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组织是一个非常异质性的组织,企业的不同治理选择潜在影响着企业的代理成本和管家态度,最终体现为能力和企业绩效上的重要区别。文章从代理理论与管家理论这两种不同公司治理视角,分析了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的四个维度,即家族所有与控制、家族领导能力、多个家族成员的广泛参与以及家族传承计划与实际参与下的各自的代理成本和管家态度,以及对企业能力和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管家理论与代理理论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通过对管家理论与代理理论的比较分析 ,结合现实环境 ,对上市公司董事会与首席执行官 (CEO)关系的指导思想重新进行了阐释 :当CEO在公司内部尚处于领导地位和权力的发展阶段 ,获得重大成就之前 ,董事会应该借鉴管家理论与CEO发展一种相互合作、彼此信任的工作关系 ;而当CEO在公司中的领导地位和权力得到较强发展 ,其潜能得到充分展示 ,在工作中取得重大成就以后 ,董事会则应该借鉴代理理论思想对CEO可能出现的自负心态及机会主义行为实施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3.
代理理论是目前研究公司治理问题的主流理论。它从经济人的人性假设出发,认为管理者(代理人)一旦有机会,会以损害股东(委托人)利益为代价而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Jense & Meckling,1976)。因此,要对管理者进行控制和监督,通过分设董事长与总经理、引进外部董事、加大激励力度等措施抑制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代理理论与管家理论融合视角,探讨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的激励模式。从经济利益(物质)和非经济利益(精神)角度,构建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协同激励模式,并进一步探讨中国家族企业在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转化(衰退)期四个阶段,职业经理人协同激励模式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5.
管理者是企业的代理人还是管家这是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争论的焦点。本文认为,要确定家族企业管理者在家族企业扮演的角色,必须考虑两方面(家族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的选择倾向,要经过单向选择和双向博弈两个阶段来决定。在家族企业管理者的角色得到确定以后,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的应用边界也就会变得明朗。  相似文献   

6.
基于代理理论与管家理论视角的家族企业经理人行为选择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可以说是两种基本假设截然对立的理论,但却都认为家族企业经理人有采取代理人或管家单一行为的倾向。本文在简要阐述了这两种理论的基本假设和不同观点以后,基于利他主义的桥接,得出了家族企业经理人有采取代理人和管家复合行为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通过阐释委托代理理论、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内部控制的基本内涵和历史沿革,在对上述三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委托代理理论是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共有的理论基础,公司治理结构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内部控制的好坏,最后提出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公司治理研究新趋势--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对公司治理研究的新趋势———控股股东与小股东的代理问题进行了综述。文章分别从控股股东的所有权结构特征与小股东受侵害、控股股东攫取控制权收益、控股股东控制股利政策和控股股东操纵上市公司会计报告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同时指出 ,控股股东与小股东的代理问题是未来公司治理理论研究的新趋势 ,而且在我国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关于国有企业的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都是存在争议的话题。文章以经济逻辑的视角分析国有企业在解决代理成本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认为党组织对降低国有企业代理成本具有较为有效的作用,归纳分析了目前国有企业党组织嵌入公司治理的主要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董事会和CEO是核心公司治理机制的两个关键要素,两者之间的关系会影响公司的战略选择,进而影响公司绩效。不同理论视角下的董事会-CEO关系及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相异,基于此,本文首先梳理和归纳了有关董事会-CEO关系及其对公司绩效影响研究的理论渊源,然后构建了董事会-CEO关系与公司绩效研究的理论模型,并分析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最后指出了未来研究值得关注的方向,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李粟 《北方经济》2008,14(2):52-53
国有企业市场化进程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推动了中国新兴的经理人市场的发展.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管理者配置资源的效率的提高.改革改变了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不用再像机器人一样仅仅按照指令行事.相反,他们需要通过合同来明确自己应付的责任和所能得到的回报.因此,管理者合同是上世纪80年代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核心变革,这与市场占支配地位的标准相一致.由于从企业中产生的激励竞争使企业受到了更强的市场约束,从而使生产力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代理理论:产权理论的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现代税收征纳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委托—代理关系。税务机关由于受到业务素质、征税成本、稽查手段等限制,在纳税信息获得上处于劣势地位。为了对纳税人税款缴纳情况进行监督,税务机关需要实行税务稽查。由于双方信息的非对称性,导致税收征纳双方的税收博弈。本文对税收征纳双方的博弈模型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产生非对称信息的原因,最后对如何降低信息非对称性,提高税收征管效率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旨在最大程度地增加税收收入。  相似文献   

14.
代理理论与资本结构理论的融合趋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5.
一、委托代理理论研究简述委托代理理论主要研究,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市场经济活动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委托代理关系,以及激励约束机制问题。所谓委托代理关系就是一个人或者一些人(委托人)委托另外一个人或者一些人(代理人,Agent)根据委托人的要求与利益从事某种或者某些  相似文献   

16.
公司治理中代理问题的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企业的发展史,可以看出,随着公司制企业的产生,所有权与经营权开始分离,公司治理与代理问题也随之产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股权结构由分散趋于集中时,公司治理中代理问题正由外部股东与内部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向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转化。  相似文献   

17.
公司治理作为一种防范财务舞弊的机制而存在,其概念一直在资本主义框架下稳定运行。然而,不同的国家条件下公司治理机制的运作有所不同。公司治理包含两大理论,即利益相关者理论与股东利益至上理论。近些年的实践表明,采用股东利益至上理论的英美公司的治理模式,其与欧洲大陆的治理模式的差别逐渐减小,更加倾向于关系投资模式。因此,以股东利益为主导,同时适当兼顾各利益相关主体的治理模式符合未来的公司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蒋小敏 《特区经济》2012,(9):284-286
董事会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目前关于董事会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董事会结构及其对公司经营决策的影响,缺乏对董事会治理的微观机制的分析。本文在对董事会职责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层控制系统概念,深入分析了董事会治理的具体机制,并基于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将管理层控制系统分为代理关系型和管家关系型,最后比较了管理层控制系统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企业决策权的分配和由此带来的代理问题为讨论中心,论述分权一代理与企业绩效的相互关系,讨论的范围限定为产权一元化的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公众投资热情的持续升温,股利政策可以给投资者传达公司业绩好坏、公司所处阶段以及公司下一步的战略部署的信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代理成本理论对中国资本市场有着比较强的解释能力.本文从影响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因素出发,探讨股利政策中关于代理问题的一般影响因素,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公司股利政策反映出来的公司内部治理问题以及公司利害相关三方之间的代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