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易和平  许红 《发展》2009,(7):86-86
一、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动员和组织女职工为完成 “十一五”规划建功立业“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及本省改革的攻坚阶段,也是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企业女工工作者,必须和着时代的步伐,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自觉服从服务于大局,  相似文献   

2.
高等职业教育是直接地面向市场,促进就业的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是国家对高职院校办学方向的科学定位。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服务于服务业,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职业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良好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此,高职院校必须充分考虑服务业人才需求特点,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就业指导等多方面着手,提高服务类教育教学质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服务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的新型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使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管理要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校教育工作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分两步走”的顶层设计和战略安排,提出了新任务、新目标和新要求,为不断加快现代化新青海建设进程注入新动力。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从省情出发谋划未来发展重点任务,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生态友好、创新开放、文明和谐、人民幸福、政治清明的“六个现代化新青海”奋斗目标。本文以科学把握“六个现代化新青海”的内涵和核心要求,立足本地优势特点,增强本省优势产业经济竞争力,正确看待自身不足,扬长避短,提出助推“六个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基本路径思考。  相似文献   

5.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专业和产业有效衔接是许多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理念和普遍做法。广东省作为经济发达省份和职业教育强省,研究其专业设置和经济产业结构的衔接现状更具有典型性。在2021年新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出台背景下,本文基于广东省89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经济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广东省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问题,且专业集群度低,与产业集群化加速推进的趋势相背离。建议优化专业结构,聚焦专业集群,统筹政府行业力量,以进一步提升高职教育办学效益。  相似文献   

6.
在“十一五”期间,由于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原本底子就较薄弱的高职院校的师资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加快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以确保教育质量、形成办学特色,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委、省政府根据本省环境优势,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打造“五点一线”,大力发展沿海经济带的战略构想。这一战略将辽宁省海岸沿线港口和经济区域连接为一个集群。它们在建设中蕴蓄着提升自身实力进而拉动全省起飞的力量。对于辽宁省经济结构及经济模式的转型,决策者和执行者充满自信。辽宁能否成为中国沿海的最新投资热土?值得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8.
黄文典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10(1):150-152,156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真有基础性地位扣工具性作用。要克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重技术教育轻公共基础教育、课程设置脱离实际等问题,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贯彻“能力本位”的思想,采用“活模块”结构,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9.
专业设置是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纽带。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结构调整应与地方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相适应。以苏南地区经济发达区域——太仓市和健雄职业学院为例,在分析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太仓产业结构变化发展趋势,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提出作出相应调整和重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各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急为社会所需,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而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蓬勃兴起的电子商务浪潮,逐步影响着各行各业,要赶上潮流,各企业就必须用电了商务这一新型运作模式,来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在此情况下,各行各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趋增加.及时为社会培养所需的各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高职教育的主要职责.  相似文献   

11.
毛才盛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6):139-141
高职教育具有更鲜明的地方性特点,与区域经济的关系也更为密切.它不仅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人才,而且也在教学规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等诸多方面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特点,对高职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文章通过分析宁波产业结构特点,剖析了高职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阐述了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教学方法、办学规模等方面都必须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宁波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近期,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在本省内开展了1999—2000年陕西社会经济形势专家访谈调查,访谈中同时调查了专家在2000年度将关心的陕西热点问题。调查显示,“本省政府机构改革”、“本省国企改革”、“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高居专家关注的前三位。接下来专家关注的社会热点依次是“反腐倡廉”、“对政府的信心”、“住房改革”、“失业和就业问题”、“社会治安”、“全球经济一体化”、“本省私企发展”等社会经济热点。居于专家关注首位的热点问题“本省政府机构人事改革”,综合加权比例占到48.7%。进一步的访谈显示,即将…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育重在对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肩负着推动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使命。研究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从相互依赖、相互条件、相互影响中更好的服务区域经济建设,迫切需要从当前高职教育服务经济意识上,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梳理好学科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对接关系,满足地区经济建设需要。为此,文章将从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上,探讨对接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并着力从高职教育观的树立上,结合企业产业发展布局特色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强化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的特殊使命,大力发展"立地式"高职科研与区域经济服务的衔接对策,增强高职院校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现实困境主要是生源的“先天不足”、教学活动的“闭门造车”、毕业学生不能胜任岗位要求等.突破困境的途径主要是科学定位教育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合理设置专业和课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养成教育等.  相似文献   

15.
郝占辉 《理论观察》2013,(11):107-108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由于高职院校在办学宗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专业设置等方面与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相比有很多差别,所以,要求我们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能搞“一刀切”式的管理方式.本文认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应坚持走特色兴校之路,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制定、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四个环节上要统筹考虑、精心安排、科学组织.唯有如此,高职院校的科学发展才会大有希望,高职教育的前景才会更加光明.  相似文献   

16.
王丽萍 《理论观察》2009,(6):150-151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其培养的目标不仅仅是“能干活的人”,而是适应时代、社会需求的应用性、职业型、特长明显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新型人才。心理行为训练在高职中的实践及应用,将有助于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获得启示,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心理行为训练的设置及改革,发挥心理行为训练在高职教育中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17.
高职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淑巧 《发展》2009,(5):131-131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培养高职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而在校高职学生也应该认清教育改革形势和社会的需求,努力培养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以便毕业后能很快将信息技术与专业技能结合起来,适应社会的信息化需求。  相似文献   

18.
吴丽云 《黑河学刊》2012,(12):35-36,184
随着高职教育由规模发展步入到内涵建设,对共青团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90后大学生的诸多特征以及高职生自身所具有的特征和共青团的发展趋势,要求共青团工作要进一步把握工作开展的方向,不断开拓创新,打造工作特色,来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深圳市委市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效益深圳”、“和谐深圳”的重大决策,标志着深圳的发展模式从重速度、规模和总量向重效益、质量和结构优化的转变。要实现这样一个根本性的转变,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就是要有一支适应新发展模式需要的人才队伍,其中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一线高职人才是非常重要的支撑力量。笔者认为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是根本,而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职教改革的核心,特区职业技术教育担负着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创新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马杰 《中国集体经济》2012,(8X):185-186
高职教育的发展要适应并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文章结合"十一五"期间宁夏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十二五"期间宁夏经济发展目标,对宁夏高职教育如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关对策建议,希望对宁夏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