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江苏省内人民银行各县(市)支行与其市中心支行的网络互联是通过专线经中国电信的x.25分组交换网实现的,没有其它备份线路,一旦线路或路由器出现故障,电子联行、银行信贷登记咨询、货币发行管理等业务系统就不能与中心支行的业务系统实现正常通信,这不仅会影响本行业务工作的正常进行,甚至可能会影响上级行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首先想到的解决方法是,购买一个路由器作为备份路由器,再租用一条其它方式的远程连接线路作为备份线路,这样的备份设备费用至少15万~2万元.如果采用Windows 2000 Server(或者Windows NT Server 4.0),使用其免费提供的请求拨号路由服务,就能实现临时应急备份路由.下面对Windows2000的请求拨号路由及其安装配置做一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2.
保护局域网内服务器的安全,是人民银行县支行科技工作的重要方面之一。由于内联网已经实现全国联网,因此局域网内服务器被侵入的几率也相应增大。就目前人民银行县支行网络情况来看,由于业务系统较少,分配的网段小,因此服务器的安全措施应着重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3.
为确保资金、信息安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从根本上解决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和通讯质量等突出问题,人民银行株洲市中心支行作为湖南省人民银行系统市县支行网络改造的试点行,于2004年8月圆满完成了市县支行改造项目。考虑到网络安全和加强网络管理的需要,从提高网络运行的效率和节省投资出发,各县支行采用国产网络设备实现到中支的“路由器-路由器”网络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由于近年来人行县支行人员调入受到很大的限制,人手十分紧张,硬件、软件、培训和安全管理等等往往是科技人员一肩挑,同时还要承担其他业务工作,因此,支行科技人员常常抱怨事情多且杂、压力大、工作难做。面对这种情况,支行科技工作应从规范管理、提高效率上下工夫,使科技、安全和业务三者都不误,三者都做好。  相似文献   

5.
高波 《华南金融电脑》2005,13(2):102-103
随着金融电子化的迅猛发展,人民银行系统内部的网络运行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各级中心支行先后升级了自身及辖内网络系统,取消原X.25分组交换网,而县支行使用2M光纤专线与中支连接,速度由9.6K提高到2M,信息传输速度提高200多倍,开放了原来由于大量占用网络带宽而无法正常使用的业务系统,完全满足了日常办公的需要。各支行直接采用光终端机与中支连接,县支行取消了路由器,整个中支及各县支行形成一个大的局域网,以前只能在本支行局域网中实现的功能现在整个中支都可以使用,  相似文献   

6.
加强代理业务监督管理,维护国库资金安全高效运行,是人民银行国库监管工作的职责所在。大庆市中心支行在对商业银行代理国库业务监管实践中,发现其在政策法规落实、业务人员履职、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对上述现象,大庆市中心支行国库部门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对如何强化对商业银行代理国库业务的监管工作提出建议措施,促进基层国库履职提效。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金融业务发展的需要,前不久,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完成了网络升级。在原网络中,广域网采用的X.25不适应日益发展的网络业务对带宽的要求(如IP电话),省内各支行采用的Cisco2509路由器接口较少、CPU处理能力及内存较低,  相似文献   

8.
《金融纵横》2005,(1):38-40
人民银行县级支行有1800多个机构,6万多名员工,点多面广,人数众多,是人民银行加强内控建设的重要方面。近年来,由于央行职能调整,机构分设。业务上收,人员冻结以及疏于管理等诸多原因,县级支行内控建设暴露出不少问题,案件时有发生,影响了央行形象。我们在对部分中支内控制度建设进行调研、对8个中心支行开展内部管理的执法监察和对3个中心支行进行县级支行监督管理机制试点工作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农发行县(市)支行业务经营,无论是传统的粮棉油购销业务,还是拓展的新业务,大多数受到当地经济条件、经营环境、经营规模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要走出经营困境,就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来统帅和指导自身业务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人民银行职能调整以来,国库业务在支行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支行国库业务发展与人员不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支行国库业务在岗位设置、人员配备、制度执行与落实等方面存在较多缺陷,潜在风险隐患日益显现。人民银行支行继续经理国库是目前的最佳选择,应通过支行管理体制改革、业务整合、人员合理调配和流动等措施提高支行国库业务保障能力,同时加强支行国库业务事后监督工作,与地方政府部门建立国库资金风险联合防范机制,提高支行国库资金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