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4 毫秒
1.
<正>人口的文化素质指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积累的劳动生产经验,以及在教育培训中学到的文化科技知识,它是人口素质的重要方面,与一个地区的文化教育水平和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在科技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当代,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是促进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对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是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1.1 人口形势发生了变化 ,需要建立能够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新机制新中国成立以来 ,特别是全面推行计划生育 30多年来 ,我们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 ,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 ,使生育水平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 ,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就是说 ,进入新世纪 ,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将从降低生育水平转移到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3.
《商》2016,(10):51-52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影响城镇化水平的因素有多方面,因此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人口城镇化度量城镇化程度,在研究城镇化进程影响机制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人口素质、消费需求、金融深化、和政府作用对城镇化率的影响。根据回归方程模型的检验结果,得到了它们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人口素质作为经济发展因素可以促进城镇化程度的提高,与此同时,消费需求、政府作用和金融深化对城镇化进程也有正向作用。这些因素对于城镇化的发展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果显示,黑龙江人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人口年龄结构正在步入老年型社会,人口素质明显提高,人口红利期即将结束。  相似文献   

5.
论政府创新体系对人口发展战略管理系统性的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发展战略管理是对人口发展进行总体性的管理活动。人口发展战略管理具有明显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人口发展战略管理的整体性、层次性及开放性方面。政府创新应对人口发展战略管理的系统性进行回应:将人口发展战略管理作为人口计生委的重要职能;制定各地、县人口发展战略;建立政府、市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韩金蓉  郭艳青 《商》2014,(43):58-59
人口发展水平反映了人口总体的发展变化状况,其概念极其丰富,包括人口结构变动、数量变动、质量变动、以及人口未来发展趋势等等。人口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这里,文化教育水平反映的是人口素质情况,也是人口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人口的文化教育水平不仅仅影响着经济的发展,而且也能影响人口整体发展水平。通常情况下,一个地区的总体人口素质和经济发展水平与其文化教育水平呈正比关系,即文化教育水平越高,人口素质和经济发展水平就越高。  相似文献   

7.
人口发展战略管理是对人口发展进行总体性的管理活动.人口发展战略管理具有明显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人口发展战略管理的整体性、层次性及开放性方面.政府创新应对人口发展战略管理的系统性进行回应:将人口发展战略管理作为人口计生委的重要职能;制定各地、县人口发展战略;建立政府、市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商》2015,(37)
对于我国制造产业来说,发展的改革红利只有通过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积累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加快自主创新才能得以实现。第二次人口红利的到来将会提高我国劳动力质量和内涵,人口质量得到不断提高,一方面人口的文化素质水平和人口的身体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有利于社会的人力资源积累,同时人口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劳动力内涵的发展由此可以缓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带来的影响,依靠劳动力内涵的提升为企业技术发展和研发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最为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当社会进入老龄化社会时,由于老年人具有较强的储蓄能力,储蓄可以再次形成资本进入到生产过程中,通过以上两种效果便可以再次促进经济的增长。准备和利用好第二次人口红利将有利于我国传统制造产业的再次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 人口的文化素质对发展社会经济有着直接积极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生产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社会的进步主要依靠人的素质,依靠科学和技术。因此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人口素质提高提供了坚定基础。两者紧密结合才能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一、人口文化素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人是生产的主题,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一定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主要取决于人口的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因此,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经历了"不限制人口增长、节制生育"的人口政策演变过程后,到20世纪80年代初,确立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人口政策,有效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缓解了人口压力,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和妇幼保健水平,改善了青少年的教育。但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独生子女问题、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经济发展动力减弱以及家庭规模结构与功能变化等问题日渐突出。借鉴日本、印度的人口政策,我国要把人口问题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考虑,制定适合国情的人口政策,提高人口素质,应从加大社保投入、适时微调生育政策、分类实施放开二胎等方面调整人口政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问题是影响我国发展的首要问题,本文从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入手,分析我国人口问题现状,再次强调提高人口素质是发展经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新中成立国以来,黑龙江省人口受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和生育政策的影响,从人口总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上,均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人口再生产类型完成了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转变。近年来,人口发展呈现常住人口总量减少、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双降"、人口连续净迁出、老龄化程度加深、人口分布不均衡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吴雪  温涛 《现代商业》2007,(17):149-150
人口问题是影响我国发展的首要问题,本文从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入手,分析我国人口问题现状,再次强调提高人口素质是发展经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基于济南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从济南市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人口空间分布和人口城镇化水平等方面阐述人口发展的新特点,从人口城镇化、人口发展与经济转型、人口老龄化与工业化发展失衡和人口计生工作等方面分析了济南市人口服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应利用低生育率水平改善人口结构,推动人口发展宏观管理实现"三个转变",推动流动人口与城市融合,以有效提升济南市人口发展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优化人口分布对促进资源、环境、生态、人口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地方政府是人口合理分布的直接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其行为规范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人口空间结构优化的速度与质量。通过以黑龙江省人口分布中政府行为的现状为切入点,剖析了政府行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对策,以此达到黑龙江省政府在人口分布优化过程中政府行为的全面完善。  相似文献   

16.
人口受教育水平是衡量某一地区人口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一个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状况最直观的体现。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始终坚持实施“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大力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将大力提高全省人口综合素质、提升人口受教育水平作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里程碑式的巨大成绩,人口素质得到了跨越式提升。河南正在稳步从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迈进。但由于河南“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省情,河南的人口受教育状况仍面临与全国水平差距较大、区域内不均衡状况严重等问题。河南需要直面人口受教育程度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通过加大投入、完善制度、提高效率,推进公共教育事业的均衡化、高质量发展,来实现河南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7.
《商》2015,(11)
西藏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时期,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全区人口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的现实,阻碍了西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面对人才过剩和人才奇缺的矛盾,本文有正对性的提供了一些思路,关键在于整合教育资源,积极适应区域劳动技术结构特点,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提高全区人口文化素质,将西藏的人口红利转换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人口红利有可能是正也有可能是负,正的人口红利表现为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负的人口红利表现为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即人口负债。在新时代下,黑龙江省人口数量、结构呈现新变化,其对全省经济增长的作用也发生了新变化。通过测算黑龙江省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人口红利变化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趋势,以新时代为背景,提出推迟人口负债和激发"第二次人口红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第一次人口研究热潮形成和发展于 2 0世纪 2 0 - 30年代 ,第二次人口研究热潮形成和发展于 2 0世纪 70年代中后期至 2 0世纪末。分析和总结了两次人口研究热潮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提出 ,中国人口研究在进入 2 1世纪后 ,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起点。分析了人口研究进入新起点的含义、2 1世纪中国人口研究遇到的挑战和压力 ,以及为使新世纪中国人口研究获得进一步发展所应考虑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是我国拉动内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条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然而,由于农业转移人口受城乡二元户籍制度、高昂的市民化成本的阻隔,以及存在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不足等困境,"半城镇化"问题长期阻碍着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为实现农业转移人口顺利市民化,本文提出三条对策:第一,政府要继续改革户籍制度,实行差别化落户政策;第二,政府、企业和个人要协同分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第三,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要突破思想障碍和社会偏见,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