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用全国平均意义上的“典型”家庭为代表来研究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是现有文献的经典方法,但其结果并不符合各收入阶层家庭的实际情况。本文对城镇居民家庭按收入分组,使用状态空间模型和变参分析,来研究消费过度敏感性。结果发现在各阶层之间,消费敏感性呈“W”形分布。作者结合不确定性、流动 相似文献
2.
王月红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6):186-187
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结构发生了变化,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统计分析中反映出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较为明显。在我国第十三个五年计划时期,对于经济发展目标有了更高的要求,在2020年要求城镇居民收入翻番,通过提高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来适应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消费结构升级问题。 相似文献
3.
流动性约束、不确定性与消费过度敏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杭斌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18(12):57-59
消费过度敏感问题一直是近年来西方消费函数研究中的热点。本文介绍了检验消费过度敏感的基本模型和有关消费过度敏感成因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我国实际,分析了流动性约束,不确定与居民消费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居民的消费情况、消费结构,可以更深入的研究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本文侧重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对河北省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结构进行初步分析,揭示城镇居民消费的总体状况和地区状况,提出符合实际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出口生产外溢性的实证研究--1996~2001年省际的数据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振宇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21(1):130-135
本文利用近几年我国各省的经济数据,运用paneldata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出口生产的外溢性问题。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出口生产部门比其他生产部门有更高的要素边际生产力,但是出口部门并没有通过外溢效应将自己的优势扩散到其他部门。文中指出我国的贸易方式和出口生产企业的结构可能影响了出口外溢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消费函数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安徽省具体情况,在对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函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房价收入比"、"储蓄房价比"两个指标,并使用"储蓄房价比"这一指标优化了模型,得到了较为简约的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支出模型。由最终模型知安徽省镇居民住房消费是缺乏弹性的,主要原因是住房消费可以选择的代替品较少。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主成分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山东省16个市地的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解决了以往在分析居民消费问题时,所遇到的指标多,且指标体系中存在此消彼长的现象,同时验证了分类结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个人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总的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并对提高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资金是投资的基础,企业内部现金流与企业投资存在着密切关联,本文选择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规模作为分类标准,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企业投资与现金流敏感性的关系,研究发现大规模企业存在着过度投资的现象,而小规模企业存在着投资不足的现象。最后,针对这一结论,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现行财务报销制度存在过度职务消费这一无法克服的困境,运用经济学分析工具考察可以发现“实报实销”财务报销制度与过度职务消费存在内在关联性,即财务报销制度对过度职务消费控制不力、过度职务消费控制的收益往往大于合理职务消费,是过度职务消费泛滥的根本原因。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此作进一步分析、考证,为解决过度职务消费问题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0.
习惯偏好下的中国居民消费的过度敏感性——基于1995~2005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运用1995~2005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研究了习惯偏好下的中国居民消费的过度敏感性。计量分析表明:在总消费增长率变动上城镇与农村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耐久性,在非耐用消费支出上农村居民表现出一定的习惯,但城镇居民的消费习惯几乎不存在。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居民的消费变动都呈现出对预期收入变动的过度敏感。城镇居民总消费变动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农村,而与此恰好相反,城镇居民的非耐用消费支出变动的收入敏感系数低于农村。过度敏感性表现出比较明显的非对称模式,城镇样本关于消费变动的估计支持了"损失厌恶"理论,而农村样本则支持了流动性约束或短视假说。 相似文献
11.
经济转型期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敏感度的变参数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以坎贝尔(Campbell)和曼坤(Mankiw)于1990年提出的理论模型为基础,利用1978~2002年的有关统计数据和状态空间模型对城镇居民的消费敏感度进行了变参数分析。我们的结论是:①1990年之前,消费对同期收入的超敏感系数下降很快,但在此后超敏感系数却稳中有升;②利率变动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但1990年以来这种净效应逐年减弱;③预防性储蓄动机和流动性约束增强是近年来城镇居民消费敏感度提高、利率弹性变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民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本文运用现代消费理论和经济计量模型,对中国转型期的农民消费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当前影响农民消费行为的因素主要来自包括自然、市场和制度在内的不确定性、对当期收入的过度敏感性,以及农民消费行为所表现出的生命周期特征三个方面,上述影响农民消费的因素实际上反映出了我国农村市场化进程的滞后。因此,要提高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必须积极推动以市场化为核心的农村制度改革。对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Cooper W. W. Li Shanling Seiford L. M. Tone Kaoru Thrall R. M. Zhu J.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2001,15(3):217-246
This papersurveys recently developed analytical methods for studying thesensitivity of DEA results to variations in the data. The focusis on the stability of classification of DMUs (Decision MakingUnits) into efficient and inefficient performers. Early workon this topic concentrated on developing solution methods andalgorithms for conducting such analyses after it was noted thatstandard approaches for conducting sensitivity analyses in linearprogramming could not be used in DEA. However, some of the recentwork we cover has bypassed the need for such algorithms. Evolvingfrom early work that was confined to studying data variationsin only one input or output for only one DMU at a time, the newermethod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make it possible to determineranges within which all data may be varied for any DMU beforea reclassification from efficient to inefficient status (or vice versa) occurs. Other coverage involves recent extensionswhich include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ranges of data variationthat can be allowed when all data are varied simultaneously for all DMUs. An initial section delimits the topics to be covered.A final section suggests topics for furth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14.
劳动力跨部门配置与居民收入差距——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劳动力跨部门配置效应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劳动力跨部门配置的时期和地区特征,使用面板数据模型估计了我国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改革开放的后一阶段,我国劳动力转移的收入分配均等化效应下降,且西部地区下降更加显著。而收入均等化效应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各次产业部门间生产率差距扩大。文章指出产业协调发展是提高劳动力转移收入分配效应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城市非建设用地划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城市非建设用地数量、功能与性质的巨大变化,决定了必须改变传统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和管理策略.通过划分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的生态基质用地和可建设用地,严格确定其边界,并分别予以严格的保护和发展导引,从而协调城市非建设用地保护和发展的矛盾.生态敏感性分析作为理论成熟、应用广泛的技术方法,能够为城市非建设用地划分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文章以南京市江宁区大连山一青龙山片区为例,选取合适的生态因子和分析方法,研究各因子时地块生态敏感度的综合影响,进而划分生态基质用地和可建设用地,从而阐明生态敏感性分析在城市非建设用地划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收集相关数据,通过Eviews软件建立一个山西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的模型,采取时间序列分解法对模型进行分析和运用趋势外推法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7.
几种中国农村居民食品消费需求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取6种需求系统模型,运用中国30个省份农民食品消费截面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到以下结论:以希克斯需求为理论依据的需求模型拟合优度优于以马歇尔需求为理论依据的需求模型;需求支出弹性及其标准差比较显示,QUAIDS模型的估计结果表现最优,而QES模型的表现最差;数据的秩检验结果显示,3秩模型更适合于研究中国农民食品消费,说明现有研究可进一步改善。因此农民对食物消费需求结构更趋于合理化,但较低的收入水平和较差的消费环境仍是制约农民食品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中国城乡居民1985-2003年间的统计数据,建立了城乡居民的不同收入消费模型,并对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分别能由持久收入模型和引入虚拟变量的绝对收入模型来解释;二是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有所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但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城镇居民;三是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和支出的不对称性,导致了农村居民在支出上“捉襟见肘”。 相似文献
20.
能源使用的技术无效性及其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影响能源使用技术无效的因素分析中,研究表明,引进国外技术与购买国内技术对能源使用的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效用,而且购买国内技术表现出更高的能源使用效率的提升作用。在进一步对能源使用技术无效性收敛情况的分析中,研究表明全国各省市区更倾向于沿特定轨迹持续发展而不是稳定于一特定态。而对三大地区的分析表明东部地区存在俱乐部收敛(绝对β收敛)的情况,即东部地区各省市收敛于同一稳定态,但对于中西部的省市区则表现出与全国研究类似的结论,说明各地能源消耗的技术无效性将在一定时间内持续降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