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要素,属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但随着城市建设和农村小城镇建设,乡镇企业的发展,耕地却在逐年减少,如1993年底全市有耕地643.0万亩,比1978年减少61.1%万亩,平均每年减少4.1万亩,而农村人口每年却以1.0%的速度递增,人均占有耕地已由1978年的1.9亩下降到1.6亩,因此,合理使用和保护耕地问题已成为当今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农业生产综合能力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国内     
长三角16城市GDP增速持续放缓 受全球经济低迷影响.我国长三角地区GDP增速持续放缓。继2011年长三角16城市GDP增速同比回落1.5个百分点后,2012年一季度回落幅度达1.9个百分点。 长期从事长三角区域经济运行跟踪、分析和研究的无锡市统计局5月12日披露的2012年一季度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分析报告显示,一季度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但受全球经济大势疲软影响,增速放缓。 据初步统计.一季度长三角16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086亿元人民币,增速均值为9.0%,  相似文献   

3.
当前.长三角的发展令世人瞩目.长三角各城市发展中的合作联动更是势不可挡。上海,作为长三角甚至整个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将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组合优势、集聚资源、释放能量。嘉兴.作为浙江省直接与上海接壤的城市.早在1992年就提出了“接轨上海”的发展战略,历经了民间自发阶段、政府引导阶段、战略定位阶段.目前已进入战略提升的重要阶段。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接轨上海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亮点,区域经济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增长的稳定性、持续性明显增强,在我国经济快速前行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先行军角色。2007年,长三角地区16城市共实现GDP46672.07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8.9%。作为我国首批开放的地区,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也走在全国的前列,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5.
继上半年经济增速企稳回升后,今年前三季度,长三角16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612.44亿元,占全嘲比重达到18.3%,平均增速达到9.8%,增速高于上半年0.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打破“以邻为壑”,探究协同治理模式成为长三角城市群战略性选择。文章从区域协调发展、创新产业共建、基础设施服务、生态环境共保和高水平协同开放五个方面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综合测度长三角一体化水平,分析2012—2020年长三角各城市一体化水平差异与动态演进特征,并构建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揭露长三角城市协同治理内在机理。研究发现:长三角东部城市一体化水平显著高于西部城市;长三角一体化水平较高城市主要集中在早期加入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长三角一体化水平总体差异主要源于省域间差异;长三角城市协同治理模式趋向于常态化参与一体化发展,政府奖励并不是越高越好。  相似文献   

7.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保障与支撑。作为浙江省会和长三角重要中心城市,杭州应努力建设成为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上海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杭州成为长三角南翼乃至东南部地区重要的金融机构集聚、金融资本集散、产融资本结合中心和辐射源。  相似文献   

8.
《宁波经济》2005,(8):24-25
宁波日渐成为重要的中心城市、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城市具有的独特优势,这是决定宁波从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向长三角区域主要经济中心的地位转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1982年“以上海为中心建立长三角经济圈”设想提出时。长三角仅指上海、南京、宁波、苏州、杭州。到1986年建立的“上海经济区办公室”和“五省一市省、市长联席会议”制度,把长三角一下子扩大到了五省一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长三角是指由江、浙、沪15个城市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的城市行政区域面积总和。2003年8月,浙江省台州市被正式接纳为第16个城市。2006年初,长三角城镇群规划已悄悄地新纳入温州、盐城、连云港、芜湖、马鞍山、合肥、铜陵7个城市,长三角的扩容再次提速。如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申办成功,又为入围长三角增添了无限的遐想和动力。  相似文献   

10.
以发展全国运输物流大港为目标,加快构筑大口岸、大通关、大流通、大辐射的大物流体系。到2012年,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争取达到160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3.8亿吨,宁波作为长三角重要的综合物流中心城市、全国性重点物流枢纽和亚太地区重要物流中心的地位进一步确立和提升。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是我国最有实力的经济板块和最重要的城市圈之一,具有强大的辐射能量,2002年,这里占全国1%的土地面积、5.5%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18.7%的国内生产总值,21.4%的财政收入,28.2%的进出口总额,吸引了34.7%的外商直接投资。近年来,同处长三角的沪苏浙政府、城市、地区、企业间的来往交流频繁,人才流、信息流、资金流、物  相似文献   

12.
人们对城市群的认识正处于由平面到立体、静态到动态的转变过程。城市和城市群本身就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有机体,在经济社会大发展时期,除了城市规模、城市形态等有形的变化之外,更大的变化还在于城市功能尤其是集聚功能和辐射功能的无形变化。长三角城市群具有行政区界分割明显和城市密集度高两大基本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城际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并由此而放大成区域整体集聚辐射的强大的场效应,与新型工业化相对应的新型城市化框架正在长三角城市群显现。以“环太湖城市圈”为标志性特征的“网络城市”将成为长三角城市群未来的主要城市形态,国家有关部门和上级政府应高屋建瓴及早规划,各城市政府应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着力予以推进。  相似文献   

13.
《上海经济》2012,(12):79-79
继上半年经济增速企稳回升后,今年前三季度,长三角16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612.44亿元,占全嘲比重达到18.3%,平均增速达到9.8%,增速高于上半年0.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创意产业集聚区是城市发展中最具活力和魅力的产业空间.对城市发展方式转换、空间功能转换、价值链升级、空间布局调整和经济发展创新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文对长三角现有的创意产业集聚区经济空间模式进行了归类梳理,并针对其实际运行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构建长三角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网络治理模式,提出了构建网络治理模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2008—2020年长三角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41个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从税收总量和税制结构双重视角,构建面板Tobit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横向税收竞争、官员更替对长三角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多重影响。研究表明:从税收总量来看,横向税收竞争促进了长三角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税制结构来看,增值税竞争和企业所得税竞争均显著促进了长三角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调节效应检验显示,官员更替能够显著增强横向税收竞争对长三角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而门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政府公共支出规模扩大弱化了横向税收竞争对长三角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2007年杭州市与长三角城市群在经济运行中的主要指标对比和首位度分析,从杭州在长三角16城市经济发展中的竞争优势、提高杭州城市竞争力需关注的问题和长三角经济发展对杭州的启示三个方面的分析,提出杭州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对策建议,以不断提升杭州的城市竞争力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一、宁波具有建设长三角南翼商贸中心的现实基础 (一)不断扩大的商品流通总量,为打造长三角南翼商贸中心奠定了规模基础 2004年宁波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5.63亿元,各类商品市场639个,年成交额912亿元,人均消费性支出11283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20%,24%和7.8%。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例,宁波排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的第五位,在浙江省11个地市中排名第二,占全省3645.38亿元的1/6;在宁、绍、舟、台浙东四市中,  相似文献   

18.
《宁波经济》2007,(3):37-38
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与宁波实现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地位的要求 加快构筑长三角南翼都市经济圈,形成较之其它区域在经济社会发展上联系和分工更加紧密的发展共同体,这是长三角南翼诸城市更好融入和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必然选择。逐步确立和不断提升宁波在长三角南翼都市经济圈中核心城市的地位,是宁波服务服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全面实现宁波的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定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是推动长三角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力量。文章基于2011年、2015年和2019年长三角数字经济联系强度,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QAP分析法对长三角数字经济网络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长三角数字经济网络密度呈现“倒U”型变化,各城市之间联系较稀疏,但网络结构较稳定,数字经济资源有从长三角东南部向中部聚集的态势;发挥数字经济辐射作用的城市主要集中于沪苏浙,其对数字经济资源的控制能力较强;凝聚子群经历了先分化后整合的过程,子群内部城市具有地理邻近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信息化水平、产业结构和科技创新水平的差异以及各城市间是否相邻是影响长三角数字经济网络结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平凉是甘肃东部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辖1区6县,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52.7万亩,人均2.89亩。总人口229.77万人,有汉、回、蒙、满等33个民族。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古丝绸之路北线东端之重镇,历来被誉为“陇东旱码头”,具有多元、厚重、包容、开放的经济文化特征,是全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市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