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生与动态:熊彼特企业家理论的两个支点●高良谋在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继亚当·斯密建立古典经济学体系从而实现西方经济学的第一次革命后,杰文斯、门格尔和瓦尔拉在19世纪70年代初几乎同时提出了被后人称之为“边际革命”的经济学新理论,凯恩斯则在20世纪...  相似文献   

2.
新古典经济学,对应于早期的,俗称:第一代新古典派经济学(NeoclassicalEco—nomics);对应于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俗称:新古典派经济学第二代(NewClassi—calEconomics);对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流派即:新兴古典经济学(NewClassicalEconomics);以及20世纪末开始的第四次“整合”。  相似文献   

3.
在讨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起源上,有两个学派值得关注,即资源学派和能力学派两大理论派别。从20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是这两个学派的共同起源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这两个学派则分别强调能力和资源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而分道扬镳。一、能力学派与资源学派的起源及演进20世纪20年代,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其著作《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企业内部成长论。1959年艾迪斯·彭罗斯在她的《企业成长论》一书中深入研究企业成长问题并提出了企业内在成长论的思想,她认为被新古典企业理论视作“黑箱”的企业资源和能力是构成企业经济效益的…  相似文献   

4.
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种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炭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资源基础,是我国最主要的一次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构成比重是:20世纪50年代为90%以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在70%以上,这一消费结构在近五六十年内难以改变。煤炭作为一种非再生资源,由于在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地表沉陷破坏、废弃物矸石排放堆积、矿井水外排、井下废气排放,并兼有其他形式的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问题十分严重,是煤炭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必须解决的极为重要的问题。在煤炭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从我国煤炭企业的形…  相似文献   

5.
演化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所谓“演化经济学”(又可译为“进化经济学”),是上个世纪70和80年代以来在西方经济学界逐步形成的一股思潮,它不满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范式和过度的数学形式主义,试图为整个理论经济学的发展重新定向。到目前为止,“演化经济学”并没有产生出一致公认的代表性理论,但它已经有了自己的研究纲领,对于经济学在21世纪的发展有着不可轻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分工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古典经济学时期亚当.斯密第一次从经济学意义上对分工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新古典经济学时期的马歇尔用规模经济概念替代了专业化经济概念,同时期的马克思对分工与协作进行了较为深刻的研究。自19世纪末马歇尔对资源配置问题重视以来,分工问题就逐渐被主流经济学所忽视,经济学的研究重心转向资源配置问题。随后,杨格(1928)指出马歇尔的替代是个错误,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产业组织和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经济学家们才再次认识到分工的重要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杨小凯为代表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家,用现代分析方法分析了分工问题。进入20世纪90年代,针对新的分工及贸易现实,一些学者对产品内国际分工理论(垂直解体)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转轨经济研究举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轨经济的研究开始逐步走出既有理论框架,其研究的个性特征日趋明显,原有理论和认识开始出现以转轨经济为对象进行整合、集成和创新的发展态势,可以说,转轨经济学的研究框架正在形成。本文拟作些综合归纳与分析。一、何谓“转轨经济学”转轨经济学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计划经济国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过渡而出现的一门旨在研究这些国家的制度变迁特征、过渡路径选择以及经济过渡绩效的经济学分支,是将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演化经济学以及比较经济制度学等经济学科的成果加以综合而应用到转轨问题研究的一种尝…  相似文献   

8.
发展文化产业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引言中共中央在“十五”计划建议中指出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 ,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 ,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全国一些省市都纷纷地开展了对文化产业的规划研究。20世纪后期 ,由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和社会学、言语学等学科对文化研究的深化 ,扩大了经济与文化学科领域间认识的鸿沟。20世纪70年代中期 ,西方部分经济学者开展了跨学科的研究。对经济与文化间的关系作了较系统的探讨 ,阐释了文化产业的兴起及其特点。1998年4月 ,有150个政府代表参与的国际会议上都同意应把文化纳入经济决策制定的考虑。1999年10月…  相似文献   

9.
西方就业理论演进的历史轨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就业理论从18世纪人口与资源均衡发展的思想萌芽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至今,有古典经济学派人口均衡发展思想、新古典经济学派就业理论、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发展经济学的就业理论、人力资本与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派就业理论、新凯恩斯主义就业理论、新自由主义的反古典经济学派就业理论等诸多经济学流派和就业理论体系。各学派深入探讨产生失业的原因,并形成各自颇具特色的就业理论。回顾和梳理西方就业理论的历史演变轨迹,对解决当前中国的就业问题,具有前瞻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60、70年代,新制度经济学开始在经济学领域的诸多方面实现了理论突破,许多经济学者大胆预言"新制度经济学革命"即将到来.不过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新制度经济学并未真正突破新古典分析框架,只是在多个层面上对新古典经济学进行了继承和发展.文章在简要评价新古典经济学学说体系的基础上,归纳新制度经济学的三条主要革新路径,通过与主流经济学的综合比较,对新制度经济学各分支革新的路径与方向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就业与通胀: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研究原主题围绕着就业与通胀展开,是基于李嘉图的社会财富分配论,凯恩斯的货币相对价值论和决定资源实际合作量的因素论。经济学中提出的各种失业理论,都有着各自的时代背景和作出不同的解释,但值得注意的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费里德曼对“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的解释,特别是把“心理预期”纳入就业与通胀的研究中。各种就业理论认为不同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概括地说无非是崇尚市场行为或崇沿政府行为。但崇  相似文献   

12.
1可持续发展———21世纪人类社会共同的主题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 :“我国是人口众多 ,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 ,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共同的主题。曾在20世纪80年代伊始 ,为了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三大挑战 :南北问题、裁军与安全、环境与发展 ,联合国大会成立了三个高级专家委员会 ,分别发表了“我们的危机” ,“我们的安全” ,“我们共同的未来”三个纲领性文件。文件中不约而同地得出了为了克服危机、保障安全和实现未来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结论 ,并…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循环经济是一种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以3R为原则,实现资源再循环。从2003年开始,吴季松以3R为基础提出了新的5R原则。这两种观点已被学术界认同,但真正意义上的循环经济学体系并未建立。不同的学者,选择不同的切入点研究循环经济学,但同于传统经济学的理论范式,他们没有触及到循环经济学的本质。循环经济学对学术界来讲无疑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学者谭根林经过8年的研究,从一个新的逻辑起点、独特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构建了自己的较为完整的循…  相似文献   

14.
从单纯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作为以经济学的概念、原理与方法来研究和分析法律问题的一门介乎于传统的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与法学之间的边缘性学科,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经济学,借助从七八十年代快速发展的“法律经济学运动”的推动,取得了在社会科学中迄今为止尚没有任何一门交叉科学能与之相媲美的空前成功。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古典经济学家所极力主张的“节欲论” ,还是备受凯恩斯主义学派推崇的“节俭悖论” ,都不能真正解决现代经济学所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 ,转变我们的“发展”思维模式 ,重新寻求符合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消费理念 ,或许会成为一种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一、外部性与公共产品理论对政府配置资源的论述“外部性”英文词的原型来源于剑桥学派奠基者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90年写就的《经济学原理》中首次出现的“外部经济”。到了20世纪20年代,马歇尔的学生、公共财政学的奠基人庇古在其名著《福利经济学》中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了外部性问题。庇古全面接受了马歇尔提出  相似文献   

17.
一、经济学的“异域情缘” 经济学简直是一个多情种。在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时期,经济学主要关注的是“国民财富的增长”。到了马歇尔,这个新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经济学则成了“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一词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欧洲一些发达国家首先提出来的。以1992年联合会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为标志,人类已跨出理论探讨的范畴,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好目标。衡量可持续发展有经济、环境、社会三方面的主要指标,这三方面缺一不可。虽然可持续性这个概念是由环境学家和生态学家提出,现已成为一个综合、多维的概念,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社会学、发展学等学科中,内涵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思想发展史上,经济学分析范式的转换经历了多次更迭与交替。与居于现代主流经济学地位、以强调技术关系分析为核心的新古典范式不同,马克思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基于市场经济或资本主义经济竞争的博弈规则,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即在于获取按货币价值计算的利润或货币增殖;通过对现实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剖析,马克思和凯恩斯强调了资本主义货币经济的本质,并表明了有效需求问题的根源。相反,建立在生产函数基础上的新古典理论完全脱离了资本主义竞争的分析框架,其异质品模型的加总悖论直至20世纪50-60年代的“剑桥资本争论”公布于众。从范式意义上讲,马克思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学都是对主流理论的一次思维范式的革命,它们各自确立的经济学体系都通过对新古典理论的扬弃建立了一种新的经济学范式基础、理论体系和分析方法,这正是其经济学革命之共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 ,生态经济学兴起于 2 0世纪 70年代末至 80年代初。中国生态经济学理论的核心与精华 ,是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 90年代前期以来 ,在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的基础上 ,正在形成一种引起现代经济社会巨大变革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新学说。近期 ,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刘思华选集》 ,如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进程。这部选集是著名生态经济学家刘思华教授研究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经济问题的结晶 ,是中国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首部个人论文选集。本选集收录了刘教授在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领域的 67篇论文和 2篇研究报告 ,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