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有有些地方的农信社在利用低利率的支农再贷款资金发放支农贷款时,将利率“一浮到顶”,即上浮100%以扩大利差收入。这种做法,尽管不违反现行利率管理规定,也能给农信社带来部分盈利,但与央行支农再贷款发放初衷相矛盾,其负面影响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2.
<正> 支农再贷款是人民银行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改善金融服务、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该项政策自实施以来,在服务“三农”,改善农信社的经营状况,缓解支农资金紧张的矛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江西南昌辖内情况看,近年来,全辖农村信用社充分运用支农再贷款资金,支持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开拓了农业发展的空间,基本上  相似文献   

3.
洪传尧 《时代金融》2008,(11):22-24
支农再贷款是人民银行为解决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贷款资金不足而对农信社发放的贷款,也是国家扶持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项金融政策。近年来,农信社产权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人民银行票据发行与兑付等资金支持工作正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着。然而在这个新时期,曾经以服务"三农"定位、支持"三农"发展的支农再贷款业务却不断萎缩、贷款规模大幅下降。本文以海南省农业省份为例,对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支农再贷款制度,继续发挥其支持"三农"作用,同时有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进行一些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健全和完善现有支农体系,为“三农”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持。一是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同时,灵活运用支农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农村信用社增强支农资金实力,发挥支农主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解决农信社资金不足,更好地发挥信用社支持农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人民银行从1998年开始发放支农再贷款。目前,这一金融政策经过两年多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信用社认真执行再贷款主要用于支持农业生产的要求,配合地方觉政部门积极做好农村产业经济结构调整,较好发挥了支农作用,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但是农村信用社在具体实施这一金融政策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存在“跑”、“冒”、“漏”、“滴”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为管好、用好支农资金,河北省沙河市财政局在支农资金管理和转移支付方式上,采用支农资金“事前严、事中快、事后评、监督检查贯穿始终”四环链扣方法,全力打造支农资金“绿色通道”,确保支农资金真正惠及农民。第一环“严”。一是严格明确“财政管钱、部门管事”的职权分工,确保支农资金统一管理。二是严格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改变过去财政支农资金撒胡椒面、“吃大锅饭”现象。三是严格对项目单位报支资金实行项目主管部门、财政主管科室与支付中心三方联合审核,规范资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家为了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先后以“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农业科技推广项目资金”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资金”等多项资金,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如何管好用好这些资金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海南省财政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有关财政法规,制定了《海南省财政支农及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对支农及扶贫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实践证明这对于确保支农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吉林省已有44家农村信用社县联社,成功兑付了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取得票据资金给负重前行的农信社注入了新生“血液”,增强了农信社的支农实力。随着农信社陆续取得票据资金,不仅基层央行对农村信用社资金支持工作的重心要转移到对农村信用社票据兑付后续监测和考核上来,而且农村信用社也还有很多工作亟待完善,只有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花钱买机制”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来,人民银行梅州市中心支行把督促和指导农信社支持山区综合开发摆到农信社工作的重要地位,并根据不同县市的特点,通过"培育典型、挂钩指导"的办法,在辖内五华、大埔和梅县各培育了一个支农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农信社的支农服务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下面将几个支农典型及主要做法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是国家预算安排的用于支持农业发展生产,并且具有特定用途的财政性资金,是政府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国家为了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先后设立了“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基金”、“粮食自给工程资金”、“农业综合发展基金”等。这些专项资金的投入,促进了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但由于受传统体制,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现阶段支农资金运行的环境并不宽松,支农资金在使用、管理、监督上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支农专项资金“报账制”的实质内涵及报账程序。1.支农专项资金“…  相似文献   

11.
农村信用社自与农行脱钩以来,一直是基层人民银行监管的重点,人民银行既要加强监管力促规范经营,又要又保支付、防范风险,为了确保农信社稳健发展,人行东方支行紧紧围绕“抓降、保支、整顿、防范”八字方针,采取了诸如落实监管责任、狠抓机构管理和任职资格管理、管好用好支农信贷资金、制定方案加强风险监测、以调研促监管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强化对农信社的监管,增强了风险防范的主动性,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支农再贷款在支持“三农”发展,提高农信社经营水平和扭亏增盈,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随着农业生产资金需求的增长,支农冉贷款额度的不断增加。潜在风险也不断加大。如何加强支农再贷款的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率,确保资金安全,在服务“三农”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已成为摆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金融部门面前必须解决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一、管理、使用支农再贷款,要注重发挥贯彻国家货币政策,体现国家重视“三农”的作用。县级人民银行在对支农再贷款的管理和使用上,要经常向农村信用社,并通过农村信用社向农民宣传支农再贷款的实施是人民银行为支持农村信用社改进支农信贷服务而专门下达的再贷款,是人民银行贯  相似文献   

14.
《金融纵横》2005,(8):17-21
一、促进农信社改革和发展的各项政策效应逐步显现 人民银行作为农信社改革方案的设计者和主要推动者.近年来陆续采取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一是发放专项再贷款。从2000年开始为确保农联社减负发放无息再贷款.同时为支持“三农”经济的发展,发放支农再贷款。  相似文献   

15.
冯松 《河北金融》2001,(4):26-27
近年来,中央把做好农村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人民银行制定了支持农村发展的相关信贷政策,支农再贷款就是其中主要方面。而基层人民银行如何具体实施。是关系国家政策能不能贯彻执行的大问题。为了落实国家货币信贷政策,人行保定市中支严格按照中央精神及总行有关政策管理和使用使用支农再贷款,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放在首位,切实管好、用好、用足、用活支农再贷款,为地方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添柴助燃,通过几年的工作,认为应从几个方面管理和使用支农资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人行通城支行积极运用支农再贷款货币政策工具,加强跟踪管理,累放支农再贷款20900万元,以最直接的形式保证了农村资金及时回流到农村,有效地发挥了支农再贷款的政策效益、使用效益和管理效益,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巩固了农信社"三农"市场定位,提升了农信社社会形象,促进了农信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近年来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形势 支农再贷款是人民银行为解决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贷款资金不足而对农信社发放的贷款,也是国家扶持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项金融政策.因此,支农再贷款业务发展与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形势息息相关.而近年来农村信用社政策环境、改革进展及成效就是支农再贷款业务发展所面临的新环境和新形势.  相似文献   

18.
支农再贷款是人民银行为解决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贷款资金不足而发放的专项再贷款。为用足用好支农再贷款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按照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 ,真正把支农再贷款发放到农民手中 ,有力地支持了当地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截至 2 0 0 0年 7月末 ,全省农村信用社共向人民银行借入支农贷款 41 46亿元 ,用支农再贷款累计发放贷款 6 3 8亿元 ,其中 :累计发放农户贷款 46亿元 ,占 72 1% ,支农再贷款的发放 ,充分发挥了资金导向作用 ,激发了农村信用社发放农业贷款的积极性。  一、突出支持重点 ,…  相似文献   

19.
张俊 《济南金融》2006,(2):63-65
<正>近年来,人民银行通过发放支农再贷款,有效缓解了农村资金紧缺的矛盾,助推了农村信用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支农再贷款一度受到了农村信用社的“追捧”和“青睐”。然而,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信用社经营形势的变化,近年来基层出现了到期或提前归还支农再贷款而不再继续申请使用的现象。为此,人民银行济宁市中支对辖内农村信用社支农再贷款需求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20.
支农再贷款是人民银行为解决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贷款资金不足而对农信社发放的贷款,也是国家扶持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项金融政策.近年来,农信社产权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经营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专项中央银行票据陆续兑付.然而在这个时期,曾经定位于服务"三农"、支持"三农"发展的支农再贷款业务却不断萎缩,贷款规模大幅下降.对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支农再贷款制度进行思考,使其继续发挥支持"三农"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