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在商务部的推动下,旨在化解贸易摩擦,加深了解,增进友谊,开展交流合作,共同促进两国化工界发展的“中日化工第五次官民对话”9月26日在北京举行。前四届以解决贸易摩擦为基础的官民对话,此次在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和技术交流等领域的合作已经全面展开,其表现为双方共同签署了“中日化工产业节能环保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2.
9月26日.中日化工第五次官民对话在北京赛特饭店举行。双方就两国化工贸易摩擦、共同应对欧盟REACH法规、节能减排技术交流等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此次对话时间虽然只有一天,但内容丰富,特点鲜明,给与会代表留下深刻印象。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李勇武评价说,这次对话加深了中日化工界的了解,增进了友谊,缓解了摩擦,促进了贸易,今后合作的领域将会越来越宽广。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商务部与日本经济产业省、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与日本化工协会商定,2006年5月25~31日在日本东京举行了中日化工第四次官民对话。本次会议的宗旨是,加强磋商,缓解贸易摩擦,坚持互惠互利原则,推动两国技术、贸易的交流与合作。中国商务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代表团共18人,日本经济产业省、日本化工协会以及企业约9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主题为“加强交流、携手合作、共谋发展”的“2003海峡两岸石油和化工经贸暨科技合作大会”9月4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这是海峡两岸石油和化工界新世纪第一次大规模的经贸和科技交流活动,是抗击非典取得决定性胜利后海峡两岸同业第一次大规模的经贸和科技交流活动,也是海峡两岸同  相似文献   

5.
在2月24~25日召开的“2004年全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形势报告会”上,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副局长刘欢作了题为《把握机遇,正视挑战,冷静应对贸易摩擦》的专题报告,他指出面对入世两年多来的新形势,我们要以理性与平和的态度应对贸易摩擦与争端,依法保护产业的竞争利益和生存利益。  相似文献   

6.
《化工管理》2008,(10):4-4
2008年8月26~27日,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甘肃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主办,甘肃省白银市政府、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中小企业工作委员会承办的“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东西部合作(白银)洽谈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在白银市成功召开,此次会议以“合作、发展、共赢”为主题,以“相互促进、共享机遇、共同发展”为宗旨,目的在于促进石油和化工产业东西部合作。  相似文献   

7.
在2011年澳门国际环保合作发展论坛及展览期间举行的绿色化工论坛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透露,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目标已经确立。李寿生说,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十二五”时期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减排的压力显著加大。  相似文献   

8.
《化工管理》2008,(6):95-96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致使我数万同胞遇难,百万同胞受灾,全球震惊,举国悲恸。灾难发生后,中国石油和化工界迅速与全国人民一起加入抗震救灾行列,踊跃捐款捐物支援地震灾区,充分展现出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经不完全统计,中国石油和化工界捐赠爱心款物累计约8亿元。现整理参与爱心捐赠的部分企业及人士名单如下:  相似文献   

9.
7月25-26日,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与甘肃省经济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作节能减排论坛暨化工园区工作座谈会”在甘肃兰州隆重举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李勇武、副秘书长孙伟善,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杨志明、甘肃省政协副主席李宇鸿等领导出席会议,国家发改委、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办和来自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协会、化工园区、大中型企业负责节能减排工作的代表等约200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中国贸促会海峡两岸经贸协调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台湾石油化学工业同业公会、台湾文化经济发展协会及两岸石油和化工行业相关协会共同主办,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承办的“第五届海峡两岸石油和化工经贸暨科技合作大会”于2005年8月29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加强交流、携手合作、其谋发展”。  相似文献   

11.
工业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耗的70%,在工业企业中进行“节能减排”已成为政府和企业的工作重点,炼化企业作为耗能大户,其能耗水平在我国各耗能行业中仅次于冶金、建材、化工、电力,位列第五。中石化石家庄炼化分公司是一家拥有50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20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80万吨/年延迟焦化等22套生产装置的大型燃料-化工型炼油企业,始终将节能降耗看作一种社会责任和永远的追求,将“节能减排”放在仅次于安全生产的重要地位,该公司对原有设备进行节能改造已成为达成节能目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邢银全 《化工管理》2015,(5):202-203
化工产业是我国主要支柱产业之一,是食品、医药以及材料等产业的上游产业和基础产业。但同时,化工产业又是高能耗产业。随着地球资源日益匮乏和“绿色化工、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行业要求,能源的有效利用率成为化工行业设计过程中研究的热点。本文详细阐述了化工设计过程中的有效能研究的理论基础和量化表征,系统分析了化工流程中化工设计、换热流程以及反应流程的三个阶段中的有效能损耗及原因,最后对有效能损耗进行计算统计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达到提高化工设计过程中有效能利用率,以实现节能减排和绿色化工行业要求。  相似文献   

13.
信息在线     
中国化工获节能减排先进称号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会议,按照“十一五”期间各中央企业节能减排任务、“千家企业”的完成情况、基础管理等6个方面对中央企业进行了打分,中国化工集团公司被授予“十一五”中央企业节能减排优秀企业称号,在获表彰的32户中央企业中排名第16位。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化工界,“电子商务”已经成了热门字眼,许多国内的生产商、贸易商、加工商对它已不再陌生。人们不再是仅仅谈论“电子商务,更多的企业认识到“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和优越性;开始参与电子商务,利用网络进行交易。而在各大化工电子商务网站中,一家新兴化工网站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引起业内外人工的广泛关注,这就是“化工易贸网(chemease.com)”。 在瞬息万变的网络时代,成功的网站往往拥有令人惊讶的发展速度。在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内,“化工易贸网”通过员工们日以继夜的奋斗,初步建立起一个实时的、动态交互的…  相似文献   

15.
化工新产品、新技术隼萃水溶性固体“磷酸铝”化学结合剂水溶性固体“磷酸铝”化学结合剂及系列产‘品,是耐火材料特别是散状节能浇注料的优良化学结合剂,作用是提高耐火材料特别是散状节能浇注耐火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和热机械性能。可广泛用于冶金、化工、石油等行业的...  相似文献   

16.
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家政策到企业规章,“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当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抓好节能减排,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责无旁贷。中国化工园区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2000年以后得以迅速发展,具有产品关联度强、公用工程和三废治理一体化等优点,节能减排优势明显。为总结和推广化工园区节能减排的先进经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联合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化工报、中国环境报、中国工业报、《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杂志等媒体,于2008年9月18~26日开展了“中国化工园区节能减排记者行”采访活动,分别对长三角地区的宁波化学工业区、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上海化学工业区、中国常熟氟化学工业园、中国精细化工(泰兴)开发困区、中国石油化工产业(扬州)基地6家园区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7.
2009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于12月13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大会以“共创双赢契机—两岸协作下的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为主题,积极为两岸医药卫生界搭建合作与交流平台,为两岸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群英荟萃。 6月19日,“亚太能源效率2008”国际峰会在北京盛大开幕,来自国家有关政府部门、世界各地的知名研究学者、顶级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节能服务公司和投资金融服务机构等相关产业的行业领袖,围绕着“接轨国际先进运作模式”的主题,就如何开展能源效率领域的国际合作、落实节能减排战略规划以及运作投融资项目等议题展开精彩专题演讲与讨论。  相似文献   

19.
宽博 《化工管理》2002,(6):13-13
黄金五月,利用7日长假的“假日经济”刚落帷幕,“会展经济”又强势登场。首先是传统综合性会展长盛不衰在业内,最负盛名的展会当属两年一届的国际化工展览会。这项展事由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共同主办,从1992年起已成功举办了五届(由原化工部、国家石油和化工局接转而来)。目前主办者正在积极筹备“2002(第六届)国际化工展”,预计展会将在9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在已经举办的展会中,由中国五交化协会主办的全国化工商品交易会引人关注。据悉,该交易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了近…  相似文献   

20.
动态     
《中国纺织》2004,(6):16-19
第83届世界纺织大会在上海召开 中日纺织业界商定10月召开两国产业发展与合作会议 “FABRICS CHINA”与林麦集团结盟战略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