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关于高校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政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庄娱乐 《水利经济》2006,24(5):41-43
分配制度改革作为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经过近20年长时间的探索、实践之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随着高校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一些改革中的问题也在逐步暴露。进一步深化高校分配制度改革,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完善:加强政府对高校分配制度改革的宏观指导、适时确定科学的分配梯度、正确权衡和处理分配关系、努力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  相似文献   

2.
从生产要素—产权结构—分配制度的分析框架出发,社员异质性的合作社会更有动力采用按股分红的盈余分配制度,体现了对资本的需求和青睐。但该框架及其结果并不能充分解释现实中合作社对分配制度多样化的偏好。本文以一个国家示范社为个案,从契约视角及成本收益分析出发,探寻该合作社分配制度转变的过程及其动力。根据结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社员机会主义行为在合作社中普遍存在,通过治理优化来规避这一问题成为了合作社选择分配制度的重要动力,其背后对利润的追逐则是制度选择的内生逻辑。随着治理问题、利润点的改变,合作社的分配制度也处于不断演化之中,但在演化的背后其动力却是稳定不变的,那就是治理优化与利润追逐。  相似文献   

3.
地勘单位改制转企并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地勘单位分配制度已经明显不适应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加深对地勘单位分配制度的认识 ,探索建立一套适应时代要求的、符合地勘单位特点的、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 ,对于进一步推进地勘单位改革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浅议我国矿产资源分配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单地回顾了矿产资源分配制度的演变过程,依据《矿法》及相关法规阐述了我国矿产资源分配制度的特点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业合作社的剩余分配是农业合作事业成败的关键,对农业合作社分配制度剩余分配的历史角度考察有助于深化对其剩余分配性质与演化的认识。文章首先澄清农业合作社分配制度的历史缘由,然后对农业合作社的分配现状进行梳理,接着归纳出农业合作社分配制度的一些本质特征,最后对农业合作社剩余分配的演化做出谨慎评价。  相似文献   

6.
建立健全合作社分配制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分析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合作社是农民自己的经济组织。农民通过这种方式的自我组织化,可以化解市场交易中的成本,可以通过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是本文对合作社的基本看法,合作社就是农民自己增加收入的组织。分配制度是合作社实现农民利益的重要途径,是农民利益实现程度的重要表现,因而也是合作社农民经济组织属性的突出体现,这正是分配制度的重要性所在。分配制度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它是合作社制度的核心构件,分配制度建设是合作社制度创新的关键所在,因为分配制度是合作社产权、合作社企业家的治理和治理机制等的体现和折射,又是合作社发展的经济绩效的反映。分配制度的重要性与目前的研究现状相比,明显滞后和不相称,说明合作社的分配制度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明了现行分配制度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条件下暴露的弊端 ,为了克服这些弊端 ,作者结合科研工作的特殊性和新形势下劳动经济激励特点 ,设计了一套弹性收入分配模型 ,可有效解决现行科研院所收入分配制度的不足 ,为科研院所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探索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方向进行了科学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对目前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改革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当前公立医院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基础上,着重研究公立医院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收入分配运行过程和公平分配定律的视角,在对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的收入分配制度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收入分配制度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原因,并依据贡献率、等级率、平均律和需要率的差异,从分配起点、分配过程和分配结果三个方面提出了收入分配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公私兼顾、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为目标,提出基于使用权的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思路。[方法]通过理论联系实际,首先分析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逻辑基础,包括:公平的逻辑基础——土地增值收益来源,以及效率的逻辑基础——明晰的产权制度;然后以现有土地产权结构和实践经验为基础,完成新型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思路的提炼。[结果]在现有产权制度框架下,提炼了一个基于使用权的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思路与模式框架,并借鉴现阶段各地区的改革实践经验,探讨了未来可实现的具体模式与改革方向,最后提出了基于使用权的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制度保障。[结论]基于使用权的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模式更好地发挥了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规避了现有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模式的诸多弊端,较好地实现了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目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促进农村宅基地流转收益合理分配,对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助推农民实现共同富裕有重要意义。系统梳理近15年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研究的研究热点以及发展脉络,展望未来研究重点方向。方法 文章基于CiteSpace5.8.R2的文献计量法。结果 (1)近15年来,农村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的研究呈现由单一维度分配路径研究,向探讨收益形成机理、分配主体、分配比例、分配模式等多维度研究发展趋势,研究方法也由单一定性分析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式转变。(2)从收益形成机理看,宅基地流转收益增值的本质是地租的增加;直接性投资、外部辐射以及土地用途变化等因素都均会引发宅基地价值增值。(3)从收益分配主体看,地方政府是否应参与分配存在一定争议。从分配比例看,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比例应与各利益主体承担的风险相对应;由于农民在流转过程承担风险更高,因而在进行收益分配时应可适当向农民倾斜。(4)从收益模式看,总体可将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模式总结为“宅基地出租模式”“宅基地入股模式”和“‘指标’交易模式”3类。结论 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新形势下,未来研究应更加关注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和共同富裕关系,“三权分置”改革背景下的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制度的建立和监督机制完善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3.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与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其三者之间关系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8—2018年安徽省面板数据,从收入分配的角度,采用非线性门槛模型研究经济发展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保障支出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收入分配程度使得经济发展水平对政府社会保障支出规模的作用路径呈现出非线性特征,即存在单门槛效应,且城乡收入不平等差距的缩小将有利于社会保障支出规模的提升。因此,政府应大力缩小收入差距,保障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扩大社会保障支出规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国内外相关领域重要研究成果的概括.对土地增值的含义、土地增值收益的形成机制、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与测算、土地增值管理工具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土地自然增值是社会经济进步的结果,是研究关注的重点,土地增值在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分配则是研究的难点。我国土地增值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表现为土地产权界定不清晰。土地增值收益流失、回归途径缺乏;征地补偿标准过低、农民权益受损;土地租、税、费体系不合理。未来应加强对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和管理的实证分析、分类研究;必须加强基于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土地产权理论、土地租税理论和土地增值收益管理理论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15.
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对江西省6个案例村的林木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中的指标分配与获取方式进行客观描述,在此基础之上着重分析了该制度对农户林木所有权(处置权)的限制及其林业收入的损失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年采伐指标既定的前提下,采伐指标的分配、获取的难易程度就决定了农户林业收入的损失程度,也即符合产权经济学中产权管制的程度与租值耗散耗的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的理论假说。  相似文献   

16.
This note attempts to develop a method of measuring the impact of changes in income distribution on future demand, an important consideration when a country is experiencing a rapid rise in per capita income.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utilising the Lorenz coefficient focuses on the impact of income inequality on the demand for mutton in urban Iran. It is hypothesised that long-term projections of demand using traditional methodology will over-estimate future consumption as a result of failure to consider deterioration in income distribution. The hypothesis is substantiated for this example. It is concluded that current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the alterations in income inequality which may accompany increased per capita income must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estimating changes in aggregate future demand.  相似文献   

17.
The reform of water pricing policies may represent an effective instrument for enhancing the efficient use of water resource. However, policy makers fear that a change in the pricing methods may cause income loss for some farmers, and that this income inequality may generate public discontent and policy inertia. The aim of this paper was to compare some pricing methods in order to measure their effects on income distribution. The analysis focuses on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among different types of farms, and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between different social groups (landowners, capitalists and workers) in the short term. A linear programing model based on expected utility theory is used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effect of commodity prices and rainfall variability, which are among the most relevant factors affecting farmers’ income.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water pricing schemes do not affect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among farm types, although a significant impact emerges on the distribution among social groups, and in particular on the wages of temporary workers.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aims to examine changes in household income sources and its impact on household income distribution in the post‐Green Revolution periods in 1985 and 1998 in the rural Philippines. We found that there has been a structural shift of household income away from farm in favor of nonfarm labor income sources. This finding indicates that rural development is being led by nonfarm sectors. Such a shift has resulted in an increase in household income inequality as the distribution of nonfarm income has become less equal over time and was markedly more unequal than that of farm income in 1998.  相似文献   

19.
20.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se the distributional effects of the different income components of Irish farm income with a Gini comparison method and by disaggregating the overall Gini coefficient of income inequality by income source. Using individual farm data for 1992 and 1996, the impact on farm income distribution of the MacSharry CAP reform is assessed. In addition, the change in the Gini coefficient between these years is decomposed into the changes in the within‐source distribution of each income stream and the share of each income stream. The favourable movement in the Gini coefficient is found to be due to the introduction of direct payments, which target less well‐off farmers. Market income remains the single largest influence on deciding the income ranking of a farm while contributing less to total income than befo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