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广东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受该地区高温气候、高地下水位以及降雨量大等因素的影响,多现裂缝、唧浆、沉陷等路面早期病害,这种现象随着经济增长、交通量增大以及重载交通增多而更加严重。通过对广东省广惠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进行调查发现,路面整体状况良好,局部病害发展程度由表及里,水损害现象严重。常规道路养护方法仅治理了路表病害;传统开挖维修方法造价高、施工周期长、交通干扰大,并产生大量建筑垃圾;水泥注  相似文献   

2.
目前.沥青路面尤其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大量过早损坏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重视。交通部、各省市以及大专院校、研究机构花了大量精力和经费,采取了多种措施如SMA、改性沥青、提高集料质量.增加路面强度等措施试图解决路面早期损坏现象。遗憾的是,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早期损坏现象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具有增加趋势.以致于从政府到研究人员普遍感到十分迷茫,路面技术似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正西北某山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建设项目全长25.4km,有多个纵坡坡度较陡路段,最大纵坡坡度为2.8%,长280m。本文基于该项目,针对沥青路面长大纵坡病害的处理方式展开研究,通过检测其平整度来评价施工质量。长大纵坡病害处理方式长大纵坡沥青路面病害,需要在路面建设前开展,如优选原材料、级配设计等。优选原材料为增强沥青混合料中沥青与集料的黏结能力,可有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型运输车辆导致的沥青路面车辙问题.我们在沥青面层结构组合设计及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于选用了粒径较粗的坚硬的优质石料和采取了减少沥青用量等措施.也带来了新的隐患——沥青路面的水损害问题。在春融季节和雨季.很多好的路面逐渐出现唧浆.开裂、松散、掉粒乃至坑槽。 徽杭高速公路屯昱段地处皖南山区为安徽省第一条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建设部门、监理机构和施工单位针对雨水偏多的实际情况.从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及抗剥落剂的选取两方面着手解决了沥青路面的水损害破坏.为将这条黄金旅游大动脉建设成精品工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进行研究,本文在总结及分析病害类型与处治方法的基础上,以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处治为背景,采用微表处技术等病害处治技术对沥青路面病害进行处治,并对沥青路面病害采用路面破损状况评价指数PCI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已建成的高速公路中,从路面结构形式来看,沥青路面占主导地位,水泥混凝土路面仅占很小部分。沥青混凝土路面虽然具有施工方便、行车舒适等优点,但它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最主要表现是高温下易产生车辙现象。我国许多地区的沥青路面在服役初期就产生大量病害.不得不进行重修,耗费大量资金。例如江阴大桥,其桥面沥青铺装层是由一家国外公司承建.材料全部进口.铺装时全部为人工摊铺。仅仅过了三年,由于面层不断破坏.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规模日益扩大,交通运输对高速公路运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沥青路面具有其他路面所不具备的优点,如路面不会出现接缝、车辆经过产生的噪音低及较强的抗滑性能等。所以,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中,有90%的路面是沥青路面。然而,在高速公路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承载的重量过大、车辆过多等原因,导致路面使用性能逐渐下降,出现病害,更为严重的是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为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保证人们的出行安全,必须做好沥青路面的养护工作。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是我国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公路绝大部分路面采用的是沥青路面,通车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害(如裂缝、坑槽、唧浆等),对公路通行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做好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的处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广云高速公路为例,对沥青路面病害处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沥青路面是我国高速公路路面的主要结构形式。近年来,由于交通量的迅猛增长,承载负荷增加,超载现象严重,加上一些设计、施工和气候方面的原因,我国沥青许多路面在使用的早期就产生微裂缝、变形、松散等病害。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京珠高速公路是国家“两纵两横”国道主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339公里.总投资120亿元人民币.该高速公路是湖北省第一次大规模施工沥青路面.因此.其路面质量和效果引起了许多相关部门的重视。据武汉市气象部门记录资料显示:湖北省年均降雨量1100mm~1450mm;极端最高气温42.2℃.极端最低气温一181℃(1957年)。京珠高速公路是107国道的平行线.交通量特大.超载重载现象特别严重.修建沥青路面面临高温车辙、水损害和重载破坏等早期损害的严峻现实。  相似文献   

11.
沥青路面作为一种柔性路面结构,是公路建设首选的结构方案,然而随着沥青路面使用年限的增加,路面会出现老化、松散、开裂及变形等问题,因此沥青路面需要更新。传统的铣刨翻新路面更新方案对于无结构性病害的沥青路面更新并不适用,作为一种新型的公路预防性养护技术,超薄罩面采用高黏高弹特种改性沥青作为胶结料,具有优异的高温、低温、弹性变形及抗老化性能,且超薄罩面混合料的强度、抗水损害性能、抗松散性能,及抗高温变形性能也显著优于普通改性沥青混合料和普通高黏沥青混合料。超薄罩面应用于公路沥青路面更新具有施工快速、效率高的特点,是公路沥青路面更新改造优选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2.
2015年8月,吉林省公路管理局以《SBP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季冻地区推广应用》为课题,对吉林省沥青路面车辙、低温开裂、水损害病害特点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其研究成果有效地解决了吉林省公路舫青路面病害的治理。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由于交通量大,车辆一般分道成渠化行驶,对同一位置频繁作用,反复冲击碾压,因此比一般公路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更容易产生车辙、拥包、疲劳开裂和水损害等不良现象。浙江省杭金衢高速公路路面采用SBS改性沥青混凝土,有针对性地增加预防措施,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每一道工序,以期改善这些不良现象。一期工程2002年12月8日正式通车,一年多来经过潮湿多雨气候、夏季高温和超载大负荷运输车辆营运的考验,路面至今未发生早期破损现象。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不断延伸,路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使用年限的增加,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已变得日趋重要。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2位,其中,沥青路面现已成为我国高等级公路的最主要路面型式。由于环境、气候、交通荷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沥青路面在营运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类病害,需要及时进行养护维修。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陆续建成的高等级公路已进入大、中修期,近期建成的高等级公路也需要做好日常性的养护。  相似文献   

15.
正沥青路面车辙会降低路面的平整度,降低车辆行驶的横向稳定性,且会诱发水损害等其他病害,严重影响到沥青路面的行车安全和服务质量。如何防治车辙,制定有效的措施,一直是我国道路工作者的研究热点。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多角度分析沥青路面车辙的影响因素,并总结有效防治沥青路面车辙的措施,为改善沥青路面车辙,提高沥青路面的服务质量与使用寿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绝大部分属于沥青路面。大多数公路在通车两年左右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在路面的早期损坏当中,主要表现为路面的车辙破坏、中面层和上面层的水损破坏,尤以早期车辙破坏较为多见。究其原因,与目前重载、超载和交通量大等特点密切相关。为减少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当中的车辙损坏,本文就其优化方法进行理论性的分析。优化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在沥青路面的模量比出现变化时,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对新的沥青路面专项养护材料的认知度不足、新旧材料的混用和缺少合理的规划,造成了很大浪费,道路的使用性能也没能得到更大的提升。随着交通量的逐年增加,浙江金丽温高速公路多处路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自2005年开始,金丽温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根据情况进行养护。AC沥青混凝土和S M A沥青玛蹄脂碎石AC(Asphalt Concrete)俗称沥青混凝上混合料,是一种由沥青、矿粉及集料组成的沥青混凝土结合料,A C一13改性沥青混凝土是近年常用的高等级路面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普通水稳基层、柔性基层和组合式基层3种沥青路面结构、路面结构表观病害及内部病害特征的探测和分析,研究和评估不同沥青路面结构组合的长期性能。  相似文献   

19.
沥青路面养护剂是一种专门用于防治沥青老化、微裂缝、松散、麻面、泛油,渗水等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预养护高新材料。它在基本不改变传统施工工艺的基础上,采用冷施工的方式,对路表强力渗透,激活再生老化沥青,并补给路表结合料,在道路表层形成10毫米至20毫米厚度的密封层及黝黑的外表,从而达到养护路表,优美外观,密闭路面、稳住松散集料、延缓路面早期病害发生发展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坑槽是沥青路面最常见的病害之一,这种病害是沥青路面多种病害发展延续的结果,具有突发性.频发性和蔓延性等特点.给行驶在路上的车辆和司乘人员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近年来.对于公路路面坑槽的修补,公路行业多只简单地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没有根据病害产生的原因及开挖后的破损状况去选择合适的维修方案,造成路面病害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