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两种差异现象。系指民族地区人口文化素质与其它地区人口文化素质的差异,民族地区经济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差异。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唯物辩证法的视角下探讨经济发展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认为经济发展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有着共同的目标指向,即人的需要与全面发展;它们内在统一于社会发展的过程之中;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经济发展的高度;它们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3.
文化生产力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初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关多义 《生产力研究》2000,(6):39-40,124
本文认为,文化也是生产力,它直接影响着人的素质,是决定生产力状况与经济增长水平的重要因素,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的桥梁,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静静 《新经济》2014,(23):49-49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整体经济展现出繁荣昌盛的好景象。但是,民族局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依然存在落后的现象,其制约因素主要有:人口素质较低,思想观念落后保守,科学文化教育发展落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经济基础较薄弱,市场机制不够健全等,针对以上几个方面因素,本文分析并制定出几种策略来加快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生产力角度考察创意经济,可以判明其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生产力形态的诞生,具有范式革命的意义。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应将"创意立国"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积极培养和扶植创意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民族特性是一种民族差别、特征的体现.本文从民族特性的定义出发,深入分析了民族特性的具体表现、民族特性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而提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是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础.在考察一个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时,很多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都基于经济发展本身的共性提出,没有把握民族问题的内涵去思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内核.本文旨在从民族的角度去考察经济发展问题,剔除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共有解决方案,抛弃经济发展就是经济增长的片面说法,发挥“民族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发展、保持民族特色的作用,并使其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动力因子,使经济发展的过程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过程,使民族文化传承的同时带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9.
一、西部地区民族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宁夏、陕西、甘肃、新疆、青海、西藏、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等12个省、市、自治区.全国80%以上的少数民族居住在该地区,故称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历史、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民族习惯、宗教等因素,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较落后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同经济基础较雄厚的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较,  相似文献   

10.
11.
民族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在社会主义新阶段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稳定的内部环境。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各项事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与各民族之间的大团结,就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文章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制约性因素,探求我国民族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跨世纪发展的江苏省生产力布局战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丁镜熙 《经济地理》1997,17(1):11-16
本文在分析江苏省生产力布局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优化该省生产力布局的指导方针和目标.提出了沿江、淮海两个经济区域的发展思路及其确立沪宁铁路、长江、东陇海铁路、苏北大运河、通榆公路五条发展轴.并在轴线发展基础上、逐步形成沪宁铁路沿线高新技术产业带、滨江基础工业带、东陇海重工业带、沿海经济带和苏北大运河经济带的构想;阐明了优化城镇布局.提高城市化水平的方向途径;论述了实施生产力布局战略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一、价值观的文化内涵 人类学家用"文化"这个术语来指人类聚居地的一切有形和无形的东西.我们借用当代象征人类学家格尔兹对文化的概念:"从历史上沿袭下来的体现于象征符号中的意义模式,是由象征符号体系表达的传承概念体系,人们以此达到沟通、延存和发展他们对生活的知识和态度."而在这篇文章里我们把对生活的知识和态度解释为某一种文化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用来为自己的生活赋予形式、秩序、目的和方向的意义系统."当然每种文化不会只有一种价值观,而是多样的.  相似文献   

14.
15.
知识经济是知识积累和科技进步的必然,是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高级经济形态。现代科技进步使社会生产力系统“软化”,缔造了新型生产力系统,发展优化了生产力系统的整体功能。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游宪生 《发展研究》1997,(10):27-2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经济的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地区均衡发展、集权化体制、资源的单向流动格局被打破,我国地区生产力布局面临着新情况:①地方产生了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②地方具备一定的经济决策和调控权。③地区经济发展的综合性日益增强。随着我国改革发展的进一步深入,地区经济发展还将进一步呈现如下态势:一是体制性制约逐步减弱,资源性制约逐步加强;二是地区性资源流动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三是地区的不平衡发展性将呈多方位展开;四是传统的资源富集区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17.
解放以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制约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依然存在.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选择全新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战略,才能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缩小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距离.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受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一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相对封闭落后,是造成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产方式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重要原因。但同时,经济文化也是民族地区重要的特色资源,可成为其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依托。经济文化产生于经济与文化的互动过程,与经济发展存在依存互动的关系,能够创造经济价值是其典型特征。经济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因素之一,对经济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对人的经济活动具有规范作用,对创业创新具有激励作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开发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形成、改进与创新发展,能够促进民族地区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要素结构的不断优化提升。因此,必须重视经济文化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绿色生产力”理论标志着中国的生产力已进入第三高度。“绿色生产力”理论在中国经济学说史上是一大创举,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确切地说,这一理论对于推动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中国加快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先进的生产力理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改变中国的国情,全面提升综合国力,保护生态、保护环境、保护资源,致力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