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应分别从商业银行外部和内部着手。一、从商业银行内部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一)树立风险观念,完善防范机制。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我国商业银行的各级领导首先要树立起风险观念,严格依照《商业银行法》、《货款通则》、《担保法》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风险管理的要求,实施货款管理责任制和风险防范责任制,把银行资产质量的好坏与领导和有关责任人的切身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存款、质量、效益应成为各商业银行领导三位一体的目标,将不良贷款改为资产质量考核,不能只考核效益指标…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信贷质量优劣,攸关银行发展乃至生存。在我国经济换挡升级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风险防控意识,营造良好风险管理文化,建立精细化管理机制,强化全流程风险防控,已成为商业银行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有效信用风险治理下的信贷质量变化(一)A、B两分行资产质量防控压力大2017年末,A分行不良贷款总额30590万元(不含信用卡,下同)、不良贷款率2.08%,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7%;潜在风险贷款总额70317万元,法人客户剪刀差余额6752万元。  相似文献   

3.
经济新常态下,重工业城市面临着转型发展的较大压力,商业银行信贷支持成为推动工业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但过剩产能累积、信用风险暴露、不良贷款增加等因素制约了信贷支持步伐,明确商业银行支持策略成为当务之急。论文立足于经济新常态下典型重工业城市经济转型特点,分析了区域商业银行的支持制约因素,提出了商业银行支持工业城市经济转型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4.
现代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经营目的是追求高利润。商业银行利润主要来源于存贷款利差,因此信贷资产质量的优劣对于银行自身经营和发展尤为重要。然而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差,不良贷款居高不下,利息同收率低等已是众所周知的不争事实。因此盘活不良贷款,降低不良资产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银行业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提高了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但从近几年银行不良贷款的变化趋势分析,目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反弹压力依然存在.本文以山东省Z市为例,调查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有效处置的方法,并对不良贷款处置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6.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及信用风险的充分披露是有效监管的基础.论文通过对我国风险披露制度演进和四家上市银行2000-2003年的信贷资产及信用风险披露情况的具体分析,揭示了信用风险披露制度存在的缺陷和四家上市银行在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简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信贷资产证券化模式的高校贷款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银行化解贷款信用风险的有效手段,我国目前正处于尝试阶段。当前高校信贷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导致银行面临巨大的信用风险。本文阐述了高校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重要意义和实现途径,试图为今后商业银行利用资产证券化模式解决高校贷款风险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时代金融》2019,(6):173-174
当今现状国民经济出现了一体化的局势,金融动荡对商业银行信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在银行风险管理方面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我国长期以来办理的主要业务是资金存贷业务,所以信贷风险是当今商业银行进行管理的重要环节。信贷风险关系到银行的资产质量和业务收益,目前商业银行中需要解决的主要商业问题就是减少不良贷款的比例。文章主要从商业银行信贷的投放与风险入手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9.
据有关资料披露,2000年我国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剥离1.4万亿元,可是至年底不良贷款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略有上升。面对不断下降的信贷资产质量,如果不尽快提出有效的化解方案,势必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加入WTO后,将会影响我国金融业的对外竞争力。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产生不良贷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受宏观环境的制约,又受微观经济的影响;既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不善的因素,又有人民银行监管不力的责任。笔者拟结合近三年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检查的情况,提出提高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中国2011~2018年42家商业银行年度平衡面板数据,通过GMM动态面板回归和DID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短期影响机制和政策变量的中长期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信贷资产证券化初始阶段对不良贷款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提升作用,信贷风险未得到真正剥离或转移,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银行可通过提升自身杠杆率水平、更多持有高风险的不良资产、扩大信贷规模等方式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银行经营呈现出一定的道德风险;中长期来看,信贷资产证券化由审批制向注册制转变、不良资产证券化等政策变量对缓解和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1.
2012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加,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出现反弹。本文旨在了解天津市中资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天津市中资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银行经营管理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原则,构建商业银行证券化融资行为动机的Logistic模型,选取国内2005-2014年间42家商业银行成功发行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良贷款率和资产收益率指标对资产证券化选择有显著影响,具有较低不良贷款率和较高资产收益率的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动机更强;短期内,资本充足率、存贷比可能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融资选择;长期来看,付息债务融资成本上升以及流动性管理压力逐步增大将成为驱动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融资的直接动因。总之,资产证券化将会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重要的融资手段、资本管理和流动性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国有专业银行在向商业银行转变过程中。已迈出了可喜步伐。但是,也应看到,当前我国银行业经营管理面临着严重考验,突出表现在银行逾期、呆滞、呆帐贷款大量增加,不良贷款比例不断增长,信贷资产质量严重下降。信贷资产质量的逐步恶化是导致银行亏损甚至破产的重要原因。因此,审计机关在对银行进行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中,应把审查信贷资产质量作为中心内容,同时要加强对信贷资产质量审计的研究与探讨。这里,笔者就此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4.
当前商业银行的资产风险集中表现为过高的的不良贷款 ,造成金融机构超负荷经营 ,银行增加信贷投入的主动权受到制约 ,这不仅阻碍了银行自身的发展 ,而且影响了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为此 ,笔者拟对加强商业银行风险资产处置 ,防范化解金融资产风险作一些初浅的探讨。一、银行风险资产处置中的突出问题目前商业银行对风险资产的处置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剥离不良资产 ,二是继续盘活存量。剥离不良资产 ,受到“债转股”政策约束 ,只能从存量上减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数额 ,但减少的比例不大。以某沿海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状况来看 ,四家国有独资…  相似文献   

15.
依法清理不良贷款是当前各家商业银行调整信贷资产结构、优化信贷资产质量的重要途径,从现实角度出发,探讨清理不良贷款的基本法律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时研究商业银行在收取抵贷资产和处理抵贷资产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法律方面的防范意见,不仅能够明确清理不良贷款实际工作中的法律界限,而且也有利于规范、指导、推动商业银行清理不良贷款.本文从清理不良贷款的基本法律方法入手,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清理不良贷款、收取抵贷资产以及处置抵贷资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基本法律问题,对当前商业银行清理不良贷款具有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由于经济发展的市场风险和商业银行的经营结构性问题,信贷资产质量恶化,盈利率低下,已成为世界各国商业银行的严重问题。对此,许多国家都采取了转化银行不良贷款的有效办法,信贷资产证券化是较为普遍的一种方法。信贷资产证券化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融资证券化,另一种...  相似文献   

17.
当前经济形势下,受内外部因素影响,违约事件时有爆发,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凸显。不良贷款指标持续恶化、问题资产不断劣变趋势愈发明显,信用风险问题日益成为商业银行正常经营及资产质量管控的主要障碍。另一方面,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催生商业银行以更敏锐的风险管控意识、更先进的资产处置手段和更精准的战略布局来应对新常态背景下的信用风险。本文将围绕现阶段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特征、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外部诱因展开分析,并基于此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控提出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制的完成,不良信贷资产已成为银行经营效益的决定性制约因素。优化信贷资产质量,越来越为银行的决策者和经营者认识并重视。激活不良信贷资金,将贷款损失降至最低点,使银行从不良信贷资产的怪圈中走出来,是我们当前一个时期面临的中心工作,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银行经营的风险主要是信用风险。随着经济市场化、银行经营商业化的深入,各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的防范与化解都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诸如审贷分离、评级授信、集中审批等,对近年来资产质量的逐步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新增不良贷款的成因看,主要是贷后管理不善造成。为此,现就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现  相似文献   

20.
《银行家》2012,(12)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人们开始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问题格外关注,尤其是我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已经连续四个季度双双上涨,引发了社会担忧. 那么如何看待不良贷款连续“双升”问题?不良贷款率连续上升是否说明银行资产质量劣变?此次不良贷款率连续上升的背景和原因又是什么?五级贷款分布、行业分布结构又呈现出什么样的复杂情况?银行风险管理部门又该做如何决策? 本期“特别关注”栏目特邀银行界的专家学者共同就以上问题进行解读、分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