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陵山片区尤其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活动中形成了丰富的优秀传统道德,包括少数民族人民团结统一、同仇敌忾的爱国情怀,崇尚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观念,以及勤劳勇敢、诚信友爱的传统美德等。恩施地区少数民族的这些传统道德内容充分体现了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贯穿在恩施地区各民族人民的生活之中,不仅在当时具有社会约束力的作用,而且在当代也极具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云南少数民族由于其原始崇拜、风俗习惯、禁忌和宗教信仰等原因,客观上很好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出发看,云南少数民族遵循了人类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规范,因而其生态行为是道德的.同时,这些行为又为今天云南省的旅游业奠定了良好基础,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各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养生保健、愉悦身心的功能,具有促进政治、经济、社会交往的功能,具有教育、文化传承的功能,具有树立民族形象,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与学校教育结合形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日益受到现代社会主流教育的冲击,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渐失传,年轻一代对自己的民族文化知之甚少的状况,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应该在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基础上,把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主流文化教育相结合,实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晓波 《北方经济》2015,(3):76-78
在漫长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地区受到地理环境、宗教道德、政治经济、风俗习惯等影响,逐渐形成了符合民族自身实际的习惯法,它在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特殊地位,对少数民族群体价值观、财富观和消费观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尽管习惯法是符合少数民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内生秩序,它也不可避免地像很多历史性产物一样具有合理性和时滞性的双重性质。一方面,民族地区的习惯法承担了维系社会秩序、培养社会角色、传递民族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等满足少数民族传统需要的重要角色,延续了少数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另一方面,习惯法保护或调整民族地区以家庭、家族、家支乃至村落为主体的财产所有权制度,反对或不支持个人成为财产所有权的主体并独立拥有财产或自由支配财产,这无疑对民族地区产权制度的发展产了很强的制约性作用。因此,在研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当重视习惯法“双刃剑”角色对现代产权制度建构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引领中国步入了一个全新的社会转型时期。城镇化、现代化、信息化、全球化与固有的城乡二元化在中国依然同时并存,传统中国的道德传统的指涉性、有效性正在受到更多挑战。与此同时,在人口的规模、结构、文化素养等急剧变化、经济深层次转型、社会发展进程加快且不确定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传统的带有浓厚乡土中国特色的道德社会具有极大的惯性,与新的社会结构并不能完全的对接,传统道德本应与新兴的公民道德相融合,构成"乡绅道德与公民道德"完美的道德中国。但目前所呈现的情况是:乡绅道德遗落,公民道德并未真正建构、发展起来,施以"绅士般的道德教育"势在必行。应该立足于当今中国的道德现状,思考道德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用教育来唤起人们内心对社会公德的认同与遵从,并引入西方"绅士教育"之概念,力图打造一个绅士般的"道德中国"。  相似文献   

7.
张海燕  徐遥 《魅力中国》2010,(10):30-31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历史悠久。本文论证了发展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对新疆社会稳定、文化繁荣、经济建设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发展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近些年高校扩招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受传统文化和现代主流文化双重挑战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愈显困难。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择业过程,其实质就是在经历至少20年传统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选择与被选择、融合与发展的复杂角色转型和文化适应过程,同时也是价值观由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群体本位文化特质模式转型到适应市场经济的个体本位文化特质模式的转变过程。因此,探寻社会、政府及高校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建立整合文化价值观,构建文化视角的职业指导体系,完善少数民族就业保障的法律保障机制势在必行。由此,可避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9.
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教学之路,已成为高校教改的新热点。目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不断减少。应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引进高校体育教学,让大学生在增强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情感的同时,丰富高校体育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高校的可行性,以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入挖掘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国家、社会、个人等三个的维度之间存在的契合点,意在园地制宜,将二者相结合的内容进行丰富和充实.通过在少数民族地区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建立校内外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教育基地等途径,并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主体作用等多种形式,丰富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有利于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使其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是贵州少数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结晶,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文化见证.由于现代工业化、生活方式、消费观念变化等原因,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传承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与市场紧密结合,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当然,应避免夸大传统手工艺商品属性、淡化文化价值的做法,使其保持特有的民族风格和地城特色.  相似文献   

12.
丁雯 《改革与开放》2016,(22):60-61
在伦理学的层面,《无人区》与《老无所依》中刻画的道德沦丧的情境并非虚假,而是东西方人类社会伦理缺失的一种投射.在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伦理道德观出现冲突,社会个体道德意识淡化,行政伦理道德问题与个人诚信的缺失造成了公共信任危机,这些都反映了中国社会伦理缺失的现状.中国社会急需完成伦理道德体制的重构,发掘传统伦理的价值,借鉴西方伦理优势,实现传统道德的现代转向.  相似文献   

13.
在法治化进程中,我国学术界对传统的儒家德治思想展开了学理上的批判和清算,削弱了传统社会国家政权和政治精英的道德功能,这是当代中国道德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解决此危机,关键是重新审视政治与道德的关系,构建与法治社会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我国执政党具有深厚的道德资源和优势,对我国法治化进程中的道德体系的构建和维系应发挥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文化传承、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助力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成才意义重大.通过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铸牢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认清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多方面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少数民族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转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处于濒危境地,加大保护与传承的工作力度已刻不容缓;因保护意识、法令法规的完善程度的差异等,保护、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面临诸多困难。应采取政府主导、人才培养以及创新体制机制等多种形式,以实现对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革命引起了人类社会认知方式、生存发生和交往方式的一系列变化,使传统的伦理道德遇到了挑战,带来了一系列伦理学的问题。它呼唤着自律性的道德。本文探讨了道德的他律性与自律性,网络社会道德的特点以及网络社会中个体道德自律养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代的道德无序状况和道德危机,麦金太尔重述亚里士多德主义的传统道德;提出他本人关于当代道德特殊性的论点,并力图恢复亚里士多德的传统道德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在法治化进程中,我国学术界对传统的儒家德治思想展开了学理上的批判和清算,削弱了传统社会国家政权和政治精英的道德功能,这是当代中国道德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解决此危机,关键是重新审视政治与道德的关系,构建与法治社会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我国执政党具有深厚的道德资源和优势,对我国法治化进程中的道德体系的构建和维系应发挥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与调查了解等方法,对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与传承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教育是传承的主要途径;竞技比赛与推动健身是承载传承的动力;扶持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开展的体育项目,注重家庭及社会民间的传统体育活动的推广力度,使传统体育项目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效果更加明显是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鲍俊辉 《发展》2007,(7):105-106
每个时代的进步无一不和当时的精神道德文化建设相关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在呼唤着一大批有崇高道德精神的人才。民族高校作为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大力开展道德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大学生,是社会进步之必需,是学校发展之急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