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微观角度的“用工荒”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辰  金昭 《经济研究导刊》2011,(12):113-114
今年春节过后,中国华南地区"用工荒"现象再度出现,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中西部地区也加入了此次"农民工抢夺战"中。于是,农民工迅速成为劳动力市场中的"紧俏商品"。这一用工紧缺的矛盾,造成了一些企业因为劳动力缺失而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使一些企业老总真正认识到"劳动力缺乏"的含义。通过对企业招工难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剖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对解决途径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和探索,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小服务企业“用工荒”是当下普遍存在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企业主只关注自身的需求偏好,对员工缺乏人文关怀;二是新生代员工需求发生了变化.因此,应当从招聘、用工方式、内部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用工荒”.  相似文献   

3.
从浙中外贸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在分析区域内外贸企业招工现状的基础上,按照供给与需求理论等,分析"用工荒"形成原因,得出企业存在缺少用工规划、招工结构不合理、培训不积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中小企业面临的突出矛盾之一是"用工荒"。经济下行挤压了中小企业生存空间,使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用工荒"与劳动力闲置并存;结构性短缺导致劳动力市场走向买方市场;企业过分追求效益最大化,轻视员工权益保障。"用工荒"成因是劳动力供需的质量失衡。"用工荒"标志着中国廉价的农民工时代正在结束,倒逼中小企业加速转型升级、提高员工薪酬福利,亟须积极探索中小企业用工新模式,实现企业用工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全国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用工荒”现象,尤其是金融危机后,随着经济的回暖,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更是出现了严重的缺工现象.“用工荒”现象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当前国内“用工荒”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浙江经济的逐渐回暖,企业“用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并存现象尤为严重。“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问题既有浙江地方特色,也有全国面上的共性。因此,如何利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有效地结合并化解两者的矛盾,已成为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马爱玲 《经济论坛》2011,(10):147-149
在后危机时代,资金的充盈度和永续能力成为企业持续健康运行的最核心因素。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中国民营企业仍面,临自身经营利润下降所造成的内源性资金匮乏,外部很难通过其他融资渠道获得发展资金,融资难问题在后危机时代显得更为突出。本文在分析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金融服务,运用多种金融方式来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同时出现了“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问题,表面上看似矛盾的两者,实际上却反映出我国劳动市场并非是简单的表面的就业矛盾,而是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全国范围出现的“用工荒”现象进行分析,发现现阶段的“用工荒”呈现新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从供需两方面并结合经济因素、制度因素、人口因素对“用工荒”的产生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带来企业用工成本的增加,使得21世纪初爆发的企业"用工荒"现象愈演愈烈。"用工荒"现象反映了当前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深刻变化,是对我国传统发展方式的挑战,同时也是重要的发展契机,成为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刘辉 《经济与管理》2005,19(12):46-51
随着中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加入WTO后面临新的市场环境,义乌市中小民营企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迎接挑战,使义乌市中小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已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民营企业要素投入行为为切入点,探讨最低工资制度对民营企业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基于2005-2008年和2011-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民营企业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最低工资制度提高了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民营企业的劳动收入占比,降低了技术密集型民营企业的劳动收入占比。通过分解影响机制发现,最低工资制度提高了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民营企业的工资水平,带来正向的收入效应,但也导致资本替代劳动,产生负向的替代效应。整体而言,最低工资制度提高了民营企业的劳动收入占比。为发挥最低工资制度对民营企业劳动收入占比的正向作用,继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贯彻相关法规实施、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成为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及其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中国转轨过程中民营企业政治关联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关联企业发展的影响。本文认为,政治关联有助于民营企业建立与政府的良好关系,并通过以下机制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第一,作为法律替代机制保护民营企业的产权;第二,缓解民营企业因所有制歧视造成的融资难问题;第三,有助于民营企业克服行业准入的管制性壁垒。  相似文献   

13.
民营企业与经理人价值取向差异影响后者的进入。而民营企业与经理人在职业的发展机会与空间、雇主信用、现金收入与福利水平、企业规模与形象等因素的价值取向上存在差异。民营企业需要重视其与经理人之间的价值供求失衡。  相似文献   

14.
后危机时代俄罗斯经济现代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后危机时代俄罗斯经济现代化的时代背景、战略布局和制约因素。在界定经济现代化内涵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俄罗斯政府重启经济现代化进程的时代背景;其次研究了俄罗斯政府为实现现代化目标而进行的战略布局;最后指出了影响和制约俄罗斯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自上而下的俄罗斯经济现代化进程将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描述了我国劳动力供给的总体数量以及变化趋势,并从劳动参与率、城乡结构、人力资本三方面进行考察,探讨人口老龄化对于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我国劳动参与率还存在较大增长空间,将会是未来劳动力供给的重要增长点;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仍看似充足,但其老龄化情况较严重,难以维持当前农民工向城市转移的速度;另外我国年轻劳动力的教育程度和人力资本已有显著提升。因此虽然人口老龄化已经对我国劳动力供给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但由于人口和劳动力的变化是一个长期过程,并不会给经济发展带来突发的、灾难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6.
产业升级中的中国劳动成本优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我国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最大的比较优势。我国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出现了劳动成本上升和劳动效率下降的趋势,这是产业分工的低端劳动力资源数量过剩和产业分工的高端劳动力资源数量不足的具体表现。在产业分工的低端,劳动成本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力资源的规模优势上;而在产业分工的高端,劳动成本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力资源的素质优势上。劳动力资源在产业分工低端的规模供给,无法替代产业升级中的产业高端的素质需求。我国面对产业分工水平提升的要求,劳动成本优势的发挥应该依靠高效率克服高成本。产业分工知识含量的提高,要求提高产业工人的知识素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社会资本的视角,研究了民营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动因。通过案例研究,笔者提供的证据表明,非公开发行不仅是民营上市公司的一种融资手段,而且是获得社会资本的重要途径。以相关证据为基础,笔者从社会资本视角构建了民营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动因的理论框架。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对理论界从新的角度理解民营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动因有重要启示,而且对民营上市公司采用非公开发行筹资实践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透过创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我们可以发现,国有企业的体制有可能具有促进动态规模效益的相对效率特性。国有企业始终是中国追求以创新体制为基础的发展道路所能凭借的基本力量,而是否走上这条道路却又是国有企业走向消亡抑或新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所有制形式、产业结构、劳动组织方式和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变化,劳动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社会制度的重大变革带来了员工类型、需求和期望的多元化。建立顺畅高效的制度机制,识别、代表、协调不同类型员工的需求和期望,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本文分析了中国持续增长的劳动争议的内容、范围、主要原因以及它们与所有制形式、企业规模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了目前中国劳动争议发展变化的新趋势、新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营经济的三大历史性变化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进入21世纪,我国的民营经济获得了空前发展,取得了三大历史性变化:一是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二是民营企业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根本性提高;三是民营经济的政策和制度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本组成部分,成为增加就业的主要渠道,成为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成为对外贸易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