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推动80年代我国畜牧业生产迅速增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认为畜牧业的这一增长,在总体上主要归因于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与牲畜存栏生产率取得的技术进步和物质投入的增加,而主要畜产品生产增长则可区分为内含式发展和外延型扩张两种模式,但劳动力对产量增长的贡献都很少,畜产品价格上升则是畜牧业产值增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棉花种植空间布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的实证分析的结论是:20世纪80年代,棉花生产的物质投入比较效益变化是导致上述省区棉花种植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随着农村就业机会的不断增加,劳动力的机会成本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粮棉生产的全部投入(物质投入和劳动投入)比较效益的变化是造成这一时期我国棉花种植布局变化的主要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3.
一、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 所谓经济增长方式,简单地说,就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以及各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按经济增长依靠的主要因素的不同,可分为粗放型增长和集约型增长。粗放型增长以资源投入量的扩张为特征,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生产场所的扩大来实现,维持这种经济增长需要较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财力资源,要求投入要素的数量、规模不断增加,表现为科技水平低、管理水平低和高投入、低产  相似文献   

4.
70年代后期,FAO提出了AEZ(Agro—ecological—Zone)研究项目,旨在评价发展中国家土地资源生产潜力,为持续农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一 研究成果 AEZ研究成果主要有两类。一个是五大区(中美、南美、非洲、东南亚和西南亚)11种主要作物在两种投入水平下的农业气候适宜性系列图。  相似文献   

5.
(一) 农业发展的需要。我国人多地少,农业问题,特别是粮食问题,将是长期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由于人口不断增加,耕地不断减少,社会需求不断增长,而我国又很穷,还不可能拿出很多的资金和物资向农业投入,因此,必须在现有条件下,更加重视应用科学技术,更加讲求合理开发利用农业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更加要求各级领导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避免盲目决策和瞎指挥。谜些需要对当地的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80年代初期,全国开展的县级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在这方面的确起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改革以来中国农业的增长与要素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以来中国农业的增长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就。1979年到1994年,农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6%,种植业产值的年增长率也接近5%。毫无疑问,始于农村的改革是这一增长的基本前提,也是农业增长的最初推动力。但改革政策毕竟不是80年代农业增长的唯一源泉,特别是80年代后期农村改革进展缓慢,农业增长仍然要依赖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和由技术进步等导致的生产率的提高。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考察各种要素投入的增长及其对农业增长的贡献,衡量技术进步在改革以来我国农业和种植业生产中的状况和作用。这也是确定未来我国农业发展政策重点和取向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于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择1901—2000年哈萨克斯坦24个代表气象站点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Thortwaite Memorial、Miami模型估算气候生产潜力,并运用气候倾向率、M-K检验以及ArcGIS空间插值等方法对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1901—2000年哈萨克斯坦气候生产潜力总体表现为增长趋势,不同时段气候生产潜力差异明显,相对于其他研究时段(T1,T3),T2(1936—1970年)时段气候生产潜力及增长速率最大,并且水热匹配状况最好;(2)哈萨克斯坦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分布地域性明显。YP(降水生产潜力)和Y E(蒸散生产潜力)总体表现为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YT(气温生产潜力)表现为自西南向东北递减的趋势,气候生产潜力高值区主要位于天山北麓及东部山区的河谷地带,低值区位于西部和南部荒漠区;(3)气候生产潜力对降水更为敏感,当气温保持不变,降水量增加(减少)10%、20%,YE将增加(减少)9.6%、19.94%。[结论]哈萨克斯坦东部气候生产潜力大于西部,天山北麓及河谷地区气候生产潜力大于平原地区,哈萨克斯坦气候生产潜力主要受降水量的制约,未来“暖干型”变化将会使研究区气候生产潜力下降。为提高农业生产潜力,必须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提高水资源的调配能力。  相似文献   

8.
降本增效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近十多年来,我国粮食连续增产,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重大贡献。但随着国内外环境条件变化,长期粗放式经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目前大宗农产品库存过高,主要农产品国内外价格长期倒挂,农业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农民收入增速放缓,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产生这些困难  相似文献   

9.
大力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是农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但有一点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这就是农产品的产量及收入,并不总是随着农业投入的增加而增加。当投入增长到一定程度。产量和收入就会有极值出现。此时,投入的继续增长就失去了意义。为使产量和收入随投入的增长而不断增长,就必须设法延缓极值的出现。一、农业投入增长的自然界限农业生产的劳动对象是功值物,产品是动植物有机体的一部分。产品的形成过程是动植物在人们的指导下自然生成的过程。不言而喻,任何动植物有机体的生成都需要一定的能量和物质要素。而这些能量和物质要素,除了大自然能够无代价的提供一部分外,其余部分就需要通过人们的劳动提供。也就是说,必须有一定的劳动量物化于这部分能量和物质要素之中。同时,动植物的生长又必须在人们的指导下进行,这又需要消耗一定量的活劳动和相应的物化劳动(生产工具等)。上述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就称为农业的投入。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热点。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大量的农业基本建设和设施投资是重要的条件和物质内容。然而,农民积极投入现代化建设,必须以有不断增长的收入为重要前提条件之一。本文分析作为农户投资能力基础的收入,主要考察改革以来广东农民收入增长的基本态势、特点及其潜力,力图从中得出一些结论性的认识和启发。一、广东农民收入增长的基本特点1.农民收入增长跳跃起伏,90年代后期趋缓,收入增长速度并不总是快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  相似文献   

11.
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民决策行为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现代农业的实质是发达的科技型农业。农业经济的增长主要是在追加农业生产要素(资源)特别是现代生产要素投入的同时,依靠现代科学技术,优化资源配置而导致的要素生产率提高。技术进步是农业经济增长的源泉,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共识。农业技术进步是指在发展农业生产中,不断地用生产效率更高的先进技术代替生产效率低下的落后技术。它是促进农业发展,特别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主要内容之一。现代农业技术进步的过程是由农业技术的生产(研制、创新)、推广和采用三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构成。计划经济时期,技术进步的各个环节是由政…  相似文献   

12.
日本农业保护政策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业实行保护政策是农业政策调整的必然选择,这一点已经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实践所表明了的事实。然而,农业保护政策的实行会对农业发展以及整个经济生活产生什么影响,是我们进行农业政策设计时应该超前考虑到的。为此,本文分析日本农业的保护政策,以为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的设计提供一种国际经验参考。 一、日本农业保护的手段 日本的农业保护程度以目前来讲在发达国家中是最高的,以名义保护率测定的农业保护程度在80年代中期达到200%以上,大大高于欧共体成员国及美国的水平。 日本农业的高程度保护是通过一系列政策手段实现的,主要有:边境保护、价格支持、投入补贴。  相似文献   

13.
面临新的形势,要稳步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生产必须实现四个转变:转变农业生产目标:从追求增加农产品数量转向提高农产品质量。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农产品供给格局从短缺变为充裕,绝大部分农产品都程度不同地出现卖难、价格下跌等问题,致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表明,农业生产的增长已由资源约束转为需求制约,单纯依靠增加农产品数量来提高农民收入的作法不再十分有效。因而,农业生产目标应从增加农产品数量转为提高农产品质量,通过提高农产品质量,解决农产品价格下跌等问题,从而增加农民收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由注重物质投入转向…  相似文献   

14.
一、高产高效农业的基本含义和主要特征 高产高效农业是个新概念。从理论上讲,高产高效农业就是较高的农业资源效率,即农业资源的产出较高。换言之,这主要指具有较高的土地单产、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较高的物质投入产出率(如水分效率、化肥效率、饲料报酬等)。同时还应包括区域优化种植(土地优化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农产品质量较高,综合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一、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质 农业增长方式包括粗放型增长方式和集约型增长方式两种。粗放型农业增长方式是指主要靠生产总量的增加,即通过土地、劳动和资本等投入要素的增加实现农业增长,不注重品种的质量,不惜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造成高投入、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的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农业经济增长不能仅依靠土地、化肥等传统要素的投入,而应寻找新的增长路径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扩展型C-D函数,加入人力资本投资等控制变量,实证分析各要素对浙江省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以期找出促进浙江农业增长的新途径.研究的主要结论为:土地、化肥和物质资本投入是浙江农业增长的主要促进要素,但估计结果也显示,以教育投资为主的人力资本投资对农业增长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应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让人力资本投资成为浙江农业经济增长转变中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测定郭显光粗放型农业增长方式是指主要靠生产总量的增加,即通过土地、劳动和资本等投入要素的增加实现农业增长,不注重品种的质量,不惜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造成高投入、低效益,自然资源退化,生态环境恶化。集约型农业主要是提高现有的生...  相似文献   

18.
改革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其中农业科技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据估算,70年代,我国农业总产值增长的27%是靠科技进步实现的,到80年代科技进步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份额提高到了35%。科技进步在乡镇企业发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等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9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  相似文献   

19.
国外农业现代化的模式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农业现代化的模式一个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究竟采用哪种起步方式,一般说,主要是由当时的土地、劳动力和工业化水平决定的。人少地多的国家,首先从生产工具上进行改革,发展机械化,以节约劳动力;人多地少的国家,则从多投入劳动力,充分利用土地以提高单产入手。就目前来看,在世界范围内,农业现代化的起步方式存在三种模式,即美国模式、日本模式和西欧模式。美国模式——美国的特点是地广人稀,人均土地资源丰富。这一资源禀赋特征,使得土地和机械相对价格长期下降,而劳动力相对价格不断上升,促使农场主不得不用土地和机械动力替代人力。这种…  相似文献   

20.
制约农民增收的体制性因素及其创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一、制约农民增收的体制性因素分析   (一 )在城乡交换关系上仍然存在价格“剪刀差” ,阻碍了农业效益提高和农民收入增长 据专家估计 ,1 990年代以前 ,通过国家对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和合同定购 ,农民为我国工业化所做出的资金贡献在 60 0 0亿元到 80 0 0亿元左右 ;1 990年代后 ,由于国家取消农用生产资料补贴 ,农业生产费用大幅度上涨 ,而很多工业行业消费品价格仍处于垄断状态 ,致使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每年仍高达 1 0 0 0亿元左右。(二 )国家城市偏向的收入分配体制使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自 1 990年代以来 ,我国财政支农力度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