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币汇率风险越发受到重视,考察人民币汇率间的相依关系是有效管理外汇风险的前提。本文通过选取人民币对美元、欧元和日元汇率的中间价,运用GJRSK-M高阶矩波动模型刻画它们各自的波动特征,然后结合EVT极值理论构建边缘分布,再选取拟合效果更好的时变Copula函数,研究三组人民币汇率间的相依关系。结果表明: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汇率存在着较强的负相依特征;人民币对美元、日元汇率相依系数下降趋势比较明显;人民币对欧元、日元汇率相依系数波动较大,但整体上呈现出较弱的负相依特征。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T-Copula-GARCH模型从人民币汇率与股市指数相关性视角,分析我国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开放背景下汇率政策推出时机抉择。结果表明:人民币兑美元、日元汇率贬值时,上证指数下降;而人民币兑美元、日元汇率升值时,上证指数上涨。人民币兑欧元汇率、人民币指数升值时,上证指数下降;而人民币兑欧元汇率、人民币指数贬值时,上证指数上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上证指数相关性波动趋势跟人民币指数与上证指数相关性波动趋势基本相反,人民币兑日元、欧元汇率与上证指数相关性波动趋势跟人民币指数与上证指数相关性波动趋势基本相同。股票市场趋势性上涨后,我国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关联性进一步降低。因此,为弱化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联动风险,人民币兑美元、日元汇率的改革措施应选择在股票市场趋势性上涨阶段推出,尤其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改革措施的推出;人民币兑欧元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对时机窗口要求不高,故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中可优先推行人民币兑欧元汇率市场化改革;人民币汇率综合改革措施则可选择在股票市场趋势性上涨阶段推出。  相似文献   

3.
2010年6月19日,央行重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退出应对危机的钉住美元汇率机制,恢复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管理浮动汇率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呈现震荡上升走势。为了解出口企业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预期及承受能力,本文以福建省泉州市出口规模最大的纺织鞋服业为例,在行业典型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其历年来各经济指标走势的分析,提出出口企业应对人民币汇率波动承受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模型就汇率变动对荆州市出口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汇率波动不是影响出口的决定因素,但短期内人民币大幅升值必将对出口有重大影响。因此,人民币汇率应实行缓慢小幅升值,相关政府部门要为应对人民升值所带来的影响提供相应政策和服务环境,企业要加强人民币汇率波动累积风险的防范,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拓展出口市场。  相似文献   

5.
李关政 《新金融》2012,(5):48-53
自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显著增加,由汇率波动带来的非预期损失成为汇率风险的重要部分.本文引入TARCH模型来度量汇率波动性并用于计量汇率风险VaR.实证分析显示:TARCH模型能有效反映美元、欧元和日元汇率时间序列的波动聚集效应,特别是杠杆效应项充分揭示了三项外汇杠杆效应的差异;基于TARCH模型计量的汇率风险VaR也能有效覆盖美元、欧元和日元的下端风险,因此TARCH-VaR方法是度量汇率风险的科学工具.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兑美元波动幅度的扩大,将直接提高人民币即期汇率的波动性,汇率的不可预测性会随之增加。对企业来说,未来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汇率市场,以更加精细化、专业化的方式来管理汇率风险。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金融危机爆发后,日元对出口中标价货币的汇率升值是日元标价出口价格和收入大幅下降的关键原因,然后我们证明了日本的出口标价结构和日元对主要标价货币的名义汇率变动直接决定了日元对标价货币的汇率变动,说明出口中的本币国际化程度对企业的出口价格和收入产生直接的影响,货币国际化能有效降低出口的汇率风险。结合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和出口标价结构,本文认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降低出口企业汇率风险的重要途径,而在未来的汇率制度改革过程中需要考虑出口标价结构和本币国际化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隋建利  刘碧莹 《金融研究》2020,485(11):1-20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逐步推进,SDR货币篮子中人民币的国际化定位引人瞩目。本文基于非线性MSBIARCH模型,实时甄别人民币市场与美元市场、英镑市场、日元市场、欧元市场之间的波动传染关系,以及波动传染作用下汇率市场的波动聚类态势,进而识别SDR货币篮子中人民币的国际化定位,旨在为及时防范并规避人民币市场的波动风险提供参考。研究发现,汇率市场经由“经济基本面”“市场情绪”以及“市场预期”对外发挥波动传染作用,人民币市场与美元市场之间存在双向波动传染关系,与英镑市场、欧元市场以及日元市场之间存在单向波动传染关系。不同汇率市场之间的波动传染关系表现出时间区制转移特征,汇率市场的波动聚类态势也呈现时变特征。汇率市场发挥波动传染作用的时间与汇率市场呈现波动聚类态势的时间相匹配,均集中在极端经济事件期、不规则事件期以及政策颁布事件期。国际汇率市场的波动传染作用导致了人民币市场的波动聚类态势,而人民币市场的波动传染作用仅强化了国际汇率市场的波动聚类态势,SDR货币篮子中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吴国鼎  姜国华 《金融研究》2015,425(11):1-20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逐步推进,SDR货币篮子中人民币的国际化定位引人瞩目。本文基于非线性MSBIARCH模型,实时甄别人民币市场与美元市场、英镑市场、日元市场、欧元市场之间的波动传染关系,以及波动传染作用下汇率市场的波动聚类态势,进而识别SDR货币篮子中人民币的国际化定位,旨在为及时防范并规避人民币市场的波动风险提供参考。研究发现,汇率市场经由“经济基本面”“市场情绪”以及“市场预期”对外发挥波动传染作用,人民币市场与美元市场之间存在双向波动传染关系,与英镑市场、欧元市场以及日元市场之间存在单向波动传染关系。不同汇率市场之间的波动传染关系表现出时间区制转移特征,汇率市场的波动聚类态势也呈现时变特征。汇率市场发挥波动传染作用的时间与汇率市场呈现波动聚类态势的时间相匹配,均集中在极端经济事件期、不规则事件期以及政策颁布事件期。国际汇率市场的波动传染作用导致了人民币市场的波动聚类态势,而人民币市场的波动传染作用仅强化了国际汇率市场的波动聚类态势,SDR货币篮子中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近日,在一次福建企业小型研讨会上,许多企业的财务总监都提出“如何应对日元升值风险”的问题。今年以来,外汇市场波动剧烈,汇率风险凸现,其中欧元兑美元波动在20%以上,日元兑美元近期升值也将近10%,日元汇率的波动让大多数企业难以判断。  相似文献   

11.
费新 《上海金融》2005,(9):37-38
根据特别提款权盯住一篮子货币的定值方法及其过去几年的汇率变化,人民币在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后,对美元的浮动幅度会加大,而对欧元和日元的浮动幅度会减小。为此,企业应该做好汇率风险防范,进行产品创新,增加欧元、日元等货币的使用,以化解人民币升值和人民币形成机制改革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非线性Fourier函数方法分析了2005年7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及非美元货币(欧元、日元)汇率之间的关系。协整检验分析结果显示,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汇率与物价水平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具有非线性特征;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短期内人民币对欧元、日元汇率向长期均衡汇率调整值大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调整值,且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汇率的短期调整具有非线性波动特征;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物价水平升高,推动了人民币对美元、日元升值,但减缓了人民币对欧元升值。  相似文献   

13.
2005年7月21日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为检验名义汇率制度是否中性,提供了一个案例机会。此次汇改,在“事实”上提高了人民币与美元双边名义汇率的弹性,降低了人民币与非美元货币的名义汇率弹性以及名义有效汇率的弹性。名义汇率波动程度的变动使得人民币美元双边实际汇率的标准差变为汇改前的大约两倍。但降低了人民币欧元、人民币日元的双边实际汇率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幅度。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汇率制度是非中性的。  相似文献   

14.
从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因为有色金属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能,其单吨铜、锌、铅、铝等货值比重较大,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状态下,影响出口的关键因素就是汇率的波动大小[1].因此,我国有色金属企业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对汇率风险进行防范.本文就针对有色金属企业如何规避汇率风险进行一系列探讨,以供读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会计师》2017,(12)
人民币汇率对进出口企业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如果企业不能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将会增加他们的汇率风险,最终给他们带来较大的损失。在此状况下,本文首先对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历史进程进行介绍,然后对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下出口企业的汇率风险进行探讨,最后找到出口企业应对汇率风险的管理策略,以提升出口企业的发展水平,为其赢得更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进而促进我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繁荣。  相似文献   

16.
朱莹 《中国外资》2009,(16):14-14,17
近年来,人民币升值给中小出口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的挑战,汇率风险已经袭向我国中小出口企业。如何有效规避汇率风险正成为一种全新的生存技能,为我国的中小出口企业提出了挑战。在国际贸易上,企业如果对汇率波动所带来的风险认识和防范不足,企业可能遭受巨大的汇率损失。特别是对中小出口企业来说,因为自身企业实力和对汇率风险认识的差距,汇率风险对它们的影响更难把握。因此,研究中小出口企业汇率风险以及防范措施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人民币升值给中小出口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汇率风险已经袭向我国中小出口企业.如何有效规避汇率风险正成为一种全新的生存技能,为我国的中小出口企业提出了挑战.在国际贸易中,企业如果对汇率波动所带来的风险认识和防范不足,企业可能遭受巨大的汇率损失.特别是对中小出口企业来说,因为自身企业实力和对汇率风险认识的差距,汇率风险对它们的影响更难把握.因此,研究中小出口企业汇率风险以及防范措施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汇率波动:测算及国际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民币汇率波动问题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焦点。本文在利用GARCH模型测算人民币汇率波动率的基础上,将人民币与美元、日元、港币、菲律宾比索、马来西亚林吉特和新加坡元进行互动性比较分析。认为现阶段,我国应该在不放弃政府干预的前提下,考虑适度放宽汇率波动的区间。  相似文献   

19.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形成机制,较之以前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其突出的特征就是汇率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上下波动。从一年来的实战看,其直观的影响就是人民币的小幅升值以及对未来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从长远来看,以市场为导向的汇率制度有利于人民币汇率长期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但与以往钉住单一美元的制度相比,改革后的汇率形成机制,使汇率处在经常的波动中已成为现实。汇率的波动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汇率波动对进出口企业的冲击必然引发银行经营风险,从而带来金融风险产生的可能,这一现象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李衡  石磊 《证券导刊》2008,(31):14-15
2008年7月16日之后,人民币开始对美元贬值,但人民币有效汇率升值的趋势未变,造成人民币的"明贬暗升"。近期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难以缓解出口压力,相反人民币有效汇率的升值加大了出口增速放缓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