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去年,财政部颁布了全国统一的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2001》。打破了以往分行业、分企业组织形式制定会计制度的格局,对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统一性和有用性起着重要作用。此次改革,突出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会计核算一般原则方面新企业会计制度在原有的12条一般原则基础上,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某一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重于其法律形式。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例如:预计…  相似文献   

3.
李冬梅 《活力》2014,(6):59-59
会计核算是供水企业最根本的工作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所以谨慎性原则应用在企业会计中有着关键作用,它能够防止企业在统计资产收益上夸大虚实,还能保证会计提高真实有效的信息保证用户的利益以及企业的利益。供水企业在针对会计素质方面要进行综合审定,要能合理应用及充分了解谨慎性原则观念,有效杜绝一切会计危害三方利益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浅议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和风险的日益加剧,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成为必然,它为企业防范经济风险采取一些会计方法提供了政策依据。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39项新企业会计准则。在新准则中,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较2001年度的旧准则有很大改变,本文对谨慎性原则在新准则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规范企业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及相关信息的披露,财政部于1999年6月28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填补了我国会计规范的一项空白,并充分体现了会计处理的谨慎性原则,其实施必将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降低会计报表风险,更利于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服务。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原则),是指在会计处理时谨慎小心,尽可能选择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并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该原则在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活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一、在会计确…  相似文献   

6.
鲁千霞 《财会通讯》2005,(11):43-43
1、不确认债务重组收益。在债务重组会计处理的一般原则中明确规定:无论是债权人还是债务人,均不确认债务重组收益。债务人以低于应付债务的现金资产或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时,其差额不得计入重组收益,而应计入资本公积;债务人以高于应付债务的现金资产或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时,其  相似文献   

7.
谨慎原则又称稳健原则,是指对于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人们在会计处理上应持谨慎的态度,充分估计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也就是说,凡是可以预见到的损失和费用都应予以记录和确认,而没有十足把握的收入则不能予以记录和确认。在我国, 1992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及分行业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对谨慎原则的应用作出了规定,如允许计提坏账准备,有些行业固定资产折旧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以及允许存货核算采用先进后出法等。 1998年以来,我国陆续颁布了股份制企业会计制度和十项具体会计准则,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8.
章卫东 《广西会计》2002,(11):28-29
谨慎 (稳健 )性原则是指会计人员在对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 ,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 ,估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 ,是以谨慎的态度去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 0世纪 30年代以来 ,谨慎性原则在国外是一项“占支配地位的会计原则”。我国 1992年首次明确提出了谨慎性原则 ,其后在陆续出台的具体会计准则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一、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谨慎性原则的体现1 对资产重新定义。新《制度》将资产定义为“过…  相似文献   

9.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十八条规定: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这实际上就是指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所要遵循的谨慎性原则。本文试图探讨一下谨慎性原则的涵义及其在企业会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王海燕 《活力》2006,(2):91-91
一、谨慎性原则的含义及优越性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它同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一样是一项起修正作用的基本原则。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应该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少计负债或费用,不得设置秘密准备。简单地说就是:对没有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加以估计,并予以确认,而对可能发生但还没有发生的收入和收益,则不能提前确定。  相似文献   

11.
钟齐整 《会计之友》2007,(9S):64-66
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企业难免会遇到许多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为了防范这些风险对企业正常经营造成的不良影响,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新《企业会计准则》在很多方面都强调和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严格要求企业不得抬高资产或收益,也不能压低负债和费用。本文从十个方面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13.
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谨慎性原则亦称稳健性原则,西方财务会计对谨慎性原则的解释为:“不预计利润而预计所有损失”,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对谨慎性原则的定义为:“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从整体上讲谨慎性原则是实现会计信息客观真实的重要保障,也是会计人员在实务中发挥个人职业判断所应遵守的重要原则,新企业会计准则对此的运用更是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4.
罗磊  李冬 《财会通讯》2004,(8):41-41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于1998年1月1日颁布的《国际会计准则(IAS)第33号——每股收益》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而我国在2002年11月由财政部起草并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每股收益》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准则“意见稿”)尽管从形式到内容上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协调一致,但在谨慎性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杜俊锁 《企业导报》2011,(5):136-138
新准则体系扩大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范围,首先新准则体系在会计确认、计量和财务报表结构方面确立了资产负债表观的核心地位,实现了由收入费用观到资产负债表观的回归,其相关的要求从理念上也反映了谨慎性的要求,突出了谨慎性的重要作用;在具体准则中这一原则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贯穿于会计实务的各方面。本文通过对比就谨慎性原则在新准则中新的体现按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的确认计量分别作以阐述,对如何正确运用这一原则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浅析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谨慎性原则的经济起源和内涵,分析了谨慎性原则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一项重要原则,一方面它能避免虚增资产和夸大利润更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另一方面,在运用该原则时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随意性,经常与其他会计原则发生冲突,甚至为粉饰财务报表留不了空间.如何趋利避害.值得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财政部新颁发的企业会计制度,从200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是继1993年我国实施“两则两制”后,会计核算制度的又一次重大改革,为提高我国企业的会计信金流量,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实现会计的国际接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新会计制度充分借鉴了国际会计惯例,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尤其在谨慎性原则的贯彻落实上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本文就谨慎性原则在本次会计制度改革中的体现和运用谈一些看法。一、在对会计要素的定义上贯彻了谨慎性原则重新对会计要素进行了严谨定义,使其反映的会计信息更加符合经济真实。原来…  相似文献   

19.
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正确理解与应用谨慎性原则十分重要.分析了谨慎性原则的含义,介绍了谨慎性原则在中国会计核算中应用的必要性;阐述了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体现,同时运用实例说明谨慎性原则的具体应用,并指出了谨慎性原则在中国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中采用的重要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在遇到某一会计事项的时候,在不影响真实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采用不高估资产和收益、不低估负债和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体现在了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全过程,要求会计报告尽可能提供真实全面的会计信息。本文就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