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吉炳轩 《活力》2011,(17):4-5
21世纪是人类进入以城市为主体的新时代。哈尔滨是我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一座具有欧陆风情的特大城市。欧洲新艺术运动、俄罗斯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交融。  相似文献   

2.
以何种思想、观念和精神为指导和核心构建企业文化,这是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根本性和战略性的问题,对此,理论界、企业界作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笔者认为,应以时代精神为主导构建企业文化。这是实现企业文化建设更新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必将深刻影响我国企业文化的进一步走向。当代中国时代精神之透析时代精神是时代的强音,是时代走  相似文献   

3.
《企业技术开发》2015,(18):45-46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世界各国的不同文化也在不断交流中相互融合,不同元素的文化风格开始出现在景观设计中,形成景观设计的多元化特点。在我国的景观设计中更是呈现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精神,在充分吸收其他优秀文化的同时,融合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景观设计作为反映人文精神的一部分,文章主要阐述了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展望了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发展,希望我国传统文化精髓在景观设计中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和长期历史积淀,形成了以"重生意识"为主体的民族性格特征,这种独特的民族性格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章通过对国家、风水、城市和院落的空间模式特性的探讨,指出其共同的特性围合.并将不同层面上的空间模式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总结出"重生意识"下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图式多重围舍.同时,将物质建设活动延伸到社会文化层面,试图找出中国传统建筑空间模式与民族性格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发展遵从于一种单纯以GDP的增长,作为唯一评价尺度的发展模式.宜居城市概念的提出是基于对我国城市发展模式的反思--变单一评价指标为综合评价指标的城市发展模式.其目的在于通过发展模式的转变,而达到转变发展方向的效果.然而,这样的宜居城市理念并没有改变城市发展的行为范式--不同的城市仍在统一的评价体系的导向下发展,仍然无法避免"千城一面"的城市发展误区.城市是文明的产物,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文化积淀,从而决定不同城市居民的价值观.城市是否宜居只能由城市居民去判断,故而,必须重视不同城市文化影响下,城市价值观对宜居城市评价体系的个性化要求.传统宜居城市的评价基于层次分析法不能反映城市文化对评价体系的反作用.这里提出基于网络分析法的广义宜居城市的概念,可以充分考虑不同城市文化对城市宜居程度评价指标的具体要求,方便的得到更合乎逻辑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6.
传统轴线是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的集中反映,论文以兰州为例,基于特殊的带状城市格局和发展模式,探讨了利用交融的理念使传统轴线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得以传承与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青岛里院是青岛老城区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西方文化建筑风格的结合,是青岛城市文化跟百年历史积淀的凝结,它的空间结构和流线型组织与现代建筑不同,具有极高的地域独特性与建筑适应性。文章以中山路里院建筑为切入点,探索其建筑模式,进一步保护历史街区范围内的建筑环境和传统特征的完整性,使建筑不会因为无序的改造而破坏传统的肌理和贬低历史文化价值。同时找到新时代建筑与旧时期建筑的结合点,对相应建筑模块进行有机更新,重塑中山路的活力与辉煌。  相似文献   

8.
转型期的城市社区分化与整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社区分化是社区发展的需要 ,社会转型期 ,流动人口大量进入城市 ,引起了城市社区的分化 ,虽然这种分化不同于传统的以内部利益分化为特征的分化 ,但它同样为社区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贡献。必须加强社区整合 ,促进社区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萍 《东方企业文化》2011,(13):107-108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而独特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传统文化。而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传统文化仍富有旺盛的生命力,特别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对现代企业的自身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总结并反思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中国近代城市史的研究成果,提出应从四个重要层面进行近代城市史的研究,即区域城镇发展与城镇体系、城市社会结构、城市物质空间形态、城市文化。对这四个层面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认为近代城市的发展动因在于区域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社会结构分化所导致的城市物质空间重构,以及西方城市文化对传统中国城乡模式的改造。  相似文献   

11.
正一、城市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城市经济是以市级政府为调控主体,以市场化为导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以中心城区为引领,能更好地调节和平衡区域内不同主体的利益,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从而实现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以更高效率优化配置的一种高级经济形态和重要发展模式尽管城市经济具有与县域经济等区域经济形态相似的一般内涵,其基本构成要素都是特定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但是,作为生产力发展的综合表现,城市经济和县域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在不同阶段的产物,有着明显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关于城市文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作为文化主要类型的城市文化城市是地域的一种特殊类型,其所占面积比例与农村比较起来,要小得多;但因其人口密度大,生产效率高,从社会本身来看,其重要性远超过农村。地域的基本单位是各种不同级别的地区,地区包括有城市和农村两种截然不同的地域。文化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性,地区文化也可分为城市和农村两种类型。城市文化是地区文化的主体和先导,对农村有很大的辐射和引导作用;农村文化因其占有更大面积,反映更多的传统特征,因而具有背景文化性质。  相似文献   

13.
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模式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高效供给的重要保障.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模式具有供给理念的现代化、 供给主体的多元化、 供给方式的社会化、 供给机制的民主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建筑风貌与城市特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明浩  李小羽 《城市发展研究》2006,13(3):彩插中1-4
本文深入研究和总结了天津建筑风貌的形成过程和特征,及其与源远流长、底蕴丰厚的天津文化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当前天津建筑风貌中存在的缺憾,如忽视了旧城改造与历史文脉保护的关系、建设了一批假古董、建筑领域萌动着浮躁现象等,进而提出了要突出天津城市建筑风貌的特色与亮点,借鉴中外建筑艺术,创建具有21世纪天津风格,代表现代文明的天津文化品位,集功能性、文化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城市建筑,形成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城市特色.具体应做到:接轨世界建筑潮流;延续中国建筑文化;保护古代、近代、现代等历史传统建筑,并提出了保护历史传统建筑的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数字鸿沟是指由不同国家、地区、企业、群体在互联网连接与数字技术研发应用方面的差异导致的新发展差距。当前全球范围内横亘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数字鸿沟依然显著。因数字鸿沟出现而导致的技术迭代和增长效应不均衡,已逐渐成为了加剧全球发展不平等与国别间增长分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弥合全球数字鸿沟需要国际社会、各国政府与跨国企业进一步强化交流合作、开展一致性行动,塑造与数字时代更加匹配的新发展共识与国际合作框架,以保证发展中国家共同享有数字红利。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倡议是世界范围内首个由发展中国家主导的区域合作新框架,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带一路"框架下国际合作重点关注的领域.以丰富投资主体为核心理念的PPP模式,为解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但由于沿线国家不同的政治环境、经济水平、社会文化等,PPP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文章通过对PPP模式概念定义与风险研究的阐述,分析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风险,进而给出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PPP模式风险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赵曦岚 《物流科技》2008,31(8):90-92
文章主要关注的是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构建的问题,以山东省为例在宏观层面以城市为对象分析比较各城市农产品物流综合水平,选择确定合理的物流结点建设物流园区;微观层面建立各物流主体的联系,形成不同的微观物流主体运作模式.使各模式与各级物流结点相配合,构成一个整体协调高效的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  相似文献   

18.
李建春 《活力》2006,(12):61-61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一种建立在公司法人内部利益主体所共有的安全高效理念基础上的内在调整机制,而协调其中多个主体之间的关系。则是这个内在调整机制的主要内容。世界各国由于在社会传统、法律体系、政治体制与经济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公司法人治理模式,其主要有外部监控型公司治理模式(以英、美为代表)、内部监控型公司治理模式(以德、日为代表)。  相似文献   

19.
世界银行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发达国家服务业新增价值在全部GDP中所占比重超过了70%,服务业就业在全部就业规模中所占比重也超过了70%,发展中国家上述两项指标上的比重仅为45%左右。发达国家凭借人才资源优势,在全球的服务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以工业经济为主要发展模式,还没有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体的新型经济。在此背景下,全面、综合地探讨我国服务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现代化属于“后发外生型”的模式,对于中国的这种现代化运行模式来说,其现代化的发轫是在自身所具有的“现代性”基础之上,面对西方现代性挑战所做出的一种积极的、有意识的回应。在这一回应当中,主体性的形成,即主体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由意志的自觉是其现代化发轫的关键。而主体意识的萌动往往受到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当中儒家哲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