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我国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重视以及相关环保政策法规的出台,企业不但要重视由资源带来的收益,还要承担因生产而污染环境的责任。文章从企业资源生态视角研究环境效率问题,在理清企业中资源、经济收益和环境影响内在联系的基础上采用ISBM-DEA和Tobit回归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衡量环境效率。研究发现,企业资源利用的环境影响程度普遍较高,但企业的资源效率排名高不代表环境效率也高。进一步分析得出,投入的资源类型及其方向不同对环境效率的影响也不同,其中,有形资源及人力资源的投入与环境效率存在负相关关系,部分无形资源的投入与环境效率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条件和不同资源的特点进行决策和管理,才能在不降低资源效率的同时提高环境效率、促进企业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摄取-同化-生长-利用”这一生态过程和能流概念解释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利用分形理论将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分为内外两类生态系统,构建了“一个链条、两类生态、四种关系”的双生态模型。该模型体现了平衡、循环、发展等生态理念和管理哲学思想。梳理了创新生态系统下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分析思路,为后续理论与实证研究搭建了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3.
资源型城市面临着经济转型与生态承载力衰弱的双重压力,基于生态承载力视角探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成为了资源型城市重要的战略方向.文章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生态系统弹性力及生态承载压力度等分析框架,对资源型城市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指出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应合理克服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放大效应,充分注重生态系统生命周期及其弹性力规律,极力避免城市资源环境开发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资源、环境、生态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并从可持续发展观出发,讨论了它们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指导意义。指出生态是生物资源(或称生命资源)与其环境的复合的系统的基本结构、形态、功能特征的总合。阐明在强自然主义或强人类中心主义指导下,人类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都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坚持人类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态主义,才实现整个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人类与资源、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生产的视角勾画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结构框架.通过对生产过程、生产要素的分析,揭示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的内在联系;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大系统中分析了人口生产系统、资源环境生产系统和经济生产系统的生产目的及其相互关系;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应该实现对来自人口的人力资源、来自生态系统的自然资源和来自经济系统的人造资源三种生产性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回顾产权视角内部控制效率文献及其局限性分析的基础上,从资源基础观这一新的视角来剖析内部控制效率,将资源基础理论与企业成长理论纳入到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的分析框架,即企业内部控制模式的配置行为和效率不仅是基于产权理论节约交易成本的效率性行为,更是基于资源基础理论追求持续成长优势的战略性行为,从而在企业内部控制战略模式的效率标准和效率方式上提出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的工业绿色发展,有助于规避资源诅咒,在促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的基础上提升可持续性。在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框架下,利用SBM方向距离函数与GML指数测算了2007—2018年我国109个资源型城市的工业绿色转型效率变动指数,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进行因子与交互作用探测分析以探究驱动作用。本研究得出:(1)资源型城市工业绿色转型效率整体以5.98%的年均增长率波动性改善,增长主要源于纯技术进步;(2)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资源依托类型城市的工业绿色转型效率指数均值排序为:衰退型>再生型>成长型>成熟型城市、森工型>油气型>有色冶金型>煤炭型>黑色冶金型,均波动上升;(3)对资源型城市工业绿色转型效率提升驱动力最强的因子由环境规制强度转为科技投入水平,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规制强度是最有效的协同模式。  相似文献   

8.
资源环境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资源环境经济学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问题,生态经济学则通过多学科相关理论以及多元化方法取得研究进展。二者对于可持续发展也有不同的视角和追求,资源环境经济学强调经济增长,注重规模和效率,追求弱可持续性;而生态经济学强调发展,更重视分配和公平,追求强可持续性。深刻理解这些差异,对于经济学本身的完善以及经济发展模式选择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山地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多维地貌特征、生态功能多样、结构比较脆弱,生态过程连续性差的地理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与山地地区逐渐被边缘化形成强烈反差和鲜明对比,因而山地经济发展问题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文章试图在对山地经济资源进行重新划分的基础上,引进柔性资源,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分析硬性资源和柔性资源两者的互补机制,进而探讨山地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对各种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随之产生的环境和生态问题需要我们认真考虑和对待.本文试图从我国资源型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出发,重点分析制约我国资源型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1.
资源租金、资源开发补偿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一般表述,结合资源型城市的特点,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标准进行界定,从资源开发补偿和资源租金两方面,分析了矿产资源产品收入的构成及构成要素之间的分配对中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资源瓶颈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经济研究》2007,42(6):142-153
本文试图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内,解析古典经济学关于自然资源制约经济增长的传统,并揭示克服资源瓶颈的可能途径。文章首先扩展新古典索洛模型,证明在特定技术条件下,自然资源的固定禀赋最终将使经济增长停滞。然后分别探讨了解决资源瓶颈的两种机制。其一是产业转移,即开放条件下,厂商为摆脱本地资源瓶颈,通过向外地转移资本和劳动以利用该地的自然资源,从而带动了该后起地区的经济增长。其二是技术进步,即在封闭条件下,厂商将把一部分产出投入于研发活动,不断开发出自然资源增进型技术,从而推动本地区的又一波长期增长。  相似文献   

13.
14.
资源作为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资本,需要管理者有效地获取、整合和利用资源,通过“巧”配资源,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基于资源编排理论,探讨由资源组配形成的创业机会识别模式,采用fsQCA3.0对组合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资源结构化与能力化相匹配产生杠杆化作用发挥资源优势,创造资源价值;对资源要素采取组合且突出核心的构型模式,可以从多个层面综合解释创业机会识别的模式特征,其中,冗余、网络与合法性资源为核心资源要素,资源拼凑作为能力利用作用于这些资源要素从而创造资源价值;存在3种识别创业机会的资源巧配机制,分别为制度响应型、意义建构型以及积淀开发型。  相似文献   

15.
煤炭资源型城市资源优势陷阱效应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我国煤炭行业效益普遍提高、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分析了可能阻碍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的资源优势陷阱效应,指出了该效应产生的4种途径及其危害,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制度根源。最后,针对这一问题,从制度和政策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发展模式否认自然资源的资产属性和价值属性,产权界定并不明晰,致使资源浪费和破坏严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依赖自然资源的永续支持,这一战略的贯彻与实施需要树立自然资源的资产观和价值观,明晰资源的产权归属,进行资源资产核算,并将其纳入产权管理范畴。与此相对应,培育资源市场、发展资源产业,有利于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可从根本上保证资源有效增值和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信息技术与劳动力资源的关系,对劳动力资源分配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信息技术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How do resource uncertainty and intergroup conflict affect intragroup cooperation over resources in the common pool dilemmas? Does a danger of sudden resource depletion encourage random acts of violence? There are concerns that climate change will escalate conflicts over, and the scarcity of, renewable resources, which are already under threat or in a state of decline. However, we know surprisingly little about the impact of uncertainty on intergroup conflict over resource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experimental evidence from a mixed design experiment with two-between-group factors: (1)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shocks that can destroy a part of resources; and (2) the availability of intergroup conflict. We find that random shocks encourage resource conservation within groups. The positive impact of resource uncertainty on resource conservation disappears in the presence of conflict. It seems that subjects protect themselves from resource exhaustion in the presence of shocks by engaging in conflict and taking resources from the out-group instead of reducing extraction. In general, conflict promotes intragroup cooperation, but this is conditional on the outcomes of past conflicts. In particular, groups harvest more after wins, and only reduce extraction after losing resources in conflict.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源捆绑是人力资源研究领域里的一个比较前沿的课题。人力资源中的各种因素从来都不是独立起作用的,只有将它们有效地捆绑在一起才能取得最大的效益。研究了人力资源捆绑效应以及几种人力资源捆绑模式。  相似文献   

20.
赵殿玉 《经济师》2008,(2):24-27
长期以来,中美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不断密切,范围不断扩大,两国之间已经建立起了能源下游领域的合作机制。由于近些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石油进口量快速上升与国际油价的飙升,中美两国在能源上游和中游领域之间的矛盾开始日益突出。如何确保中国能源战略的安全,是中国政府面临的十分紧迫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文章从战略的角度提出了应对美国的能源战略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