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检验入境旅游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耦合关系,以海南省为例,通过构建耦合模型测量两者的发展水平、耦合程度以及耦合协调度.研究发现:(1)海南省入境旅游和区域经济间存在中等水平的互动耦合关系,入境旅游在多数年份超前于区域经济发展,但两者耦合程度的提升相对缓慢;(2)海南省入境旅游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出持续提升态势,且近年来的增速较快,趋向有序发展态势;(3)要削弱外部环境因素对海南省入境旅游与区域经济的冲击,海南未来还需要充分利用海南自贸区(港)发展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机遇,发挥制度和政策优势,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国际化水平,实现入境旅游与区域经济的高程度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3.
将物理学耦合度函数引入到酒店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中,构建酒店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以中国31个省份为测算样本。测算结果显示:除广东省处于初级耦合协调阶段之外,其余省份均有着不同程度的不协调,导致各省份耦合协调度较低的原因也不尽相同,中国大多数省份酒店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滞后于区域经济对酒店业的刺激。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12年~2016年13个高技术行业的面板数据,以创新投入为解释变量,加入了创新人力资源以及外商直接投资(FDI)作为控制变量,构建动态GMM模型研究上述因素对出口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技术行业的出口水平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并且能够促进下一期的出口,创新人力资源对于出口水平同样具有促进效应。但是创新投入会对高技术行业出口水平造成负效应,FDI则对行业出口水平影响并不显著。因此,本文基于理论结果提出相应建议,认为我国应该在投入创新人力资本的基础上,控制创新投入在保证每一期出口水平的情况下保持出口增长,以保证我国高技术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在物流产业效率方面通过评价指标体系与测度方法的引入,构建了产出导向下的数据包络测度模型,并在综合、规模、纯技术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针对交通优势度,通过构建评价模型,分析其空间特征,进而引入耦合协调测度方法,在耦合效应与耦合机理方面,探讨了我国物流产业效率与交通优势度的空间耦合协调度,以此,为物流...  相似文献   

6.
省域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对构建可持续的旅游产业和健康的区域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关系的基础上。借鉴物理学耦合协调度函数构建了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与评价体系,并以此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内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处于“东高西低”的“两极分化”状态。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研发投入、专利产出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最大化发挥研发投入、专利产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问题成为当前理论研究的重点。通过构建山东省2005—2020年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对三者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与传统理念认知以及山东省经济地位存在较大反差,即无论是从静态模型上还是动态模型上,山东省研发投入、专利产出效率均没有有效发挥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推动效应。因此,山东省需要因地制宜制定并完善研发投入、专利产出及人才储备方面的配套体系策略,最大程度发挥研发投入、专利产出对地区高质量经济发展的潜力作用,为其他区域性经济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2013—2019年长江经济带的绿色金融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分析两系统的发展态势,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σ收敛方法分析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度以及收敛性。结果表明:样本期间,长江经济带的绿色金融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呈逐年稳步上升趋势,2017年进入初级协调阶段,并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下游、中游、上游依次递减的格局;两系统间耦合协调度的差异先是小幅波动,然后开始缩小。地方政府应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绿色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和分析三大城市群的高技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水平。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探讨影响高技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的外部环境因素。结果显示:(1)三大城市群高技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稳步提升的发展态势,长三角最高,其次为京津冀、珠三角。(2)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对高技术制造业的促进作用日益增强,二者间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升;现阶段传统型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在促进高技术制造业发展方面仍发挥显著影响。(3)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达性对推动高技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科技创新对二者协调发展的作用取决于科技成果能否有效落地转化。(4)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不利于高技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国1999-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协整方法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对高等教育投入和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及耦合协调态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无论是东部、中部和西部,高等教育投入都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经济增长只在东部是高等教育投入的主要原因;在长期内,东、中、西部的高等教育投入和经济增长之间总体上都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只是这种因果关系在东部体现得更为明显,而在中、西部地区体现得相对较弱。在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方面,从总体上看,都从1999年左右的中度失调状态逐步过渡到勉强协调的状态,各区域之间又存在差距。因此,要提高高等教育财政经费支出比例,缩小地区间高等教育支出水平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建立高等教育经费使用监督机制,开拓多元化高等教育融资渠道,促进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技术产业各细分行业发展存在非均衡性,从行业异质性视角研究区域人才聚集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治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基于2009—2016年我国省级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固定效应(FE)、随机效应(RE)模型以及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进行实证研究,从创新成果产出和产品产出两个角度分析区域人才聚集水平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行业差异。结果表明:在控制了研发人员投入、研发经费投入、技术获取改造经费支出以及总资产的条件下,总体上区域人才聚集水平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其中对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促进作用显著,对医药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创新产品产出均存在明显的正向影响,而对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的创新成果产出存在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14.
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是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关键。本文以新疆县域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新疆产业结构的区域经济效应,同时检验了对口援疆政策的区域经济效应。结果表明:三次产业结构对新疆经济总体规模效应和人均规模效应存在显著的地区性差异,而产业结构协同的地区性差异并不显著;另外对口援疆的政策效应也存在地区性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中国30个省市2008—2012年高技术产业数据为研究样本,首先,运用因子分析法测度了中国30个省市2008—2012年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其次,运用Moran’s I指数值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进行检验;最后,基于空间计量模型中的SEM模型分析了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2年间,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集聚特征,局域上呈现空间溢出效应;R&D人员投入、R&D经费投入、对外开放度、外部技术获取、企业规模等与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产权结构与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呈负相关关系,即非国有高技术企业更有助于创新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河北省1993—2010年的科技活动投入经费、科技人员投入和GDP三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协整理论和VAR模型等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河北省的科技活动投入经费、科技人员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增长确实促进了科技活动经费和科技人员数量的增加,但反之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科技活动经费投入的增加相对于科技人员投入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对专利产出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呈增长趋势,将专利产出作为技术进步的衡量指标,可分析专利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均衡关系。以1985—2012年河北省相关数据为实例,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专利产出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专利产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专利产出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明专利产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增长,但作用还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18.
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是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关键。以新疆县域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新疆产业结构的区域经济效应,同时检验了对口援疆政策的区域经济效应。结果表明:三次产业结构对新疆经济总体规模效应和人均规模效应存在显著的地区性差异,而产业结构协同的地区性差异并不显著;另外对口援疆的政策效应也存在地区性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建一个测算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潜力的指标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建立综合指标评价模型,计算了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潜力综合评价值;然后考察了1998~2007年间高技术产业的技术贸易对技术创新能力所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1998~2007年间,技术贸易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结构性特征,以2003年为转折点;1998~2002年间,高技术产业的技术贸易对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直接效应为负,间接效应为正;而2003~2007年间,高技术产业的技术贸易对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直接效应为正,间接效应为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