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文章基于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10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基准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均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且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科技创新提升地区经济质量的重要路径。产业结构升级对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单门槛效应,随着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的提高,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能得到更为充分的释放。基于研究结果,文章从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重视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协调发展等角度提出促进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分析并揭示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利用效率之间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研究方法:杜宾模型和门槛回归。研究结果:(1)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化、高度化和服务化对土地利用效率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及溢出效应,且间接效应较直接效应更为显著;(2)在引入城镇化的扩张效应、规模效应和迁移效应后,产业结构合理化、服务化和高度化分别呈现出“倒U型”、“正U型”和“梯度式”增强的特征。研究结论: 在推动土地集约利用的过程中,既要充分依据产业结构调整模式来加强土地规划的配套体系建设,又要注重区域之间的空间溢出。  相似文献   

3.
数字金融为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带来新机遇。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1—2019年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用水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金融显著降低了用水强度,数字金融能够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水平间接降低用水强度,数字金融对用水强度的抑制作用具有产业结构升级的单一门槛效应和技术创新水平的双重门槛效应。因此,提出如下针对性建议:大力发展数字金融,促进节水社会建设;合理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掘节水潜力;持续提高技术创新,加快提升用水效率。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基于土地市场交易和城市创新指数数据,从工业结构调整视角,探讨地方政府选择性供地对城市创新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路径。研究方法:中介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研究结果:地方政府选择性供地能显著提升城市创新水平,尤其是对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促进作用更明显。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工业结构调整是地方政府选择性供地影响城市创新的重要路径,同时该影响路径存在非线性效应,即当工业结构优化度超过门槛值时,选择性供地对城市创新具有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应结合地区发展定位和比较优势引导地方政府合理选择供地策略,完善财税制度和政绩考核体制,约束地方政府无差别供地行为;完善工业用地差别化供给政策,构建企业准入门槛体系,引导地方政府选择性供地策略促进城市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超效率SBM模型从投入角度测算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生态效率,在此基础上,为打破传统空间计量模型在分析空间效应时的局限性,选择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产业结构优化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在大力发展经济过程中,对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考虑不够;产业结构高度化比产业结构合理化更能够改善生态效率;技术进步、环境规...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0—2015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门槛模型探讨产业结构、技术进步与工业废水排放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特征对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受技术进步的双重门槛效应制约,且当技术进步高于第二阈值时,工业经济比重的上升不再依托于更大增幅的工业废水排放;技术进步作为门槛变量,其在我国不同区域内的发展水平具有显著差异,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技术进步呈阶梯下降的态势;在其他影响因素中,人口规模、产出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均对工业废水排放起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技术进步对工业废水排放起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构建跨区域生态技术补偿机制等对策建议,以期降低区域工业废水排放水平,实现工业经济绿色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考察土地出让市场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SBM-DEA模型,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GMM)。研究结果:(1)无论是系统GMM还是差分GMM,土地出让市场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系数均显著为正,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影响系数也均显著为正,但后者的作用程度要明显大于前者;(2)土地出让市场化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交互项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系数为负,土地出让市场化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交互项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系数为正,且均通过显著性检验。研究结论:土地出让市场化总体上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从作用机制来看,土地出让市场化导致了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反向发展,抑制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同时,也促进了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正向发展,进而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提升作用。鉴于此,提出:(1)地方政府应继续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城市土地制度改革;(2)政府应适时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更加重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产业结构的优化由两个不同却紧密相关的部分所组成,即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合理化的产业结构能够最优化地配置现有资源,高度化的产业结构意味着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演进。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在于正确选择主导产业,虽然主导产业的演替和发展取决于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但正确的产业政策能够加快主导产业发展,并以此为基础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0—2019年面板数据来构建固定效应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金融科技对服务业环境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通过分位数回归进一步分析金融科技影响服务业环境效率的动态轨迹。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金融科技可以显著促进服务业环境效率的提高;第二,金融科技通过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提高了服务业环境效率;第三,金融科技对不同分位数水平下的服务业环境效率具有异质性,对处于中上水平的促进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0.
绿色是可持续发展的底色。在建设数字中国的背景下,基于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金融的数字经济是否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起到了促进作用?其影响效果和路径值得进一步探讨。文章从绿色技术创新视角出发,基于2011—2019年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测算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使用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绿色技术创新视角下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和绿色技术创新均能够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使用工具变量与双重差分DID后,结论依旧成立。(2)绿色技术创新存在单一门槛值,高水平绿色技术创新驱动显著增强了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3)绿色技术创新作为数字经济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路径,存在中介效应,且高强度绿色技术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效应更优。(4)区分城市规模来看,数字经济通过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仅促进了大型、中型、小型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因此,推动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需要全方位提升数字经济发展规模,构建绿色创新研发体系,根据城市特点合理规划我国城市绿色转型升级路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主线,本文基于2003~2017年我国30个省份年度数据,建立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可以显著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且科技创新作为OFDI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路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选取泰尔指数作为衡量指标对我国31个省区2013—2018年期间林业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进行测算,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就产业结构优化对地区林业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林业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优化对地区林业产业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此提出了提高林业产业技术投入、强化林业产业间衔接与加强林业产业合理化监测和引导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美丽乡村建设是当前我国重要战略目标,产业结构高度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推动农村绿色产业升级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关键。文章基于环境规制理论和现代创新理论,结合国内外专家观点提出假设并构建模型,运用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农村地区水环境治理和自主创新对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作用,探究了水环境治理下农村绿色产业升级的机理,检验了农村绿色产业结构高度化影响因素,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为研究对象,剔除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选取2010~2019年面板数据,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长三角区域营商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科技创新在营商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所起到的效应。研究发现: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在营商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即营商环境能够通过科技创新来促进经济增长。因此,长三角区域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探索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关系的作用机制及中国东、中、西部三个区域的差异。研究方法:PVAR模型。研究结果:(1)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稳定的正向影响关系且在城镇化减速阶段影响最大;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随产业结构高级化呈倒“U”型趋势且在城镇化加速阶段出现负向影响。(2)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镇化的响应具有正向效应,产业结构合理化、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对城镇化的响应表现为东部为负,中、西部为正的区域差异。(3)城镇化有助于提高东部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相互间的正向影响程度;而在中、西部,有助于提高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正向影响程度。研究结论:制定产业结构调整及城市土地利用政策应充分兼顾城镇化发展水平及区域特点,提高城镇化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扶贫工作已经步入攻坚阶段,金融扶贫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良好成效。但集中连片贫困区面临金融服务的门槛效应与排斥效应,传统金融减贫效应难以充分发挥,因此急需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以达到金融减贫效果。本文首先对集中连片贫困区普惠金融发展减贫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进行理论分析。然后,构建动态面板计量模型,运用吕梁山区20个贫困县的2010~2017年数据实证研究普惠金融发展对集中连片贫困区的减贫效应,结果显示:普惠金融发展对集中连片贫困区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但农业发展水平、居民消费水平和社会保障力度等因素干扰了普惠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发挥。最后,从普惠金融的广度与深度、普惠金融发展理念和政策体系、居民消费结构调整与升级、产业结构优化与社会保障方式调整等方面提出促进集中连片贫困区普惠金融发展减贫效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周明天  徐彬 《山西农经》2022,(4):109-111+151
基于中国2003—2016年20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低碳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利用中介效应模型进一步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低碳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绿色经济增长;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低碳试点政策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市场化水平提升等促进了绿色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理论上梳理了财政支农支出、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传导机制,并选取中国30个省域2008—2020年的面板数据,以索洛余值法测度农业科技进步率,构建基准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全国整体还是东部、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均具有正向作用,且对于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强于中西部地区。(2)农业科技进步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财政支农支出通过农业科技进步的中介效应促进了农业经济增长。(3)农业科技进步对财政支农支出驱动农业经济增长具有单门槛效应。当农业科技进步跨过门槛值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推动效果更强。基于研究结果,本文从加大财政支农支出力度,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重视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科技进步的协调发展等角度提出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文章使用邻接权重矩阵,构建空间杜宾模型(SDM),采用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整体而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均具有促进作用。分区域而言,其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地域差异。具体表现为东、中部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其对周边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反而大于对本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而西部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能有效促进本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但对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加大科研投入、注重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优化发展环境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研究选取2004-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以能源结构及产业结构为门槛变量,探究环境规制与二氧化硫排放之间的门槛效应.实证结果显示,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在环境规制与二氧化硫排放关系中存在双门槛效应,两者水平的改善均促进了环境规制对二氧化硫排放的抑制作用.城镇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经济水平等是影响二氧化硫排放的重要因素.为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