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社会安全制度,也是现代化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配套工程。它的健全与否关系到经济体制的运转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结合广东社会保障事业的现状,分析了广东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健全广东社会保障制度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
"人生的艺术化"贯穿于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之中,意在宣扬一种完美的人生理念.朱光潜认为人生艺术化意味着人生的道德化、情趣化、超脱化.正确的解读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思想的丰富内涵,而且对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们也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栾小惠 《走向世界》2011,(10):70-73
于江中等个,一身制服衬托着潇洒和威严,眼睛不大,却透着精干和果敢,一口地道的济南话给人感觉“很亲切”。自1994年加入济南市警察队伍,于江从警近20年了,从暂住人口稽查,到分管刑事案件,再到社区民警,每个岗位他总能出色地胜任。  相似文献   

4.
王长征 《走向世界》2011,(28):74-75
想起《列子·汤问》里的愚公移山,到现在还禁不住地感动。一是愚公的毅力和坚决,二是神仙的智能——太行、王屋两座高山,一弯腰就被背走了。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广东省2005-2014年的有关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台商投资对广东省存在着技术溢出效应,但是这种技术溢出效应的贡献程度相对比较有限。接着笔者通过分析台商投资对广东技术溢出效应的渠道以及广东省在利用台资上载技术溢出效应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有效发挥台商对广东省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朱晴方 《今日重庆》2009,(2):108-111
漆光经常说他是长在石头下的棵“笋子”,确切点说,是长在石碓窝下边的“笋子”。他说“民间认为石碓下的笋子生命力最强,也最名贵。画画儿,不是有人想象的愉快事,是苦差事,就像石头下的笋子,其生命的结果有两种,要么破缝而出,长成挺拔之竹:要么夭亡于石下,无人知晓。”很显然,漆光属于前者,他这棵“笋子”不仅从石碓窝底下钻出来,而且长得挺拔健壮、枝繁叶茂,让人景仰。  相似文献   

7.
广东、上海外商直接投资的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广东和上海是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省、市,但由于两地FDI的主要构成不同(广东的FDI以港澳台投资为主,上海的FDI以外国投资为主),因此导致两地FDI在产业分布、投资规模及生产效率方面不同。本文试图从地缘关系、产业关联性及区域发展潜力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广东省应适应新的发展趋势,优化外资来源结构,将吸引跨国公司投资作为引资重点。  相似文献   

8.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有一个习惯,每到某个国度或某座城市,便会细细地打量这个地方○从他眼镜片后面透出的目光.有时是感性的审美扫描.有时是理性的历史文化透视○于是他在雅典旧城,解读出了古希腊人在蓝色爱琴海边建树的“人与自然”哲思经典:在巴比伦“空中花园”体味到庞大城市建筑里隐含的科学智慧与美学悟性;在中国山西的晋商福地,则梳理出漫长的商贾传统和理财脉络……在如此“行万里路”的同时,作为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和散文作家的余秋雨,写出了《文化苦旅》、《霜冷长河》和《千年一叹》等著作,为他曾漫步沉思、寻觅钩沉的那些国度和城市,在书页上重掬光荣和梦想.并瞻望现在和将来的迢遥路程○  相似文献   

9.
We are indebted to Professor Yu for his careful reading of our paper, and are pleased that he sympathizes with our argument that controls on purely financial capital inflows should not be relaxed so long as world interest rates remain unduly low. We agree that direct "real" investments into, and increasingly out of, China's economy need not be limited. These direct investment flows are now more or less balanced, without threatening a loss of monetary control by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PBC).  相似文献   

10.
余光中访谈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出生于南京。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父母逃难至重庆,1938年至1945年就读于重庆市江北县悦来场南京青年会中学。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文系,翌年转入厦门大学,并开始发表诗作。同年随家到香港。1949年赴台湾,入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后任救于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1958年到美国留学,获艺术硕士学位。1964年和1969年两次赴美执教。1971年返台,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主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及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