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全新的文明,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而达到的一种全新的文明建设形式,更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本文通过对公民生态文明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与生态环境质量息息相关"。贯彻十八大精神就要紧紧围绕美丽西藏建设,把保护环境、保障安全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调整与改善消费资源结构,尽量减少资源开发利用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切实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能力,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为广大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顺应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西藏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4.
文章论证了社会主义制度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保障;阐述了当前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只有从法律政策机制、道德教育机制和国际合作机制等方面不断完善方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7.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平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番的目标。这个小康中国的发展是科学发展,即在建设目标上,既要建成小康中国,也要建设美丽中国,使两者成为科学发展的两翼,两翼齐 相似文献
8.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本文就南京市建邺区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专题研究,在解读成功经验和主要做法的基础上,通过深入思考,提出在更高标准、更高层面上探索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推进国家级低碳生态智慧城建设。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的背景、内涵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重大创新,是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提出的更高要求。生态文明建立在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基础上,是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一种新的文明,是人类迄今最高的文明形态。为了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第一,要树立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文明观;第二,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三,要坚持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四,要建立健全生态法律制度体系;第五,要坚持国际合作的原则,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是对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结和升华。建设生态文对传统工业文明的科学扬弃,是对我国发展困境的重大突破,是对群众生态诉求的积极回应,是对国际形势变化的主动出击。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包含丰富的观点,提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条件,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最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此外,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中还初步具体地提出了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雏形概念.在今天我国大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将为我们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启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在经济快速发展、沿海城市群不断扩张而资源日益减少的现状下,海洋生态面临挑战、海洋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在对我国海洋生态与经济现状等方面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江苏省海洋经济发展、科技投入、海洋生态现状以及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机遇,针对江苏省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依据国家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提出江苏省海洋发展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方法,为实现江苏海洋经济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海洋环境系统和海洋事业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正> 一、生态产业在海南特区社会、经济中的地位 1.生态产业的概念及其结构体系。生态产业是以生态学基本原理为指导,以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的规律为依据,以“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为目标,以生物为劳动对象,以农业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为劳动资料,以生物科学为劳动手段从事生产活动的产业经济部门。 相似文献
16.
18.
19.
论城市化与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而产生的一种现象,是指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一个国家的人口逐步由农业人口占多数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由居住在农村占多数转变为居住在城镇占多数;该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农业社会转变为城市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是一个国家经济形态的重大变化,也是一个国家社会结构的根本变革。20世纪后半叶,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引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向城市集聚,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