最早记载全国丈量土地的是《山海经》,记录了禹命人竖  相似文献   

17.
全面查清土地资源及利用情况能够更加科学的规划并利用徒弟资源,以此为基础实施更低保护制度,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土地资源调查中,地籍测量是掌握土地资源的基础手段。随着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的广泛,现代农村土地资源调查中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应用不断增加,这为提高农村地籍测量效率、提高测量精度及质量奠定基础。针对现代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应用,就农村地籍测量方案的设计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8.
全站仪的运用可以将测量人员从高强度的繁琐测量工作当中解脱出来,它是新时代科技成果的结晶,是一种智能化测量工具。而全站仪和PTK技术的结合必将提高土地测量的效率和精度。如何将高科技产品更好地运用到土地测量工作当中去,如何将全站仪的优势更充分发挥到土地测量过程中,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讨论并付诸实践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地籍测量是专门研究建立土地信息档案理论与技术的一门学科。它直接为地籍管理和土地规划、利用服务。是为土地管理提供各类用地的权属、面积大小等必要信息的技术手段。要科学管理好土地,就必须实施地籍测量以及土地登记、统计等项工作。  相似文献   

20.
地籍测量是专门研究建立土地信息档案理论与技术的一门学科。它直接为地籍管理和土地规划、利用服务。是为土地管理提供各类用地的权属、面积大小等必要信息的技术手段。要科学管理好土地,就必须实施地籍测量以及土地登记、统计等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