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小萍 《金卡工程》2008,12(11):51-51
本文从肯定刑法司法解释和扩张解释的角度出发,指出扩张解释在刑法司法解释中存在的争议受司法解释不完善体系的制约,不应将司法解释在司法实践中的错误适用归错于司法解释的方法-扩张解释.  相似文献   

2.
祝睿 《中国外资》2011,(15):17-19
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最高审判机关,拥有最终的裁判权和司法解释权。然而,由于国家对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司法解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很多司法解释的合宪性、合法性存有争议但却无法启动审查程序,从某种意义上讲,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是一个法律黑洞,是法外之法。2003年4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的第3条对未载入商品房买卖合同的售楼广告的法律效力作出了明确规定。该规定为各级法院审理因销售广告纠纷案件提供了判案依据,但由于其规定本身存在的诸多不合理,已使之成了开发商逃避虚假售楼广告应承担法律责任的合理借口,从某种意义上助长了开发商的虚假广告行为,极大损害了广大购房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2004年11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的司法解释.该司法解释将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该司法解释第5、6、7条规定如下:  相似文献   

4.
刘闽浙 《福建金融》2022,(12):57-62
《刑法修正案(十一)》(下称“《刑十一》”)对洗钱罪法条进行了重要修订,为加大惩治洗钱犯罪力度奠定了法律基础。《刑十一》实施一年多来,司法实践中对洗钱罪认定的相关法律问题尚存在不同理解,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惩治洗钱犯罪的效果,亟待通过修订配套司法解释加以解决。文章梳理了《刑十一》对洗钱罪条款的修订,剖析了《刑十一》实施以来审理洗钱罪司法实践存在的争议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修订完善洗钱罪司法解释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个人住房贷款已成为广西分行收益的主要来源之一。但是,随着2004年11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司法解释的出台,个人住房信贷业务面临新司法解释的严峻考验。近期我们对新的司法解释出台后,对广西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剑平 《浙江金融》2005,(10):53-53,5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和<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两个司法解释已于去年11月先后公布,今年1月1日起执行.这对完善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明确和规范民事诉讼及执行中的法律行为,解决法院执行难等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对当前银行、信用社(以下简称行、社)依法办贷、管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两个司法解释新规定对于行、社如何选择抵(质)押贷款、把握执行时效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影响,就此,本文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正确审理物权纠纷案件,最高人民法院于2016年2月22日发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自2016年3月1日施行。《新司法解释》将对商业银行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试对《新司法解释》的主要内容进行诠释,并就商业银行应对之策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商业银行正确适用《新司法解释》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奚晓明 《深交所》2010,(6):11-12
最高人民法院就金融领域和资本市场出台了一系列司法解释和司法政策,涉及金融债权领域、证券市场侵权民事责任、证券公司风险处置等,需要根据《侵权责任法》、《证券法》和《公司法》等法律规定,对证券市场发生的虚假陈述、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尽快作出系统的司法解释,完善资本市场侵权民事责任制度。人民法院通过诉讼制度参与证券市场的规范,对市场各类主体的各种违法行为的司法规制,必将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实施后对保险业的经营及诉讼产生较大影响。本文通过对其主要内容进行解读,分析了保险公司诉讼地位、责任承担、赔偿范围的变化,并指出司法解释中存在争议及尚不明确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就保险业如何应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和统一人民法院审理公司设立、出资、股权确认等纠纷的法律适用,最高人民法院于2011年1月27日发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自2011年2月16日施行。《新司法解释》将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试对《新司法解释》的主要内容进行诠释,并就商业银行应对之策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商业银行正确适用《新司法解释》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信用卡犯罪新司法解释与银行应对之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福录 《新金融》2010,(2):62-64
为依法惩治妨害信用卡管理犯罪活动,维护信用卡管理秩序和持卡人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本文试就该司法解释的主要内容进行诠释,并就商业银行应对之策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商业银行正确适用该司法解释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最高人民法院经过多方调查、深入研究,并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于2011年1月27日发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下称《新司法解释》),以统一或规范人民法院审理公司设立、出资、股权确认等纠纷的法律适用。《新司法解释》已于2011年2月16日施行。  相似文献   

13.
司法解释是我国法律解释中使用最广泛,且最主要的一种解释形式,它对于弥补法律规范本身存在的缺漏,以及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我国法律实践中,司法解释还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法律的准确、公正实施产生了消极影响。本文仅就司法解释中存在的检察解释的存在缺乏合理性、司法解释主体呈现"多元化"、"多级制"、司法解释"立法化"色彩浓厚这三个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从规范司法解释主体、加强立法解释、强化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司法解释的监督、强化法学家和公众意见对司法解释的引导和监督这几个方面提出完善的建议,以期对我国司法解释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20 0 3年 6月 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无论是对购房者 ,还是对房地产开发企业、银行来说 ,均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本文具体介绍了该司法解释所阐明的关于“交钥匙”等十项问题 ,着重探讨了该司法解释对银行业务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并结合日常操作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项建议和对策 ,以求对实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民事审判 工作中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近日公布实施(以下简称《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为保证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及工会组织的民事案件时能够准确理解和适用《工会法》及其相关法律规定,在《工会法》修改颁布实施一年多后,及时制定并颁布了《司法解释》,为《工会法》的进一步贯彻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司法解释》重点对《工会法》中涉及的工会法人资格、工会经费的支付令申请以及工会工作人员劳动权益保护等问题的法律适用和有关司法程序,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范。  相似文献   

16.
2005年1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法释[2004]15号,以下简称《新司法解释》)正式旌行。《新司法解释》虽然有利于督促银行机构重视客户筛选和注重第一还教来源的分析,但也对银行机构实施风险控制和贷款管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以下简称"担保司法解释")中有关保证担保的新规定对银行信贷业务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本文拟从多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8.
高磊 《新金融》2001,(8):28-30
目前,我国日趋完善的法制体系已为债权银行保障其合法权益提供了一个相对公正、规范的法律环境,相继出台的各相关法律法规日益成为银行维护其佥权益的有力武器。二000年十二月十三日开始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下简称《担保法》)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界定、解释、补充、和限制,使得对各类经济活动中担保行为的规范更具有实际操作性,并更加倾向于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这对于在融资业务中始终处于债权人的地位的银行来说具有重大的影响。如何运用《司法解释》来更有效地保障银行债权,正是本所要探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何佳艳 《投资北京》2011,(12):88-89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自2007年6月1日施行以来,各地法院受理破产案件数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企业破产法》的空转导致许多企业未能依法定程序退出市场。2011年8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一)》(简称"破产法司法解释一")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27次会议通过,自2011年  相似文献   

20.
刘锐 《保险研究》2013,(11):9-9
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解释的形式规定了保险公司对于醉驾等情形事故受害人的赔偿责任,从而造成了与《交强险条例》垫付责任规定的直接对立。而在司法解释和行政法规对抗的背后,是《道路交通安全法》、《侵权责任法》和《交强险条例》关于交强险模式定位的混乱。中国目前不具备实行无过失保险或混合保险的基本条件,应当采行强制责任保险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