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孙剑平  李涛 《江苏商论》2005,(3):130-132
南京是全国闻名的人才培养基地,并一直被认为具有人才优势。实证研究表明:较之竞争性城市,南京在“一线人才”尤其是“创新创业人才”方面总体上并无优势可言;加之对南京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甚微的“非一线人才”(“过路财神”式的人才、“客住人才”等),南京方有其人才优势。这主要是由于较之竞争性城市,南京在“一线人才”尤其是“创新创业人才”竞争方面无“引力优势”。所谓“将南京的人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为虚假命题。使南京在“一线人才”尤其是“创新创业人才”方面较之竞争性城市具有优势,应是南京市人才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骆兰 《商场现代化》2006,(30):270-271
人才结构是指人才在组织系统中的分布与配置组合,具体分为“宏观人才结构”与“微观人才结构”,其构成要素包括人才结构的“质”与人才结构的“量”两方面。本文重点从人才结构的内涵与特点、影响人才结构的主要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理论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如何开发人才,管好用好人才,提高人才效益?笔者认为应在组织上讲究“四率”,在认识上重视“五知”,在方法上实施“六诀”。 一、“四率”——衡量人才效益的主要标准 其一,适岗率,即人才适岗数与用人总数的比率。人才适岗的标准是德才兼备。适岗率高,则标志用人效益高,反之则低。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物流人才培养”热点问题,针对内容聚合的电子商务模式,借鉴“精练聚合”技术,提出物流人才建设的“内容学习”模型,并列举“人才目录”、主动通报等实证方案,探讨了物流人才如何通过“内容聚合”模式,渡过人才培养最艰难的推广期的难题,实证“内容聚合”的物流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5.
“十一五”广西人才供给与需求矛盾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课题为广西“十一五”人才规划前期工作重点研究项目,分析了当前及“十一五”期间广西人才供给与需求矛盾、影响及成因,提出了解决人才供给与需求矛盾的对策措施,为编制广西“十一五”人才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闫鹏 《农机市场》2024,(1):81-83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河北省张家口市坚持将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以“三个四”模式,做实“三篇”文章:即“四法”做实“党建引领”文章,“四量”做实“引育用留”文章,“四措”做实“田间管理”文章,优化人才闭环管理,聚焦党管人才、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呼唤“软件工人” 中国IT产业最缺什么人才?不是高新技术研发人才,也不是系统规划人才,而是大量的程序员,即“软件工人”。 软件产业所需的技术人才大体  相似文献   

8.
人才高消费,能消费得起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高消费,能消费得起吗?●熊金胜人才的浪费乃是最大的浪费,人才高消费其实就是人才大浪费。时下,人才市场上用人单位对所需求人才的学历和要求呈现出一种普遍的“走高”趋势,人才的任用已掉入“人才高消费”的怪圈。人才大“拍卖”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由计...  相似文献   

9.
众所皆知,市场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竞争。人力资源是企业最珍贵、最复杂的资源。在当前人才可自由流动、企业和个人均可双向选择的人才流动制度下,企业如何合理配置与使用人才已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从“人才配置”、“激励”、“培养”三方面入手,阐述现代企业如何进行人才管理。  相似文献   

10.
一、实施“四大科技人才工程”,引进、培养、留住科技人才 (一)实施多样化人才引进工程 一要大胆试用推行以研发项目为依托的“带土移植”型,以孵化器为依托的“筑巢引凤”型,以特殊人才为依托的“跨单位兼职”型和以知识技能互为补充依托的“顾问”型等人才共享方式。  相似文献   

11.
赵明 《江苏商论》2023,(8):136-138
当前,中国农村存在人才储蓄量低下、人口文化程度不高、深耕难度大等问题,导致人才“招不来”“留不住”“上不去”。因此,需要完善人才引入制度、人才选拔机制和配套服务;强化人才感情寄托,拓宽人才晋升渠道,提高人才福利待遇;提供人才成长机会,铸造人才职业规划,打造人才成长平台,助推农村经济振兴。  相似文献   

12.
劳伦 《国际市场》2004,(2):55-55
长期从事“猎头业”的科科迪罗斯慧眼独具,善于发掘人才,他从加州硅谷向美国许多一流的大公司如“施乐公司(Xerox)”、“IBM”、“通用电器公司(General Electric)”等举荐过大量精英人才。就特色人才方面来说,科科迪罗斯是成功的,但他举荐的不少人才却在面试过程中或面试后就遭淘汰。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是《天下无贼》中黎叔说的。对于企业来说,人才很重要。那么,“年轻”的中国物流企业又将怎样“苦炼”人才,应对新的挑战呢?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是贺岁片《天下无贼》中的经典台词,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企业因人才而兴。对急需人才而发展的企业来讲,怎样用好人才、如何留住人才是首先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就象企业的“企”字一样,用不好人才、留不住人才的企业也会因人才而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判断人才的生命周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也是“产品” 既然有人才市场,故广义上人才也是一种“产品”,只不过主体为人而已。人才相对于企业而言,也有其“产品生命周期”,它包括人才可能在企业服务的时间,其间的周期规律,人才的成长性等。在选聘及管理中充分注意这一点,对企业的人才布局、人才使用都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需要判断的是人才在企业可能的服务年限。这要从其动机与职业忠诚度来观察:是想做个跳板,或是一时找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河北省在“两高”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方面已经初见成效,而如何留住和利用“两高”人才,则成为政府、企业和相关学者们的研究重点[1]。本文从激励角度出发,依据成就需要理论,结合我省产业结构和“两高”人才特点,提出了关于“两高”人才激励的相关措施,为全省各界留住和利用“两高”人才,促进我省进而为促进我省经济建设和产业升级提供意见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独立董事除了经济学家,就是饱学之士,他们是“济世人才”呢?还是先“济己”再“济世”的人才呢?  相似文献   

18.
人才尤其是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作为推动科技进步的中坚力量,受到国家和地区的高度重视。如何激励“两高”人才以获取竞争优势,成为国家和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两高”人才内涵和激励要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两高”人才发展的激励对策。  相似文献   

19.
奖项     
<正> 第八届“中创软件基金”评选揭晓 日前,第八届“中创软件基金”评审会议在山西太原举行,4位杰出青年软件人才从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本年度“中创软件人才奖”。中创软件于1995年就出资设立了“中创软件基金”,它包括两部分:一是“中创软件人才奖”;二是资助软件学  相似文献   

20.
加入WTO后 ,我国企业将面临着更大的竞争。面对外企与我国企业间的人才争夺战 ,如何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 ,有人提出了诸如“孵化器”、“谈判工资”、“期股”等方案 ,这些方案经过改进后可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