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及其构成,在此基础上通过利用西部1 1个省的动态面板数据,运用GMM方法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西部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TFP的提高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其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的推动,而效率变化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在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缩小城乡差距以扩大内需具有重要的意义。缩小城乡差距首先要从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入手,农村金融可从多方面影响城乡消费差距。本文使用2004-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省级面板计量模型研究了我国农村金融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金融规模扩大与农村金融效率提升可以显著缩小城乡消费差距;从影响路径来看,农村金融规模通过生存型与享受型消费差距缩小了城乡消费差距,农村金融效率则通过生存型消费差距显著缩小了城乡消费差距;从区域特征来看,农村金融规模对城乡消费差距的缩小作用在东、西部均成立,而农村金融效率仅在西部地区缩小了城乡消费差距。因此,在扩大农村金融规模的同时,应当着力改善农村金融效率,调整城乡收入差距,以促进农民的消费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面板数据,在测算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村金融发展规模与金融结构对农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中国农业资本配置效率不高且波动较大,但总体呈上升的稳定趋势;从区域差异看,农业资本配置效率呈沿海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递减特征且21世纪以来的农业资本配置效率高于20世纪90年代.总体上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资本配置效率呈正相关性,以银行信贷为主体的农村金融规模发展不能改善农业资本配置效率,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规模及其在农村金融系统中的结构配比能显著提高农业资本配置效率;21世纪以来的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资本配置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4.
刘赛红  王国顺 《经济地理》2012,32(9):120-125
基于1995—2009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三个层面,运用面板协整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东、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影响农民收入的地区差异。结果发现,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与居民收入之间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而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与农民收入之间具有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但在短期无明显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从中西部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发展、金融服务创新和金融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6-2016年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动态面板模型,将金融发展、金融"脱实向虚"和金融结构因素引入模型中,采用差分GMM估计方法,检验了金融发展、金融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阐释变量之间的影响机制。研究结论显示: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受到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部门增长差异的影响,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正,金融"脱实向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负,考虑二者交互项的情况下,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作用强于金融"脱实向虚"的消极作用,暂时掩盖了金融与实体经济非协调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影响;金融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有促进作用,即资本市场比重的提升和发展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金融发展更多的是通过技术进步影响全要素生产率,金融结构主要是通过技术效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金融"脱实向虚"主要是通过技术进步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因此,金融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金融发展,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基础上提升资本市场融资占比是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困境、成因及其破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受到不同程度上的抑制,农村金融功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致使金融支农绩效水平低下,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加速进程。与已有较多文献不同的是,本文将分别从金融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率三个层面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困境进行统计描述,结果显示我国农村金融支持的规模、结构及效率与同期全国和城镇水平相比都较为滞后。同时,本文认为导致农村金融发展滞后成因主要有长期的“二元”经济结构、“一刀切”式的金融政策、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偏高以及现有农村金融供给体系不断萎缩,最后在此基础之上寻求了四点破解途径,即逐步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水平、实行有差别的金融政策、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不断提高自身经营绩效并加强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7.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使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中国各省1999~2011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利用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一阶差分GMM方法,实证检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农电设施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显著显著;公路设施能够显著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而灌溉设施却显著降低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农业绿色发展,需要准确衡量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论文基于碳强度视角运用SBM-ML模型,将农业生态资本作为投入要素,测算中国31个省份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采用面板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持续增长,但具有空间差异性,低碳区增长最快,其次是高碳区和中碳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资本投资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业产业结构、城市化发展水平和农业财政支持政策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因此,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浙江省11个地区1997~2007年的统计数据分析浙江省城乡金融发展水平,结果显示,各地城乡金融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城乡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城乡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作用: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应完善农村的投、融资环境和机制,促使农村存款转化为农村投资;城市金融发展总体来说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有限的促进作用,其中,城市存款与农村经济增长存在反向关系,城市贷款对农村经济增长存在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经济地理》2021,41(6):77-86
根据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应用TOPSIS法对五指标金融发展评价体系进行评价测算,应用DEA-Malmquist法测算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指标,探讨长三角城市群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时空演变规律,研究发现二者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与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整体空间结构呈现出多核集聚特征。此外,通过空间杜宾面板计量模型实证分析金融发展及子指标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关系与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城市金融发展对自身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对周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显著负向作用,且这两种作用均主要源自其对技术进步增长的影响。最后针对性提出三点建议:加强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加快长三角金融一体化进程以及重视技术效率改进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是伴随我国的“绿色发展”理念一同推进的,我国农业的发展在创造产值奇迹的同时也伴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现象。因此,学者们呼吁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机制有一个更全面和整体的认识。文章旨在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全面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通过全面的文献回顾,总结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文章利用2011—2019年数字金融普惠指数和分指数对数字金融普惠发展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数字金融包容性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了确保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文章进行了稳健性测试和异质性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1997-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以及分全国层面、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三个样本对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联系及其中间渠道重新进行检验,结果发现:中国金融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与区域因素有关;中国金融发展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中间渠道是技术进步效应而非技术效率增长效应。这意味着,加快中国金融体系改革,从而推动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采用超越对数型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基于我国东部11个省份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应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实证考察了我国东部各省农业技术效率水平及农村金融支持对其影响。研究表明:我国东部地区的农业技术增长主要靠资本以及劳动力拉动,但是劳动力的增加其对农业技术增长的边际影响逐步减少。农村合作机构对中国农业技术效率的提高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政策性金融支持以及农业银行对农业技术效率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效果与预期不一致,往往受到要素禀赋约束而导致偏离。该文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机制与约束条件,建立了以人地比例和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并基于2004-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结论表明:(1)生产性服务业投入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存在以资源禀赋为门槛的非线性效应;(2)随着人地比例扩大和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呈现先负后正的"U"型特征;(3)不同地区门槛水平的分布呈异质性特征,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2000~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广义矩估计方法就金融发展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FDI对内资企业生产率不存在明显影响或存在不显著的负效应;金融市场发展对我国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我国整体金融发展水平刚刚跨过由负转正的临界值,绝大多数省份仍低于此临界值,贵州、天津、重庆正处于两个临界值之间,其技术溢出效应均为正,而北京、上海和浙江则跨过了由正转负的临界值,正面临金融发展过度深化、产业空心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科技金融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支撑。基于京津冀13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科技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模型和耦合协调路径模型,测算京津冀科技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探明京津冀科技金融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结果表明:京津冀科技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逐步优化态势,天津2015—2016年耦合协调度等级提升后又出现回落现象,考察期内实现耦合协调度等级提升的仅有6市,内部呈现显著分异特征,协同水平有待提升;路径研究显示,京津冀科技金融投入通过效益发展、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的路径显著促进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对实体经济绿色发展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7.
笔者采用金融相关比率、收入比、存贷差和存贷比等变量对我国各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进行衡量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地区不平衡虽然显著,但与全国总体金融发展相比,地区差距要小得多;农村金融目前仍然处于比较明显的抑制状态,体现了政府的意志;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决定农村金融发展的唯一变量,政府因素、传统文化、社会资本等对农村金融的发展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结合2006—2016年中国内地省际面板数据,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包容性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贫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包容性金融发展能够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效应发挥减贫作用。(2)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包容性金融服务渗透度的提升对贫困的影响最为显著;同时,包容性金融发展可通过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作用来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一步作用于贫困。(3)稳健性检验表明,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包容性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乃至农村减贫的贡献表现出较大不平衡性。本文的政策建议为:首先,应持续推进包容性金融发展,充分发挥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效应,以更快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其次,要继续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以实现金融 服务均等性,充分发挥金融减贫的优势;最后,要合理配置金融资源,注重地区间发展的公平性,以实现经济社会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将夯实乡村振兴之产业基础,带动农民共同富裕,而企业自身发展存在金融需求。本文匹配1998—2015年中国农业企业数据与金融许可证信息,探究银行业竞争对农业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银行业竞争提升了农业企业生产率,考虑测量误差和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影响机制分析表明,银行业竞争通过促进贷款可得性来提高农业企业生产率。异质性分析显示,银行业竞争对中小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强于大企业,对老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大于新企业,对民营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大于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同时,企业的资产规模、流动资产、资本密集度、负债水平等对生产率有显著影响。为优化农村金融体系、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主题之一,而通过金融发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减少碳排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梳理了金融发展、全要素生产率与人均碳排放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基于1971-2014年G20的面板数据,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与人均碳排放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对减少人均碳排放可能产生正向或者负向的交互关系。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的信贷增长并不能与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的协同作用,无助于减少人均碳排放。对于发达经济体而言,资本市场发展能够与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协同作用,减少人均碳排放量,而这种机制在新兴经济体中并不存在。因此,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一方面要正视经济转型升级需要经历的过程,另一方面要通过技术进步,尤其是促进科技与金融的良性互动,推动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