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劳务派遣是近几年来劳务用工关系中出现的一种新形式,其具体方式是先由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再由派遣劳工向用工单位给付劳务,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之间,但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派遣劳工与用工企业之间。在劳务公司这种用工模式中,用工单位一般  相似文献   

2.
劳务派遣又称劳动派遣、劳力租赁,是指由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由派遣劳工向要派企业给付劳务,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之间,但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派遣劳工与要派企业之间。  相似文献   

3.
劳务派遣,又称劳动派遣、劳动力租赁,指由派遣机构与被派遣劳务工订立劳动合同,被派遣劳工向用工企业给付劳务,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务工之间,但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派遣劳务工与用工企业之间。劳动派遣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劳动力的雇用和使用分离,即劳动者与其工作的单位不是劳动关系,而是与劳务公司等专门单位形成劳动关系,再由该机构派到用人单位劳动,用人单位与人才机构签订派遣协议。  相似文献   

4.
2008年,伴随着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全面实施,一种新的用工方式——劳务派遣在神州大地上正式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地位。所谓劳务派遣在我国又称为劳动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劳务公司)与派遣劳工(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而后将劳动者派遣到要派机构(实际用工单位),在实际用工单位的指挥监督下从事劳动的一种特殊的用工形式。  相似文献   

5.
一、劳务派遣的特点:劳动者雇用关系与工作关系相分离 劳务派遣也有叫做人事外包或者人才租赁等,是近年我国人才市场根据市场需求而引进开发的新的人才服务项目.其操作办法是:劳务派遣机构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劳务派遣机构与实际用工单位签订劳务合伺,将雇员派遣至用工单位完成指定的工作.在劳务派遣中,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劳务派遣机构与劳动者之间,但劳动者的实际工作却是发生于实际用工单位.  相似文献   

6.
李捷 《中国税务》2022,(12):56-57
<正>劳动合同与劳务派遣是目前企业主要的用工形式。劳动合同用工形式,是劳动者与企业直接订立劳动合同;劳务派遣用工形式,是劳动者与劳务派遣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单位再与企业订立劳务派遣协议。两者适用的税收政策存在明显差异,本文主要对劳务派遣用工的涉税政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务派遣开始在我国兴起。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以后,由劳务派遣单位与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通过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将被派遣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参加劳动,用工单位对被派遣劳动者行使劳动指挥权和管理权的特殊劳动法律关系。“用人不管人,管人不用人”堪称是“劳务派遣”最通俗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戴星 《中国税务》2014,(12):52-53
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将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从事约定的生产劳动的一种用工形式。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目前在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中运用较为普遍。本文对劳务派遣过程中的涉税处理及风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逆向劳务派遣”的司法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者已经与用人单位建立了事实劳动关系,但用人单位一直不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相反,用人单位与人力资源公司签订劳务协议后,要求劳动者与人力资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再让劳动者以人力资源公司劳务派遣员工的身份在其原岗位工作。用人单位的这种行为,被称为“逆向劳务派遣”。本文认为,逆向劳务派遣违反了《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侵害了劳动者的劳动权利,应为无效。  相似文献   

10.
案例2005年4月,周某进入红星食品公司工作,双方建立了劳动关系,未签订劳动合同。2006年12月,红星食品公司对聘用人员进行用工改革,并与中科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签订《劳务协议》,约定由该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向红星食品公司派遣劳务人员等事宜。  相似文献   

11.
案例陈某2005年3月进入某银行北京市分行工作,担任司机。2006年8月,该分行因精简人员对内部辅助性岗位进行清理,向陈某支付8400元经济补偿金后解除劳动关系。2007年1月1日,甲劳务服务中心将陈某派遣至该分行天坛支行,担任司机一职。2010年1月1日,陈某与乙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继续由乙劳务派遣公司派遣至天坛支行担任司机工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新兴的劳务派遣制用工形式在我国银行迅速发展。但这一制度因时间短,尚缺乏独立的立法和相配套的监管机制。政府应做好监管工作,完善立法,明确派遣机构、要派机构和派遣员工的权利义务,设立相关机构与劳动保障部门共同监察劳务派遣机构和用人单位。工会提供辅助,银行也要重视做好派遣员工的心理工作,为派遣员工营造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大学生在选择劳务派遣的就业形式时,要学会自我保护,保证自己应有的权益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3.
董妤 《云南金融》2012,(4X):292-293
为了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劳动市场出现了劳务派遣的新劳动资源配置现象,即由派遣单位(用人单位)与要派单位(用工单位)签订劳动派遣协议,派遣单位在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基础上,被派遣劳动者在要派单位的指挥监督下,为要派单位提供一系列的劳务活动。本文将针对劳务派遣领域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构建劳务派遣雇主法律责任及风险进行研究,并依据《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雇主法律责任方面的缺失提出相关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董妤 《时代金融》2012,(12):292-293
为了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劳动市场出现了劳务派遣的新劳动资源配置现象,即由派遣单位(用人单位)与要派单位(用工单位)签订劳动派遣协议,派遣单位在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基础上,被派遣劳动者在要派单位的指挥监督下,为要派单位提供一系列的劳务活动。本文将针对劳务派遣领域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构建劳务派遣雇主法律责任及风险进行研究,并依据《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雇主法律责任方面的缺失提出相关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国家及省市都在用人制度上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通过人才市场为用人单位派遣人员。派遣制是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由派遣机构通过科学手段录用人员,并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派遣到用人单位工作;同时,为派遣人员代发薪酬、代办保险、托管档案等。银行股改上市进程中,打破旧的用工机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和业务发展要求的新的用工机制势在必行,实行劳务派遣制,则是可考虑之路。  相似文献   

16.
劳务派遣,是我国劳务经济中比较新的一种形式,也是目前发展最快的一种形式,但是目前在我国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法律地位还不明确.劳务派遣关系把一般劳务关系的用人企业由原来的一个,拆分为两个从而使简单的劳动关系复杂化,因此而产生的法律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在当今社会迅速发展壮大,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着眼于新劳动法对于劳动者的保护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根据劳动法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务合同是指劳务提供一方与接受劳务一方以书面、口头或者其他形式达成协议,由一方当事人提供劳务,另一方按照约定给付报酬的合同。在法律上,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主要区别:一是主体资格不同。  相似文献   

18.
随着劳务派遣用工量的增加,目前的一些制度规划与管理办法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2012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务派遣的条文做了适当修改,提高了劳务派遣公司的注册资金标准,但对劳务派遣机构的经营资质审批缺乏明细的规定和统一标准,与之相配套的监管制度也很不完善。本文首先探讨了现代企业劳务派遣的内涵,具体论述了现代企业劳务派遣的发展困境,然后提出了现代企业劳务派遣的前景:建立同工同酬制度、建立派遣工维权通道、缓解劳务派遣冲突和完善劳务派遣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方丽 《现代金融》2014,(4):43-45
近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劳务派遣法律法规,从2013年修订的《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行政实施许可办法》,到2014年1月出台的《劳务派遣暂行规定》,都是旨在规范劳务派遣用工行为,维护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目前银行在各类岗位使用劳务派遣用工等非劳动合同用工情形大量存在,本文拟通过解读法律法规,提出应对策略,指导银行防范劳务派遣用工及业务外包中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20.
常娟  王兆星 《金卡工程》2009,13(8):306-306
劳务派遣是一种新型的劳务用工模式。在劳务派遣法律关系中,劳务派遣人员与派遣单位是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两者结合共同与劳务派遣人员成立一个完整的劳动法律关系。劳务派遣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用工单位财物的行为,应当定性为职务侵占,因而构成犯罪的,构成职务侵占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