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楠楠 《价值工程》2019,38(27):45-47
德国"工业4.0"代表了德国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体现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新格局。"中国制造2025"是在我国工业高速发展的基础上所制定的发展战略,是中国制造业国际化的重大举措。在"中国制造2025"下,将使中国制造业企业不断转型和提升,在智慧智能化的新时期体现出中国制造业的强大力量,在深入理解"中国制造2025"有关具体政策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制造业企业和职业变化,深入分析产业环境适应"中国制造2025"。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增速下行和结构调整的转型期,20 1 5年5月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了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该规划一经发布就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不少人称“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但是“中国制造2025”要解决中国的特殊问题,其目标是让中国进入工业强国的前列.我们要清楚地看到我国工业的起点,目前尚有很多产业没有解决自动化(从工业2.0到工业3.0是解决自动化),但工业4.0要解决的问题是智能化,所以我们将同时面临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工业4.0",被称作"第四次工业革命",其本质是基于"信息物理系统"实现"智能工厂"."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前三次工业革命,由于历史原因及传统观点的滞后,我国不是主力军,失去了抢占发展先机的机遇.而这一次,我国较早地积极参与其中.按照目前发展形势,如果说未来世界是一个"人体",那么美国是大脑(制订规则,发号施令),德国是心脏(强有力的启动器,想智能化后摆脱大脑成中枢),中国就是四肢(觉醒后鲜活地发展心智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7,(31):60-61
凭借其高效、弹性等特性,云计算逐步渗透至不同行业的不同角落。一个个形态各异,功能各具特色的云平台应运而生。尤其是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各大工业巨头及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们纷纷开始打造具有自身行业特色的工业云平台。在这样的环境中,共享工业云平台集众智、汇众力,在新时代、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中探索着工业云平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7,(24):171-174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战略,实现智能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研究分析工业机器人人才需求、健全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开展了工业4.0战略的深度分析与研究,梳理了工业4.0战略计划与工业机器人人才需求的关系,概括了我国工业机器人使用情况,全面分析了我国工业机器人人才需求。研究探索了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策略,提出了我国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的理念、目标及多角度系统性的培养体系,可展开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5,(36):199-200
数字化制造是"工业4.0"时代的核心,也是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技术,积极改革创新计辅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计辅人才培养质量工程,以适应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文章分析国内外"双证融通"制度,并探讨了高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双证融通"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相似文献   

7.
面对《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战略挑战与历史机遇,基于对中国工业4.0与德国工业4.0的比较与研究,分析和探讨实施中国工业4.0的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构建起一套以信息物理系统应用为特色的研发、服务平台和配套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7,(10):102-103
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等理念的提出,中国的加工制造如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如何实现生产模式的转变?笔者结合从业多年的经验,深入分析当前机械加工行业的现状,提出实现工业4.0,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需要结合中国制造业的实际情况,逐步去实施。  相似文献   

9.
杨娟  张真  王黎明 《价值工程》2022,(21):162-165
智能制造作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不仅是中国制造业变革的核心,同时也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制高点与未来发展方向。德国工业4.0对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对中国制造2025-2035的完善及其在实践中的推进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理念启示价值。为积极推动智能制造发展,中国科协于2020年5月30日推出“科创中国”(1)品牌,并将技术应用案例库项目作为“科创中国”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重点任务之一。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承接了2021年“科创中国”智能制造领域技术应用案例库项目,经过广泛征集、评审,最终300项案例录入到“科创中国”案例库。文章围绕“科创中国”的实施路径,对我国智能制造今后的发展规划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希望可以为“一流”学会的建设作出贡献,同时,对智能制造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0.
王新超 《中国质量》2022,(10):28-32
<正>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开启了以智能制造和网络技术等先进科技引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在新的工业革命背景下,新的制造模式代替旧有的制造模式,质量管理工作也需要做出相应的变更来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本文通过梳理现有的文献阐述了工业4.0的特点,并通过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传统制造的比较,探讨了工业4.0背景下质量管理工作的不同之处,同时针对新形势下质量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提出了适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要闻     
《财务与会计》2015,(12):4-4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包括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等。  相似文献   

12.
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时代大潮之下,以智能制造、无人工厂为主导的制造业升级改革已经来临。新的制造模式需要制造人才知识、技能的同步升级,EMI虚实结合的共享制造系统应运而生。该系统将虚拟仿真技术与柔性制造系统相融合,实现了虚实结合的可视化智能制造实训平台;进而将实训平台接入云端,实现了软硬件实训资源的跨地域共享。  相似文献   

13.
智能制造是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中国制造2025"提出实现智能制造。衡水"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大幅度发展智能制造,促进产业升级转型。  相似文献   

14.
微博互动     
《中外管理》2015,(2):15
@中外管理杂志:【中国企业别急着学德国工业4.0!】一个德国"工业4.0"概念,在中国市场上又掀起了一股学习德国企业的热潮。相对而言,尽管中国企业对这个概念的认知迟了两年,但其在中国市场的反响,似乎超过德国本土企业。中国企业应把德国企业最传统的东西学会,这比盲目学习"工业4.0"更重要。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新的工业制造阶段,德国提出工业4.0,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这些国家战略将主导工业后续发展。文章通过列举中外不同航空企业质量组织的设置,分析了不同设置的理念和起到作用的效果,提出了如何落实质量责任、有效管理人员和开展好检验基础工作是考验质量组织设置的要素,最终提出质量组织设置的想法。  相似文献   

16.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大力加强工业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前我国企业落实十三五规划,弘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文化理念及国家繁荣强盛的基础工程之一。  相似文献   

17.
数据爆炸式增长,工业4.0、"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的相继提出,使得我国制造业由"制造"向"智造"转变.文章从智能制造入手,以构建数据共享平台为切入点,探究钢铁企业S集团如何在钢铁行业复苏回暖的过程中,依托数据网络模型构建一个全产业链的数据共享平台,从生产、采购、销售三大核心环节入手,重点分析数据共享平台中如何优化流程处理,实现数据实时监控与预判,挖掘隐性的、动态的数据信息,实现信息交互共享,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  相似文献   

18.
"先进的机器,完美的规划、熟练的工人,出色的经理,这一切保证了我们的巨大成功……根据我们铁厂的经验,我们知道精确的会计制度意味着什么.在生产过程中,原料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都有员工进行核对,没有比这种做法更能提高利润的了."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在回忆录中的这段话,生动地诠释了成本管理对于工业2.0时代企业发展的巨大价值.时光如白驹过隙.如今,当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步伐日益坚定,成本管理又成为企业家们所必须攻克的难关.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期间中国工业经济呈现逐年下滑态势,特别是2015年作为"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工业经济增速更是创出自1992年以来的最低。工业经济呈现出的加速下滑态势表明我国工业经济已经从"旧常态"进入到"新常态"的判断还为时过早,稳定均衡的工业经济"新常态"现在还只是一个愿景。而工业经济产业结构和地区分化是工业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动力正在转换的一种表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战略是我国工业战略布局的突破口,这也是2015年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综合判断,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在5.5%左右,月度波动区间位于4.5%到6%之间,工业经济还处于持续探底阶段。2016年,只有真正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才能逐步形成实施工业强国战略的有效机制,从而加快推进工业增长动力转换,尽早实现工业经济增长的筑底成功。  相似文献   

20.
<正>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要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中国制造2025"将成为中国制造业未来十年发展的纲领性规划。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已有20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有几十种产品的出口占全世界出口总量的70%以上。可以说,全世界人民都在享受着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中国制造提高了世界人民的福社,也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