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所得税会计,就是研究如何对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进行会计处理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税前会计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的方法和程序确认的经营成果;应税所得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所得。由于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在目标、法律依据和核算规则上的不同,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也会产生差异。企业本期应负担的所得税费用是按税前会计利润计算还是按应税所得计算,对这个问题不同的选择会产生不同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一、我国所得税会计发展简介我国所得…  相似文献   

2.
财务会计和税收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服务于不同的目的。财务会计核算遵循的是一般会计原则,是为了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为企业的股东、债权人、管理层及其他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税法是以课税为目的,依据有关税法的规定,计算确定一定时期企业的应税利润,据以对企业的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进行征税。由于财务会计按照会计制度规定来核算收益、成本费用、利润、资产、负债等,税法是按照税收法规来确认收益、费用、利润、资产、负债等。因此,按照会计制度核算的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税利润…  相似文献   

3.
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产生的差异,就其原因和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两类:第一,二者的计算口径不同。即企业按会计原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税法规定计算的纳税所得,所确认的收支口径不同。如新的《所得税条例》...  相似文献   

4.
一、时间性差异及其类型时间性差异是指在某一会计期间,由于某些收入和支出项目计入会计利润与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时间不一致而产生的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时间性差异发生于某一或若干会计期间,但在以后的一期或若干期内将转回。其产生的原因有两种:一是税法规定的收入与费用的归属期不同于会计制度规定的收入与费用的归属期;二是税法允许企业在申报所得税时采用不同于确定利润总额的会计方法来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就理论上而言,时间性差异可分为以下二种:即某些收入按会计法规规定计入会计利润的期间,要迟于或早于按税…  相似文献   

5.
税制改革以前,会计准则与税法在收入、费用等确认和计量方面基本一致。自1994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后,会计准则与税法中对有关收益、费用等的确认方法产生了较大差异。随着1994年税收制度改革以及财务会计独立性的加强,我国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不断完善,所得税税法与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之间在收入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方面的差异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6.
会计收入与应税收入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新企业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对于会计收入与税法中的应税收入在确认条件、确认时间和计量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会计利润是企业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程序、方法和标准进行核算而得出的一个时期缴纳所得税前的利润总额。应税利润是指根据国家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的应纳税所得额,它是企业申报纳税和税务机关核定企业应纳所得税的直接依据。由于会计和税收属于经济领域中  相似文献   

8.
企业取得的各项资产,应当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准确地进行计价,定期或者于每年末,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由于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所产生费用的确认时间会计制度规定和税法规定存在着差异,导致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不相等,在计算应交所得税和确认所得税费用时需要调整并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现将有关会计核算方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对某项经济业务的处理,由于遵循不同的法律规定,导致企业应税收益与会计收益不相一致,在进行税务处理时要依据税法对企业税前会计利润进行调整后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务处理与会计处理之间的差异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资产减值准备涉及的所得税会计核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取得的各项资产,应当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准确地进行计价,定期或者于每年末,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由于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所产生费用的确认时间会计制度规定和税法规定存在着差异,导致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不相等,在计算应交所得税和确认所得税费用时需要调整并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现将有关会计核算方法概述如下:一、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当期的所得税会计核算1.会计制度规定:企业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2.税法规定:除另有规定外,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不得在企业…  相似文献   

11.
《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社会性收支》总说明规定:“企业应当在社会性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将其初始人账价值一次性确认为当期社会性支出,并增加社会性固定资产累计折旧”。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固定资产折旧的最短年限为:(1)房屋、建筑物为20年;(2)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3)电子设备和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业务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由于会计和税法在确认社会性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所依据不同的理论及不同的法规,由此企业一定时期实现的利润总额不等于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企业一定时期应交的所得税通常是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和现行所得税率计算的结果,而当期的所得税费用则根据所采用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不同而有所区别。农业企业按照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将社会性固定资产初始入账价值一次性确认为当期社会性支出,即一次性提足折旧与税法分年限计提折旧所产生的差异,是由于对累计折旧确认的时间不同所形成的差异,它应属于时间性差异。该差异在农业企业一次性计提折旧的当期从利润总额中扣除,但不得从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下面举例说明农业企业执行《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社会性收支》,由于采用不同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对农业企业当期所得税费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企业按照财会制度计算的交纳所得税前的利润或亏损总额(以下简称“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税法计算的一个时期的利润或亏损总额(以下简称“纳税所得”)之间由于包括的内容和时间不同而产生差异,由此导致会计上和税收上对应纳所得税的计算也出现差异。因此,企业在缴纳所得税时,要以税前会计利润为基础,按照税法有关规定和要求加以调整计算出纳税所得,据此计算和缴纳所得税。企业在年终计算应交所得税时,要按照财政部制定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要求,以税法为依据,结合本企业实际,认真做好纳税调整。一、税前会计利润与…  相似文献   

13.
一、对所得税会计中两种不同差异及同时并存问题的理解由于计算口径和计算时间的不同,会计收益与税收收益可能产生差异。由于计算口径不同产生的差异称为永久性差异;由于计算时间不同产生的差异称为时间性差异。由于两类差异性质上的不同,因此在会计中的处理也有区别。永久性差异不可能在以后期间转回,故用应付税款法处理。该方法的要点是:1.核算时木需另设科目。2.利润分配与应交税金均按税法收益处理。例:某企业的会计收益为55万元,其中超标业务招待费7万元,国库券利息收入2万元,则税收收益为60万(55+7-2)。借:利润分配19…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条件,同时《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了视同销售的8种情况,但是两者不是必然的关系,即税法视同销售的业务会计并不是都可以确认为销售收入。本文从会计准则对收入的确认与税法对视同销售的规定入手,阐述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5.
2006年2月15日公布,将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的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章第十二条规定:“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第三十七条规定“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但某些企业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达到获取非法利益的目的.通过各种办法对利润进行调整。下面综合分析常见的几种利润调整方法。并有的放矢,提出信息使用者辨别利润真伪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财务会计和税收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服务于不同的目的,财务会计核算必须遵循一般会计原则,其目的是为了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以及财务状况变动的全貌,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而税法是以课税为目的,根据经济合理、公平税负、促进竞争的原则,依据有关的税收法规,确定一定时期内纳税人应交纳的税额。会计制度和税法两者的目的不同,对收益、费用、资产、负债等的确认时间和范围也不同,从而导致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产生差异,这一差异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两种类型。而企业纳税是按…  相似文献   

17.
会计和税收是经济领域两个不同的分支,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规范不同的对象.所以,企业按财务、会计制度计算的会计收益(即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收法规计算的税收收益(即应税利润),对同一企业在同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计算结果会产生差异.乡村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有必要对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之间的差异了解清楚.  相似文献   

18.
视同销售是税法特有的概念,增值税法和企业所得税法都做出了具体规定。税法之所以将有些特殊经济行为规定为视同销售行为,一是为了在不同企业之间公平税赋,二是为了保证国家税收收入的需要。会计上没有严格规定视同销售,会计上强调的是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的实现,这与税法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9.
税法确认视同销售收入是因为会计制度与税法分离而产生的,税法上之所以要确认视同销售收入,主要是基于公平税赋和组织财政收入的考虑和需要。会计上之所以未将视同销售业务作为收入核算,一是从收入真正实现的角度考虑,二是从资金是否流入企业的角度考虑。因此,税法和会计在确认视同销售收入方面产生了差异。  相似文献   

20.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项会计要素,可以归纳为资产负债表要素和损益表要素两大类。损益表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及利润三项,是会计对象的动态表现,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得、所耗及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企业的目标是从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取收入,实现盈利。企业在取得收入时,必然要发生相应的费用。企业通过收入与费用的核算,确定当期的利润,其计算公式是,收入-费用=利润。三要素的内容通常用图一表示:上图所列内容,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深对:1.产品制造成本是不是会计要来意义上的“费用”目前,普遍认为,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