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荷兰农地非农化中政府的强势角色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荣 《中国土地科学》2009,23(12):69-74
研究目的:分析市场经济体制下荷兰政府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积极参与市场运作和强势控制市场的原因,及其对转型期的中国农地非农化改革的借鉴意义。研究方法:流程分析法和归纳法。研究结果:通过流程分析归纳总结了荷兰农地非农化过程中政府、农民、私人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行为选择。研究结论:荷兰在土地产权设置、土地规划体系、土地市场运行和政府参与市场的作用等方面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验证土地市场发育对农地非农化的作用方向,估算其对农地非农化的作用。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面板数据模型相结合。研究结果:(1)全国土地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90%以上省份处于转型期土地市场经济阶段;(2)土地市场发育与农地非农化之间呈负相关关系;(3)1999 — 2005年,全国因土地市场发育而得到抑制的农地转为建设用地数量为25624.79 hm2,占农地转为建设用地总量的1.76%,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对于农地非农化的抑制作用还不高。研究结论:缓解农地保护压力的制度供给和政策调整可从两方面开展:(1)提高拍卖出让方式比例,出让方式由低市场化方式向高市场化方式转变,提高土地市场化水平;(2)加强土地市场法规建设、规范土地市场,促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农地保护补偿机制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阐述加拿大农地保护补偿机制,为当前中国正在探索的耕地保护补偿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分析加拿大农地保护补偿机制,从而得出对中国农地保护补偿机制的启示。研究结果:加拿大农地保护补偿机制统筹考虑农户、农业和农村,逐步建立了保障农民权益和适应国内外市场的补偿机制。研究结论:可借鉴加拿大农地保护补偿机制并结合中国的制度环境,转变补偿理念,健全补偿机制,提高补偿方式的多样化、专业化、动态化与梯度化,完善补偿法规,为完善可持续发展农地农村经济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考察政府不同干预行为对农地经营权流转价格扭曲的影响效应,为完善农地生产要素配置及优化农地市场内外环境等提供政策建议。研究方法: Binary Logistic模型。研究结果:(1)当前农地经营权流转价格本应反映承包地利用产生的经济效益,由土地要素投入产出品的边际收益价值所决定;但受市场机制不完善、乡土伦理规范等多重影响,农地实际流转价格与要素价格间产生差异,表现为农地经营权流转价格扭曲。(2)政府不同的干预行为对农地经营权流转价格扭曲产生差异化效应。政府主导流转的直接干预模式会引起流转价格的高价扭曲,而通过构建流转交易平台、提供补贴等政策间接干预会缓解流转价格的低价扭曲。(3)对土地的经济诉求和保障诉求是造成流转价格扭曲的重要原因。研究结论:农地经营权流转价格的形成应交予市场,政府应避免直接干预造成价格的人为扭曲,可通过土地流转中介组织或补贴政策来间接培育优化农地市场交易环境。  相似文献   

5.
美国农地保护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数十年的探索与积累,美国农地保护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美国农地保护的方法与措施大体可分成四大类型:法律法规调控型、激励机制型(市场经济手段)、政府参与型及其他配套型。美国农地保护的突出特点:(1)保护的方法多样,体系完善,具有互补性和互换性,在保护的同时注意保护农地所有者的合法利益;(2)特别注重公众的参与性;(3)美国的农地保护成功之处在于使土地所有者和农民都能成为受益人。文章在借鉴美国农地保护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农地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总结美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方式和特点,对美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机制进行分析,为中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提供借鉴意义。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美国土地交易和土地立法实践形成了美国农民土地权益“三层次”保护机制,即美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机制价值层、机制制度层、机制实体层。研究结论:美国农民土地权益“三层次”保护机制对中国有借鉴作用;中国应建立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机制价值层;加快颁布实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完善中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机制制度层;发展集体经济组织,创新中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机制实体层。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为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从制度、经济与文化三个层面分析农地流转治理结构的转型逻辑与区域差异。研究方法:逻辑演绎法,Biprobit模型。研究结果:(1)促进农地流转从关系治理向契约治理转型的核心驱动因素是产权的界定与实施、流转租金的上涨和人情往来的减少。(2)农地流转治理结构及其转型逻辑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和西部地区更偏向契约治理,中部地区更偏向关系治理。在驱动因素上,东部地区较高的流转租金和完善的土地流转服务是主要的转型驱动力,中部地区的人情文化传统较深,阻碍了农地流转的市场化转型,西部地区的土地确权颁证率较高,发挥出了明显的确权效应。研究结论:(1)完善的农地产权制度是农地流转市场的基石,不仅要保障产权明晰,还要构建有效的产权实施机制;(2)经济利益是驱动农地流转市场转型的重要因素,要促进农地价值形成合理的价格参照系;(3)文化观念是农地流转市场转型的重要支撑,要协调好市场观念与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4)需因地制宜地推进农地流转市场转型。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地信托中的权利失衡与制度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中国农地信托制度对农地所有人实行偏向性保护,直接导致农地信托制度运行中的权利失衡,需要对现有权利进行重新配置。研究方法:法律实证分析、比较分析、法律解释。研究结果:(1)中国当前农地信托中存在权利失衡现象;(2)农地信托权利失衡的原因在于立法对信托人的过度保护;(3)农地所有权、自主管理权和收益权的分离运行是实现权利重构的方向。研究结论:中国农地信托应当在信托财产独立的前提下,将农地信托人主体权利从控制性转向监督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赤壁市实地调研,总结农地流转的基本情况,发现在农地流转市场中政府缺位以及越位,政府定位不明使农地流转市场的建立障碍重重。经分析,相关法律缺失、农地产权关系不明晰、市场与政府之间关系不清、中央和地方委托代理关系中目标不一致是政府行为失范的原因。提出政府应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并做好农地流转市场服务工作,建立农地流转市场价格体系并加强对农地流转市场交易价格的管理,适当借鉴城镇土地市场建设和城镇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经验并努力培育农地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10.
建立开放、竞争、城乡统一而有序的土地市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为建立开放、竞争、城乡统一而有序的土地市场构建政策框架。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政策分析法。研究结果:(1)转变政府职能,由市场取代政府成为土地资源的基本配置者;(2)进一步完善土地产权制度,明晰和平等保护集体土地产权;(3)允许集体土地进入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开放、竞争、城乡统一而有序的土地市场;(4)改革土地征收制度,缩小征地范围,给被征地者公平补偿,执行合意、公开的征地程序。研究结论:建立开放、竞争、城乡统一而有序的土地市场是推进土地资源配置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乡一体土地市场制度变迁路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目的:研究中国城乡一体土地市场制度变迁的方式及路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制度分析法,博弈分析法等。研究结果:制度变迁的初始阶段中央政府为"第一行动集团"推动制度变迁,成为制度的供给者;第二阶段地方政府发现潜在收益并转换角色变为"第一行动集团",第三阶段农民等非政府利益集团成为行动集团推动变迁。研究结论:中国城乡一体的土地市场制度变迁在初始阶段须由中央政府推动,并在政策法规的修订完善、改革征地制度、创新公共财税体系、制定城乡一体土地市场管理办法和规则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以此全面启动和推动城乡一体土地市场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建设用地挂钩指标交易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建设用地挂钩指标交易是解决经济建设与耕地保护矛盾的一个创新,但目前面临指标的"落地困境"与"供给困境"。研究结论:建议在允许集体所有的规划建设用地流转的基础上,把规划建设用地流转与指标交易结合起来统筹考虑。  相似文献   

13.
耕地保护中农户行为国内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综述近年来国内有关耕地保护中的农户行为研究。研究方法:文献比较法。研究结果:从耕地与农户间的关系、影响农户耕地保护行为的因素、影响因素驱动下的农户行为结果和激励农户耕地保护行为的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归纳与分析。研究结论:正视农户行为对耕地保护十分重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耕地保护政策,必须认真对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农户及其行为。  相似文献   

14.
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农地城市流转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从微观角度分析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农地城市流转价格的影响因素,分析各因素的影响路径。研究方法:指数函数模型定量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随着征地地块面积的增大,地价也增大,而用途对土地价格的影响与在城市土地市场出让过程中对土地价格的影响不一致,政府的期望对征地价格有正向影响。研究结论:从微观角度对农地城市流转价格影响因素分析是可行的。目前中国征收集体土地市场虽然主要是政府定价,但随着征地制度的逐步改革,征地补偿逐渐引入市场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微观手段调控征地市场。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检讨主流征地制度改革观点存在的问题。研究方法:文献法和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公共利益泛化是地方政府违法成本—收益分析后的理性选择;严格意义的公益征收条件下,产值倍数法测算出的补偿水平并不必然低于土地所有权价值;将土地的社会保障价值纳入征地补偿标准客观性差,与现行法律兼容性差;土地换保障既不能为征地补偿提供客观标准,也无法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论:客观征地补偿标准缺失条件下,地方政府与被征地农民逐利动机促成的逆向激励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团结。推进征地制度改革首先要构建并行于公益征收的非公益建设用地供给制度;其次应当让市场发挥定价作用,为地方政府与农民利益博弈提供客观的价格参照。  相似文献   

16.
基于忠县农户调查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需求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目的:从意愿角度揭示农户对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需求的影响因素,为构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提供建议。研究方法:农户调查法,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户经济补偿需求意愿存在较大差异;耕地利用比较效益、家庭人口数、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耕地保护意愿指数、经济补偿期望值、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户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需求影响显著。研究结论:构建重在保障农户权益的经济补偿机制势在必行,必须从补偿区域、补偿对象、补偿运作、补偿来源等方面创新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7.
耕地保护补偿的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分析耕地保护补偿中的价值分配调整,为补偿标准核算和补偿模式设计奠定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耕地资源配置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是建立补偿机制的原因,耕地保护补偿是通过重新调整耕地价值分配、使耕地价值的外部性内部化的过程,其基本思路是"公平优先、效率跟进"。研究结论:根据福利经济学的边际生产率分配论以及外部性内部化的基本原理得到耕地保护补偿的三大基本条件,确定补偿提供者和接受者的依据是外部性的提供或接受情况;耕地保护主体的机会成本损失是补偿额的下限,而耕地为其他社会成员提供的正外部性价值应是补偿额的上限;应根据各地的占地压力实际进行梯度化补偿,对占地压力过大或过小地区进行补偿是不经济或没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在中国耕地保护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借鉴国际环境法学中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探讨此原则在中国耕地保护领域中的运用。研究方法:运用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结合中国耕地保护的具体实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耕地保护是全民共同的责任,但由于中国耕地保护外部环境的非均衡性和耕地保护机会成本损失差异决定了耕地保护的责任又必须是有区别的。同时,耕地保护共同但有区别责任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共同责任是该原则的基础,区别责任是对共同责任的限定,是贯彻该原则的关键。研究结论:为了使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在耕地保护中得到更好地运用,在界定耕地保护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范畴基础上,提出了三大保障措施:(1)耕地保护区域的合理划分及其建设管理;(2)以耕地保护为契机,建立区域之间的协作与联动机制;(3)构建耕地保护外部经济效益的补偿机制,保障耕地保护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基于对河南省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思考和研究,期望通过制度创新更好地促进补偿机制发挥作用。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和描述性研究法。研究结果:目前耕地保护补偿工作的重点是建立激励性补偿机制,从目前国家和地方的财力分析,单纯以经济补偿方式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不能成为落实耕地保护的主要措施。研究结论:考虑地区发展定位是促使补偿机制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确定与发展水平适应的补偿标准能够调动保护耕地积极性,拓宽补偿方式来弥补资金和实物补偿成效不足的问题,建议在粮食主产区以国家补偿为主开展试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