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熊锦秋 《董事会》2023,(7):10-11
<正>监管部门可依照《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强化对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认定,此举将有利于追究实际控制人“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等刑事责任以及相应的民事责任据媒体不完全统计,2023年上半年有5名上市公司董事长、实际控制人或法定代表人被逮捕,数量超过去年全年;还有10余名上市公司“一把手”被查。有些上市公司“一把手”被查是由于个人问题,多数则与上市公司有关联,比如违规披露、内幕交易、操纵自家股票、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等。  相似文献   

2.
张久 《汽车与社会》2014,(33):66-71
那天下午,下了飞机走到首都机场T3航站楼出口时,有两块不同品牌车企接人的牌子。一块是某豪华品牌,只见举牌的是模特儿般的姑娘,毫无表情地脸配着一套浅色裙装,与身边所有迎接亲友的人所着的秋冬装都不搭界。  相似文献   

3.
在特定的政策环境和不健全的市场环境下,中国上市公司具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存在典型的异常优序融资现象,这种现象使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融资负效应;控制人主导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形成的主要特征,控制人剥夺其他投资者利益是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主要特点,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国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应从强化公司治理入手,以制衡控制人的权力为着眼点,将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建设作为治理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4.
一根火柴棒份量极轻,但一根火柴棒可在瞬间将人一生积累购买的房子和财富烧毁。垒一百万张骨牌,需要一个月时间,但要倒牌却只需要十几秒钟。由火柴棒和骨牌现象,我想到做人,一个人从小到大,为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不仅家长、亲友、  相似文献   

5.
杨云高 《董事会》2007,(5):43-44
7人董事会中,独立董事占了4名,这在国内独树一帜。中联董事会的执行董事仅詹纯新一人,这在国内上市公司中也非常罕见  相似文献   

6.
独董的力量     
《董事会》2013,(5):48
在现有规制框架和资本市场环境下,如何立足自身实际、务实创新,有个性、可持续地充分发挥独董作用,提升董事会的效用,成为摆在上市公司面前的一道重大考题。在上市公司协会倡导、推进的上市公司独董最佳实践征集过程中,不少法人治理规范高效、尤其是独董履职机制个性化创新的优秀企业让人印象深刻,更有不少敢于坚守底线、善于谋断行权的独立董事集中涌现,这给上市公司提供了一次难得的互学互鉴、激励提升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杨芳 《董事会》2020,(3):66-66
国内的监管政策已经很多,也相对完善,未来的重点应该放在执行和细化上。在向着注册制行进的路上,我们缺的不是制度,而是守规矩的上市公司操盘者和理性的投资人,要让这些制度落地,持续的教育和监督才是最重要的《证券法》去年12月修改;证监会2020年系统工作会议提出启动公司治理专项行动,要以实际控制人等"关键少数"为重点。关键少数这个词,自2015年"两会"期间习总书记提出之后,成了各行各业监管部门的热门话题。对上市公司而言,关键少数就是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董监高,核心是实控人。危害上市公司最大的,是实控人把上市公司当提款机,掏空上市公司资产,而资金占用、违规担保、内幕交易、财务造假等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黄明 《董事会》2009,(9):86-88
我国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实施近八年,是受到诘难最多的一项制度安排,指责独立董事“独立不懂事”、“懂事不独立”或“既不独立又不懂事”之声一直不绝于耳。独立董事究竟是代表广大中小股东利益,对上市公司高管、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进行监督的“牧羊人”,还是仅为上市公司开拓社会资源、沟通政府关系的“导盲犬”?  相似文献   

9.
向坤 《董事会》2013,(12):92-93
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将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看成官员政绩的重要来源,一些人甚至将上市公司看成了牟利的来源。投行在工作中常常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如何应付各路希望从上市公司中得利的人马。  相似文献   

10.
张睿开 《董事会》2023,(7):74-75
<正>2019年12月修订的证券法新增第六章“投资者保护”,2022年4月11月证监会印发《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自2022年5月15日起施行。《指引》实施一年来,对加强和规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促进和改善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尊重和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指引》在细化和强化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以及董事、监事、  相似文献   

11.
曾陪一位亲友到几家医院求医,耳闻目睹,发现就医路上的几种“陷阱”。  相似文献   

12.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上市公司之所以成为上市公司,自有其一套规范。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和规定,对自身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规范和完善,是上市公司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扬子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自1998年上市以来,注意了公司的规范运作。结合自身的实践,他们认为,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必须在规范关联交易、加强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完善监督和制约机制、提高上市公司管理者素质四个方面抓好落实。 许多公司为了适应上市的要求,在重组时都进行了程度不同的剥离,进人上市公司的大部分是优良…  相似文献   

13.
借壳上市,是指上市公司的母公司(集团公司)通过将本要资产或产权售子(注人)上市公司.实现母公司的上市。其基本思路是,在各方面条件受到限制的情况下,集团公司或某个大型企业先将一个子公司或部分资产改造、改组后上市,从而得以规避现行的股票发行上市额度管理,并使上市公司以适当的发行市盈率顺利上市。一、借壳上市的主要模式目前,国内企业借壳上市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集团公司将现有子公司(或直属项目)的大部分股权转让给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获得对该子公司的控股权,简称为“控股权转移”模式此方式对于上市公司来说…  相似文献   

14.
何玉梅 《董事会》2013,(6):12-12
阳光明媚的五月,一年一度的中国上市公司"金圆桌奖"成功落下了帷幕。这一届的参评公司超过任何以往,参会人数也创下了历史记录,这个现象多少让人感到有些意外,但似乎又在情理之中。意外在于,很多中国上市公司把公司治理当成一种"面子工程"和合规工具,所以对董事会建设的最高奖项——"金圆桌奖"一直都缺乏热情。  相似文献   

15.
趋势     
《董事会》2011,(7):10-11
严格内幕人登记管理制度 1止监会6月15日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建立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的规定(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首先明确了上市公司在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过程中的角色,即上市公司应当建立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建立档案。  相似文献   

16.
漂亮的财务报告显示,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与股票指数上涨相得益彰。最近一些学者声称,5000点的中国股市比1000点的中国股市更健康。尽管很多人对这种观点嗤之以鼻,但从最近披露完毕的A股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上看,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与中国股市的疯狂上涨也有些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7.
专家透视     
中国“公司治理”存在六大问题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民营企业发展论坛”上指出,中国的“公司治理”现存诸多弊端,可归纳为六大问题:一是股权结构不合理。上市公司大部分股权仍由政府持有,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占了全部股权的54%,第二大股东的持股量与第一大股东相差悬殊;有国家背景的董事在董事会中占绝对优势,平均占董事人数的75.5%。二是“授权投资人”制度。党政领导机关完全授权“授权投资机构”控制上市公司,不利于上市公司新体制的进一步完善,而且“授权投资机构”与上市公司关系不明晰,使母公司“掏空”上市公司的…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效益滑坡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上市公司平均盈利能力和水平呈现出一种逐年下降的趋势。从上市公司的年报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每股平均利润一年比一年低,股东权益的回报率也一年不如一年(见表1)。与此同时,亏损企业数量和比重却在不断上升。表1上市公司历年盈利指标比校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上市公司数量(家)(53)(175)(280)(303)(504)(708)(815)每股收益(元)净资产收益率(%)0.2311.150.3514.720.3513.190.2410.660.239.340.259.820.207.79  注:括号中数字为相关年度样本的上市公司数,包括相关年度以前的上市公司。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上市公司年报…  相似文献   

19.
数字·传媒     
《IT经理世界》2010,(17):20-20
1《经济学人》2010.8.19黯然失色的上市公司 19世纪中期,上市公司的崛起取代了此前主导商业领域的私人合伙制和特许经营公司。如今,私人合伙制和国有企业卷土重来。世界上市值最大的三家银行中有两家是中国的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20.
陈九霖 《董事会》2023,(12):14-15
<正>建议监管机构制定上市公司“吹哨人”制度建设细则,指导上市公司建立涉及实控人与董监高人员诚信的在线建言和举报通道,并实行10%~30%的阶梯制奖励政策当下,一些上市公司及主要股东、管理团队的不诚信行为损害了投资人的信心,对股市造成不利影响。诚信是立世之本。对企业尤其是对上市公司而言,诚信是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企业无信,难求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