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静  李东元 《时代金融》2014,(6X):88-89
本文在金融资源学说的理论基础上,探讨了金融资源配置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并分析了山东省东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金融资源配置上的差异,最后,从缩小东西部金融资源配置差距的角度探寻并提出了促进东西部经济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金融资源学说的理论基础上,探讨了金融资源配置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并分析了山东省东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金融资源配置上的差异,最后,从缩小东西部金融资源配置差距的角度探寻并提出了促进东西部经济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在体制变革和金融创新的强有力推动下,欠发达区域的金融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就区域金融发展的东西部差异而言,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像中国西部地区,城乡金融发展不协调,金融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金融城乡二元问题突出,农村金融和金融市场化水平较低,“三农”领  相似文献   

4.
谭晶 《青海金融》2012,(9):61-62
金融资源有效配置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必须要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协调适应。本文以民和县为例,对区域经济发展中金融资源配置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提高区域经济发展中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施改革开放、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的战略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以往的区域平衡状态被打破,沿海和内陆发展的差距不断拉大。为此,我国陆续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其中加大金融资源定向支持落后地区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总结金融支持区域协调发展的规律,采用嵌套分解金融分布不平衡指数的方法,对我国区域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的来源与演化进行了分析,对银行信贷、债券与证券融资、保险、FDI等金融资源渠道在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的贡献进行了评估。据此提出了完善我国货币供给机制、提高政策性金融供给、发展区域产业投资基金等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绍基 《金融研究》2008,(12):I0054-I0057
金融资源配置不足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搞好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对推进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相对于农村经济对金融日益增长的需求来说,目前农村金融的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金融的需求不相适应。本文调查分析了农村金融资源的非均衡配置现状与原因,提出了加大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普遍存在,突出表现为金融资源配置的不平衡。文章通过比较闽北与福建省内发达区域经济金融发展的差异性,提出转变观念、重点支持、环境建设等建议,以提升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力度,实现缩小差距、和谐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8.
肖启义 《金融研究》2008,(1):I0089-I0094
从理论上讲,区域金融总量的增长及结构调整,只有融于并与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及结构调整保持协调,经济与金融才可能出现相互促进与共同发展的局面。但由于诸多原因,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域金融资源与经济资源的配置,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从而影响经济与金融的协调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四川省达州市金融资源与经济资源配置的实证分析,寻找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金融问题,并以此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依据金融资源学说研究吉林省的金融资源分布情况,并与长三角、珠三角区域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长吉图区域存在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弱、效率低、空间窄等问题.优化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金融资源配置的路径为:打造区域金融中心,提升金融服务功能;积极吸引外资,优化金融信贷结构;合理开发和利用实体性中间金融资源等.  相似文献   

10.
金融资源来源于经济增长,其合理配置又维持和促进经济增长。对潍坊市“十五”期间金融资源配置情况个案分析显示,金融在信用总量增长和结构优化的同时,经济金融化水平低、区域金融资源配置失衡、信贷资源配置期限结构失衡、信贷资源配置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剪刀差、工农剪刀差、金融供给单一化与需求差异化错位、异地信贷资源竞争挤出效应和稳定性等深层次结构矛盾凸显,“十一五”期间应通过进一步协调强化不同资金功能定位、突出资源配置产业选择、构建完善区域金融体系、建设金融生态环境、疏导民间投资,促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1.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深入推进,长三角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步伐不断加快。在企业资金集团化运作背景下,长三角区域资金流动频繁,总部经济形成的虹吸效应可能导致金融资源向沪苏浙总部集团所在地集中,造成长三角欠发达地区的本地资金外流、金融服务空心化,进而加剧长三角区域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本文基于长三角四省市数据,研究总部经济效应对欠发达地区金融运行的影响,并结合实际从发展自身总部经济、优化区域金融资源配置、促进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提升欠发达地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等方面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金融资源配置不足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搞好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对推进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为此,我们结合庆安县实际情况,阐述了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大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金融资源来源于经济增长,其合理配置又维持和促进经济增长.对潍坊市"十五"期间金融资源配置情况个案分析显示,金融在信用总量增长和结构优化的同时,经济金融化水平低、区域金融资源配置失衡、信贷资源配置期限结构失衡、信贷资源配置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剪刀差、工农剪刀差、金融供给单一化与需求差异化错位、异地信贷资源竞争挤出效应和稳定性等深屡次结构矛盾凸显,"十一五"期间应通过进一步协调强化不同资金功能定位、突出资源配置产业选择、构建完善区域金融体系、建设金融生态环境、疏导民间投资,促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4.
江西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要实现经济的跨跃式发展,如何充分运用好金融资源,并以此实现与其他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是至关重要的。为全面了解江西省金融资源配置情况,以孙工声行长为组长的人行南昌中支课题组,对江西省经济发展、金融资源配置现状、特征及二者的相关联系及影响做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形成江西金融资源配置现有格局的原因,提出了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如何利用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泛北部湾区域发展是当前学术界探讨的热点问题。区域金融合作是区域经济合作最基础、最核心的环节。通过区域金融合作,将促进资本在区域内的有效聚合生长,实现金融资源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金融资本同区域内产业资本的融合,最终实现区域内经济与金融的联动发展。对于资本形成能力匮乏的泛北部湾地区而言,加强区域金融合作,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应是推动泛北部湾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文立足于泛北部湾区域各国经济金融发展的现状,结合区域金融合作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中国参与和推动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的策略。同时,本文还就广西如何参与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发展农村经济是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城乡经济统等发展、协调共进是推动社会和谐、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当前广东地区城乡金融资源配置的情况进行分析,本文提出了对捉村信用社进行综合化金融服务机构改革、建立农村金融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建立农村土地用益权的区域性证券化市场等改革创新思路,以期实现增加农村金融资源有效供给,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省内金融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金融资源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青海城市与农村的金融资源配置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已经阻碍了青海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本文从青海省城乡金融机构分布、融资渠道和金融环境三个方面对金融资源配置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通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促进青海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传统的金融资源理论,结合中国金融发展特点与趋势,对金融资源配置赋予新的界定和内涵.从金融发展水平、金融结构、金融效率、普惠金融四个维度,对2000-2013年中国金融资源配置状况进行动态与系统分析.总体来看,中国金融体系平稳健康发展,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功能不断增强.但是,目前中国金融资源配置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金融资源配置在地区间、行业间、企业间存在较大差异;整体的金融资源产出效率趋于下降.最后,提出促进中国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的作用下,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在总量上得到贯彻落实.但从结构来看,区域信贷资源配置出现失衡,主要表现为地区间、机构间、行业间不平衡以及信贷期限不平衡.本文分析了信贷资源配置失衡的原因及危害,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行"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当地"的金融政策,增加自下而上配置信贷资源的主动性、提高产业规划引导区域产业发展的作用、打造优良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秦士由 《保险研究》2009,(12):87-91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重庆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是国家战略的充分体现。促进东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互动,将不断提升我国金融支撑能力,促进区域统筹发展,增强金融业抗风险能力。本文对上海、重庆金融中心自身建设以及互动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