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促进产学研合作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我国已经将产学研结合提升到了创新战略的高度.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产学研结合的科技政策。天津市产学研结合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科技政策,更为高效地引导产学研结合工作。文章主要研究国内重点省市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政策及作用.分析天津市产学...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产业》2007,(2):84-84
作为国家科技、教育主管部门联合命名的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上海交大科技园”依托上海交通大学的科技创新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将高科技产业的整体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构筑以科技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创新源泉之一.是一流大学实现社会功能和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3.
2007年11月3日,以“引领自主创新时代潮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开创产学研合作新局面”为主题的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成立大会暨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次大会得到了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和国务院领导及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贺信中希望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加强科技服务.充分发挥产学研三方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合作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实现产学研有效衔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对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功能进行合理定位,充分发挥各个创新主体的功能和优势,改善政府科技计划组织方式,推出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计划,并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队伍建设,完善产学研合作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5.
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的服务作用,对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科技工作者的角色定位进行分析,从产学研合作的推动者、引导者、管理者和服务者4个角度明确科技工作者的角色定位.提出一种现阶段产学研合作中强化科技工作者四位一体角色定位的管理策略和方法.为地方科技工作者在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新区》2006,(11):18-21
进入21世纪人类迈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竞争主要表现为知识的竞争。高校不仅是人才的宝库.更是知识创新的基地.理应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高校科技工作已经逐步发展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生力军。高校科技工作对我国科技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加强产学研合作是我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通过科技资本和产业资本的结合.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进程.探索和创新中国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必将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为国民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我们选取了六所大学.将其在产学研合作模式上的积极探索与创新经验。供大家交流和参考。[编按]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产业》2009,(11):40-43
经国家科技部和国家科技奖励办批准,为了奖励在促进产学研合作,提高国家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特设立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组织评选并颁奖。  相似文献   

8.
我国产学研合作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霞 《魅力中国》2010,(22):8-9
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创新,是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根本。分析我国产学研合作方面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思路,以支持我国产学研合作的规范和促进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市、县级政府在推动产学研合作中以什么为抓手的问题,以淮安市产学研工作实践为样本进行剖析,提出了基层政府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四大抓手",即:制定科技计划,支持校企开展科技项目合作,引导产学研结合;建设资源集聚的载体,吸引各类创新要素入驻,打造产学研结合的产业集聚区;建立健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提升产学研合作成效;夯实研发机构基础,突出人才引领支撑,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推进产学研结合进入校企联盟新时代。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学研合作作为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已经得到各国的广泛认可。我国自1992年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以来,我国的产学研工作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产学研合作创新中主体地位不明、利益分配机制欠妥、科技成果评价体系不健全等,中国的产学研合作究竟该如何发展?请看——[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