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快上海地方银行“走出去”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步入21世纪以后,面对世界经济发展所出现的新变化,党中央、国务院把加快创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而加快实施上海地方银行“走出去”战略是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内容。加快上海地方银行“走出去”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上海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上海地方银行通过“走出去”有助于摊薄金融创新和产品开发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有利于逐步建立健全国际服务网络,更好地服务客户;通过不同地区、业务品种、服务对象的优化组合有效地分散风险。上海地方银行“走出去”,还可学习国际银行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金融机构在资金运用、成本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水平,增强业务和产品创新能力,实现上海地方银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对上海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对上海的启示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王云一、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条件: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基本前提是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经济交流的增多,商品资本、生产资本乃至金融资本国际化的发展。以上是国际金融中心存在的必要前提,可要真正使某地成为国际金...  相似文献   

3.
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应怎样借鉴日本的经验(日)蜡山昌一我将从上海应怎样借鉴日本经验的角度,谈一谈日本金融的变革过程,然后再谈一下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中,金融资本市场应占怎样的地位。现在,东京和纽约、伦敦一起被称为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但是,东京在世界中所占...  相似文献   

4.
1996年7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主力银行管理暂行办法》。于是,主办银行制度正式在300户重点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北京、天津、上海、武汉、济南、德阳七城市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中试行。银企合作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1996年全国试行主办银行制度的300户企业中,上海占有29户;1997年第二批全国新增212户,上海为18户。上海第一批29户企业,已有25户企业与银行签订了《银企合作协议》(工行17户、建行6户、农行1户、中行1户);第M批18户企业中,有13户与银行签订了《银企合作协议》(工行9户、建行4户)。迄今为止,一年中4行共向第一批…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上海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的经济和金融中心,正在向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宏伟目标迈进。随着我国加入WTO,金融全面开放已指日可待,国内金融体系的深化改革日益迫切。 当前,上海新一轮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正在不断深入。积极促进国有金融资源的重组整合,通过体制创新,建立、健全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提高本地金融资源整体配置与运营效率,从而增强上海金融企业的服务能力与竞争能力,将是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组成部分。 放眼国际,在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中,金融控股公司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6.
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上海郊县的私营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已成为郊县经济新的增长点,给郊县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如青浦县从1992年始创“富民私营经济发展区”以来,全县私营经济快速发展,到1997年末全县创办了10个私营经济发展区,共吸纳私营企业17473户,约占沪郊各私营经济发展区吸纳私企总数的四分之一。注册资本120多亿元,全年销售收入208亿元,缴纳税金4.53亿元。全县  相似文献   

7.
2002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成为各地媒体关注的焦点。在一片“回落”与“泡沫”声中,上海房地产2003年走势却依然被业内人士看好,房产投资商更是纷纷抢滩上海。作为在上海经济增长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经济力量,与城市居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因素,房地产业在上海普通市民,社会各界人士心中都投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上海房地产市场究竟会走向何方?是潜在的更大泡沫,还是真正的一枝独秀?其实,房地产市场是一个既受整体走势影响,又是区域性很强的产业,脱离本地区特定的环境条件,就房产谈房产很容易走入判断的误区。此时,我们更需要深入上海肌理穿透种种迷雾的冷思考,更需要来自不同领域发出不同声音的多元化。因此,本刊在继一篇有关上海房产趋势的文章之后,再度推出“上海房地产业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一文。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理论研究与工作经验,对社会各界的研究成果加以分析综合,提出了对上海房产宏观走势的个人想法,并从房产企业的角度探微求源地给出发展的对策建议,十分值得一读,我们真诚欢迎各位专业人士对此问题各抒己见,共同推动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银行业的国际化是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基本内容。所谓银行的国际化,主要有下面三条标准:(1)银行资源配置国际化,商业银行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客户配置资源;(2)银行机构和业务国际化,所有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平等竞争;(3)银行经营制度国际化,各银行在统一的国际市场规则和框架下运营。 一、当前上海银行业开放的国际化评价 1、上海正在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金融中心。近年来,中国工商银行的票据中心、中国建设银行、中国招商银行的银行卡中心、房地产信贷中心、中国银联、黄金交易所、外币同业拆借市场,全国城市  相似文献   

9.
一、日本金融政策调整的背景 目前日本经济正处在战后最长的衰退期,自从80年代末泡沫经济破灭之后,日本经济形势日趋恶化。为了冲消坏帐,降低巨额不良资产,日本银行加速资金收回,严格控制贷款数额,引起全面的通货紧缩。同时,为了削减财政赤字,日本政府采取了增加税收和削减开支的政策,抑制了消费和投资。通货紧缩和国内需求萎缩,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利润,造成大量企业和金融机构破产。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刺激经济发展,尽快摆脱衰退,最近,日本政府调整了金融政策,实施了包括财政扩张和日元贬值在内的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0.
推进上海金融人才高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入世后金融国际化进程加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标的推进等给上海金融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能否抓住机遇,面对挑战,实现稳健快速发展,关键是否有一支有相当规模、能适应现代金融发展需要、高素质高效能的人才团队。近年来,各金融机构均在不同程度上认识到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并采取多种措施、推进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和激励,取得一定成效,使金融从业人员学历层次、年龄结构、职称情况等方面有所改进,基本形成了重视人才的良好氛围和环境。但同时必须看到,与金融业面临的压力和挑战相比,本文拟就上海金融人才高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作一初步分析,并从市政府和金融企业两个层面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金融业已经成为上海经济的重要支柱,上海要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必须加快推进金融产业化。同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家战略的推动下.上海金融产业化将会发展更快。  相似文献   

12.
一、上海农村金融服务情况近年来,本市金融业认真贯彻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加大郊区信贷资金供应,积极完善郊区金融服务,有力支持了本市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社会生产力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的反映。制度创新是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表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已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在这一介面上,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发展的主要任务,成为发展的新挑战。其深层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巨大发展所导致的经济与社会内在张力的逐步积累,对整个  相似文献   

14.
1986年末-1987年中,正当信用社在农业银行的领导下进行改革时,突然刮起一股“脱钩”风,吹皱了农行与信用社的表面平静。起因是1986年初世界银行对我国的金融改革进行考察后,建议我们“成立全国性的合作金融组织,在县一级设立独立经营的信用社,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台湾省公营金融机构民营化运动在改进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促进金融深化、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和制度创新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以台北银行为例,民营化改革使其经营绩效显著改善(见表1)。 应着重强调的是,我国台湾省  相似文献   

16.
本刊去年12期发表了上海新一轮发展的战略选择的上篇以后,不少读者来电询问下篇的内容及发表时间。匆匆写就了续篇后,发觉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究,本文只能作为中篇发表,由于是研究探讨性的写作,继续求教于相关的读者。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一世纪第四个新年即将开始,本刊如何以新的面貌迎接上海新的发展,以满足越来越多的读者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这是我们最近所面对的迫切问题,其中有挑战和压力,但更多的是发展和改革的动力。回顾一年的编辑工作,有很多付出,但收获更多。下面的文章是一年来编辑和研究的一种收获,作为本期卷首语的一种替代,奉献给读者,也求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18.
二、德国合作金融领域内的合作与合作式联合经营    1、合作金融领域内联合经营的组织形式   德国合作金融领域内的合作,有两种较为明显的方式:一是以联合经营企业方式的合作,是对合作金融领域合作绩效的增强和合作绩效的延伸;二是协会方式的合作,是对合作金融领域合作绩效的保障。前者涉及到所有信用合作社和在合作金融组织入股参股基础上形成的联合企业。后者涉及到大众银行和莱夫艾森银行的全国性协会和区域性协会。作为联合经营企业的股东,基层信用合作社对联合企业拥有一种正式的领导和指令权,因为信用合作社拥有决策权。…  相似文献   

19.
20.
1982年10月,农业银行提出要恢复"三性",把信用社办成集体所有制性质的金融组织;1984年1月1日,中央提出要把信用社办成群众性的合作金融组织;1984年6月,农业银行提出建立县联社;1986年8月,国家体改委和人民银行决定信用社进行"脱钩"试点;1990年10月12日,人民银行明确指出"信用社是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企业法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