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FDP2004年度论坛主题是“金融改革:效率与稳定”。论坛围绕金融机构的效率与改革、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金融刨新与区域金融合作三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分析。论坛对更透彻地认识金融效率、金融稳定与金融改革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材料;同时也为我国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2.
站在新起点上推进天津滨海新区金融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庆平 《中国金融》2007,(10):15-16
2006年5月6日,国务院以国发[2006]20号文件下发《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意见》将金融改革和创新列为各项重点工作之首。一年来,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部门通力合作,天津滨海新区金融改革和刨新扎实推进,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投资与理财》2014,(6):36-36
不建议对房地产投资感兴趣的投资者持有实物房产,可以考虑通过地产基金、地产母基金等刨新金融产品,参与地产利润的分配环节,更多地分享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增长红利。  相似文献   

4.
(一)创新难度较大。一是信贷产品推广难度大。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接受新事物慢等因素的制约,客户对银行卡、POS机、ATM机、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新金融产品缺少必要的了解,很难接受并选择这种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二是金融生态环境欠佳。农户信用意识相对淡薄,金融支持体系不够健全,金融交易成本高等因素制约使金融刨新进展缓慢,如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推广工作发展缓慢,农村妇女创业贷款和农村青年创业贷款工作面临两难等。三是先进设备运营成本高。由于农村地广人稀,农民现金存取金额较小,自助银行运营成本高,安全运行得不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5.
新金融是伴随着新经济发展、新技术应用而产生发展的,同传统金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科学定义新金融可以有效加强新金融监管、防范伪新金融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负面冲击,保持新金融健康成长。文章基于数字技术在金融行业的深度应用,阐述了新金融的发展特点、运行逻辑和发展趋势,提出发展新金融必须树立新金融新发展理念、推动新金融有序创新、构建新金融服务模式、构建防范和化解新金融风险体系、处理好新金融发展与强化监管之间的关系,以保持新金融为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供新动力。  相似文献   

6.
这几天.恰逢我们这座小县城举行传统庙会,很多金融机构都组织人员,走上街头开展金融知识、金融法规的宣传和咨询活动。他们有的是宣传金融新知识新业务,有的是推介金融新产品,有的是介绍本部门的服务项目.有的是开展征信宣传以提高公众的金融意识。应该说,这些宣传内容十分丰富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很多金融机构设立的咨询台前冷冷清清、少人问津。免费发放的宣传资料也被一些人随手扔掉。  相似文献   

7.
国开行充分运用开发性金融原理,加强与国家及地方政府合作,以规划先行、市场建设和融资推动支持生物产业的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更令企业期待的是,国开行近期发布了《关于贯彻〈若干政策〉支持生物产业发展的意见》,将不断进行融资模式刨新,力争成为支持生物产业发展的主力银行  相似文献   

8.
《中国金融家》2013,(1):12-12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3年1月21日在中国人民银行调研时强调,推进金融改革发展,开刨金融工作新局面。下午3时许,温家宝来到中国人民银行,看望调查统计司、货币政策司等司局工作人员,在金融信息中心听取国库业务系统和个人、企业征信系统建设及应用情况介绍。  相似文献   

9.
《中国金融》2006,(18):46-46
经历了金融业成长的风风雨雨,见证了金融体制改革的伟大进程,《《中国金融》杂志已走过56年曲折又辉煌的历史。 56年来,《中国金融》杂志伴随着新中国金融业的蓬勃发展而诞生、成长、壮大,紧紧围绕经济金融工作中心,以丰富多样的宣传形式,服务于金融体制改革大局,为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中国金融》杂志逐步创立了稳健、权威的品牌形象,以全、准、快、深、稳健求实的报道风格以及鲜明的金融特色、专业的报道水准、优秀的采编质量,成为金融战线不可或缺的喉舌。  相似文献   

10.
兴业银行是国家金融产业刨新的产物。作为一家股份制银行,要在市场化的过程当中队刨新作为竞争动力。创新需要把握大的经济发展趋势.我们用绿色银行作为形象。因为我们国家工业化进程还没有完成.同时我们又是资源稀缺的国家。  相似文献   

11.
零售业务构成商业银行重要的资金价值贡献,是当前业务转型重点。在“无场景不金融”的状态下,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由传统的网点竞争转为线上、金融场景的竞争。场景金融生态圈里,业务发展是根本,金融科技为手段,金融场景属战场,长尾客户系重要目标客群,金融产品与服务是金融交易的载体。文章认为金融科技和金融场景是提升零售业务长尾客户量、质的根本条件,成果最终体现在零售业务发展。为此,金融科技与金融场景要深度地融合,树立长尾客户经营理念,搭建金融新场景,对长尾客户实行精细化管理,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大力发展开放银行,为构建以长尾客户为主体的零售发展新模式提供新动能。  相似文献   

12.
“新经济”是在20世纪末出现的一个新范畴,是指以技术创新为主导动力,以质量型增长为内涵的新经济形态。正确认识新经济,认真研究新经济条件下金融发展的新现象、新规律,对我国金融业的进一步改革开放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许婧雯 《时代金融》2014,(11):55+57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行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它发展十分迅速,当前正在以多种形式对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产生冲击和影响。互联网1金融未来将引领传统金融行业向更加高效化、人性化和便捷化的方向发展。传统金融机构也将不得不逐渐转变观念、调整战略、提高科技水平去把握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后的金融发展将表现出不同于以往中介金融,信用金融和资本金融阶段的新特点,新世纪的中国金融发展也将面临着全新的外部环境。因此,在认识和把握新世纪发展的趋势和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中国金融制度创新的取向与对策已成为当前推动我国金融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将支持产业振兴作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核心抓手、重视发挥政府增信机制在金融支持产业振兴中的杠杆作用、坚持以产业为依托创新金融服务和信贷作业模式等方面总结了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金融支持产业振兴的工作实践,指出金融支持产业振兴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市场需求侧与金融供给侧出现一些新矛盾、产业融合与业态发展方面出现一些新特征、传统金融与线上金融结合出现一些新趋势等,提出扩大惠农e贷品牌效应、提升产业振兴金融服务水平、着力数字金融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增强基层行服务“三农”的内生动力等金融支持产业振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来稿须知     
《内蒙古金融研究》2013,(1):97-F0003
《内蒙古金融研究》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公开发行的金融专业期刊。本刊始终坚持以促进内蒙古金融业发展和交流为己任,关注经济金融发展进程以及自治区经济、金融发展情况,是“倡导新理念,探索新实践,启迪新思维,传扬新进步”的高品质专业读物。  相似文献   

17.
在金融市场逐步占据金融体系主导地位的时代,现代金融理论不再以货币和银行而是以资本市场运营和资本资产的选择及定价为核心。西方金融理论从早期的货币理论到金融工程、行为金融,其研究方法从利用纯经济原理进行定性分析,发展到以经济学基本原理为依据,引入大量数学工具进行模型化的定量分析;其后进入将金融学与数学、工程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融合、交叉,形成金融工程及行为金融等边缘性或交叉性的研究阶段。其发展背景及逻辑路径对我国金融学科建设和课程体系设置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我国市场化改革中的金融创新现状及效果分析李健自70年代形成高潮至90年代仍方兴未艾的全球大规模全方位的金融创新,使世界金融业发生了深刻而全面的变化。广泛采用的新技术,不断形成的新市场,层出不穷的新工具、新交易、新服务,浪潮般地冲击着金融领域。不仅革新...  相似文献   

19.
《中国金融》2006,(18):42-43
衷心祝贺《中国金融》杂志创刊56周年并发刊600期! 《中国金融》杂志是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而创刊、成长起来的。长期以来,《中国金融》杂志始终站在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前沿,以“高端权威、高层读者、高效传播”为宗旨,承担着传播党和国家金融政策的重要任务,通过解读金融方针政策,反馈金融政策执行情况,研究实际金融问题,服务金融改革和发展,成为我国金融界具有较强权威性、政策性、指导性的刊物。  相似文献   

20.
功能观视角下的金融发展理论及其延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融发展理论是对金融与经济关系的经济学解释,而金融与经济关系的本质就在于金融功能,所以,阐释金融发展理论要以金融功能为基础。一方面,对功能的研究可以有更大的客观性,也更接近于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即发展金融以发展经济;另一方面,金融功能因自身的自动与扣除的净结果而具有相对准确性,所以从功能角度研究金融发展理论具有特殊优势。金融功能要依附一定的载体,金融产业依靠对于金融功能承载的“双重效率改进”而成为金融功能的核心载体。从而,基于金融产业的演进,金融发展有了新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