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凡 《商场现代化》2007,(3Z):272-273
2006年开始实施的新修正《公司法》认为,公司是否对外提供担保归根结底是公司自己的事情,公司作为独立法人有权利决定是否对外提供担保,只要确保对外担保是公司章程或者决策权力机构——股东会和董事会的真实意思,法律将尊重公司法人的独立意志。新《公司法》的态度,与近年来学界和实务界对待公司对外担保的“封杀”态度大相径庭。由于证券市场上骇人听闻的“提款机”式担保和“担保黑洞“现象,不但催生了证监会的“限制担保令”——“61号文件”和“56号文件”,而且在学术界也出现了限制甚至禁止公司对外担保的呼声。人们希望新的《公司法》能够在限制或者禁止公司对外担保问题上有所作为,但是《公司法》并没有“顺从民意”,而是按照多数国家的立法惯例将公司担保问题作为公司的内部事务,并赋予其自主决定的权力。  相似文献   

2.
贺赫  刘怡辛 《新营销》2021,(11):30-31,16
一、公司越权担保的认定 (一)公司担保能力的来源 国外理论界对于公司担保能力是否来源于公司章程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对于此争议,我国学理界有学者认为,应肯定公司章程对于公司能否对外提供担保规定的地位,也就是说当法律与公司章程都未规定公司的担保能力时,公司是不能对外提供相应担保的,此情形下是禁止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  相似文献   

3.
外部审计对大股东利用担保对上市公司进行掏空的行为是否发挥了应有的治理作用一直备受社会的关注。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以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为视角,研究了对外担保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的相关性,探讨外部审计的治理效应。研究表明:对外担保越多的公司越有可能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为除控股子公司以外的公司提供担保反应敏感;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为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提供担保反应显著;高风险担保金额越大,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高。  相似文献   

4.
孙文雪 《商场现代化》2007,(29):269-270
公司对外担保的决策主体为公司的董事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决策程序不同,公司对外担保的对象是公司自身之外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公司对外担保的数额受公司章程记载的限制。商业银行在接受公司提供的对外担保时,应从其决策主体、程序、对象和数额等方面进行审查,以防不必要风险的发生。将来物权法的实施会使公司提供的担保物更加多样化,担保物权实现程序也有所变化,银行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商》2015,(36):248-249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公司作为市场经济最重要的主体在经济发展中突显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2003制定公司法到现行2013年修订后的公司法,公司法对公司的治理进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其中作为公司对外担保的问题,新旧公司法也作出了不同规定。旧公司法第60条明确规定"董事、经理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即禁止公司对外担保,新公司法第16条则允许公司对外担保,从新旧公司法的规定变化可以看出国家对公司的担保由过去的限制和管理变更为公司自身的市场行为的准许和认可,但司法实践中,对新公司法规定的公司对外担保的理解和适用,特别是担保合同的效力问题争论不休,且法院就该问题涉诉的裁判也是各不相同,结合审判实际,笔者对公司对外担保效力问题作一分析,鉴于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涉及证监会相关规定,本文所述公司担保不包括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情形,另公司为自己经营所需而作的担保亦不在此文的讨论之列。  相似文献   

6.
我国《公司法》第16条之规定对理解公司对外担保与公司章程的关系,存在诸多分歧。本文认为对其的解释应为:公司原则上有权对外进行担保,不受章程限制,公司章程明确禁止公司对外担保的,公司不得对外担保,但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公司章程对担保金额有限制规定的,超额部分无效或在担保决策程序符合章程修改程序的情形下有效;公司章程规定了对公司对外担保的决策机关的,公司应当遵守,但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公司对"利害关系人"进行担保时,未实行"回避"或者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的,担保无效,但不可对抗善意第三人。  相似文献   

7.
王笑楠 《现代商业》2014,(17):276-277
国公司对外担保制度较之国外立法例而言,处于初步设立阶段尚不完善,且公司法中关于公司对外担保的条款操作性不强,实践中仍存在各式各样问题。纵观我国公司对外担保制度,理论界对公司法第16条的效力、担保债权人的审查义务的标准等问题均存在争议,尚未有统一的认识。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证,能够给立法者在公司法中公司对外担保制度的设置与完善方面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在公司正常运作过程中,严格按照公司法相关规定要求,对于公司对外担保行为,起到更好的规范作用,杜绝违规对外担保产生,保障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 编辑同志:我公司涉及经营国外业务,在国内需寻求担保单位,请问哪些对外担保合同无效?某进出口公司李经理李经理: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9月29日通过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第6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外担保合同无效;(一)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或者登记对外担保的;(二)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或者登记,为境外机构向境内债权人提供担保的;(三)为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外商投资企业中的外方投资部分的对外债务提供担保的;(四)无权经营外汇担保业务的金融机构、无外汇收入的非金融性质的企业法人提供外汇担保的;(五)主合同变更或者债权人将对外担保合同项下的权利转让,未经担保人同意和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担保人不再承担担保责任。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相似文献   

9.
吴章敏 《大经贸》2003,(11):90-91
在对外经贸活动中,设在境外的外贸企业向境外银行借款,境外银行往往要求境内的有关公司、企业、政府对其担保,这就涉外到对外担保是否有效等一系列法律问题.本文选择了一起对外担保合同纠纷案进行评析,希望对外贸企业能起到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在对公司对外担保的效力上做了较大的修改,更加注重公司与股东的自治,自由和民主;明确区分了两种不同的类型的担保,即为公司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提供的担保和向其他企业或他人提供的担保。但是,此次修改也带来的新的问题,对未经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同意的担保合同效力的认定仍有不明确的地方,加重了债权人必要的注意义务。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公司法》第16条之规定对理解公司对外担保与公司章程的关系,存在诸多分歧。本文认为对其的解释应为:公司原则上有权对外进行担保,不受章程限制,公司章程明确禁止公司对外担保的,公司不得对外担保,但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公司章程对担保金额有限制规定的,超额部分无效或在担保决策程序符合章程修改程序的情形下有效;公司章程规定了对公司对外担保的决策机关的,公司应当遵守,但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公司对“利害关系人”进行担保时,未实行“回避”或者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的,担保无效,但不可对抗善意第三人。  相似文献   

12.
公司对外担保的法律效力研究,《公司法》第16条成为理论与实践中探讨的关键,其是否属于强制性规定并不影响实际问题的解决,把违反《公司法》16条的对外担保行为,转化为越权担保行为,就可以迎刃而解,在市场经济运行体系下,把诚信原则放在首位,对外担保对于善意的第三人,都应该予以保护,关键考虑善意的限度在哪里,这涉及股东内部利益与债权人利益价值的衡量,采取对于股东决议以及章程的合理注意义务,都需要认真考量。  相似文献   

13.
对外担保在国有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极为常见,如公司对控股公司、参股公司、关联公司、紧密合作企业之间都可能产生担保行为。经济担保既能保证市场经济运作的正常进行,使企业持续发展,但同时也存在较大风险。避免和降低风险的关键就是规范国有企业对外担保行为,严格控制对外担保风险。  相似文献   

14.
吕炳峙 《现代商业》2011,(33):185+184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逐渐变成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一部分,对外担保一方面为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其中蕴含的风险也是不容忽视。本文针对2011年担保金额超过净资产77倍的深国商展开研究,认为企业过度对外担保,就是给企业自身安置的"定时炸弹"。  相似文献   

15.
龙可 《商业文化》2005,(7):43-43
22575.66万元,是太极实业2005年半年报披露的对外担保的合计数值,该公司上半年发生多笔对外短期借款担保,担保对象集中、发生期间密集为这些担保的特点,然而仔细考察该公司不同期间的报告,却发现疑点重重。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对外担保风险防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鹏 《商业会计》2007,(6):35-35
对外担保在国有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极为常见,如公司对控股公司、参股公司、关联公司、紧密合作企业之间都可能产生担保行为。经济担保既能保证市场经济运作的正常进行,使企业持续发展,但同时也存在较大风险。避免和降低风险的关键就是规范国有企业对外担保行为,严格控制对外担保风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郑维 《商场现代化》2007,(13):306-307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在对外担保中存在许多的问题,产生一系列财务和经营风险。本文从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和其他外部因素三个方面论述了目前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中普遍存在的三个方面突出问题,并力图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和加强担保风险内部控制这三方面找出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问题的治理措施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所引发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而我国现行制度对防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风险方面的规定仍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本文结合我国现行制度的规定,提出了明确“担保金额”的规定,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丰富股东代表诉讼的制度内容完善建议,以更好地防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上市公司子公司对外担保的现象不断增加.本文检验了这一现象背后的理论逻辑.结果发现,在校正了内生性问题后,上市公司子公司对外担保降低了公司绩效,提高了两类代理成本.在区分不同的担保对象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地,子公司对外担保提高了子公司的代理成本,但并未提高母公司的代理成本.子公司担保降低公司绩效的效果对于规模小的企业、所在地区金融市场化程度低的企业以及信贷扩张阶段的企业而言更强.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子公司对外担保并非出于上市企业集团发展的实际需要,而是出于内部人自利动机的驱动.通过安排子公司出面代替上市公司作为担保方并且将代理成本留在子公司,内部人可以逃避监管和资本市场约束,隐性地增加自身利益.本文提供了上市公司集团治理的新证据,对于信用担保以及子公司行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对外担保日益增多,担保总额不断加大,而担保审批跟踪管理较为薄弱,形成现实和潜在的担保风险。企业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是对外担保风险的直接原因。预防和控制风险,金融机构应严格审查担保企业的担保能力;国资委应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对外担保监管,控制对外担保总额;担保企业应谨慎选择被担保对象,完善并严格执行企业担保制度;企业领导层更应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做出科学和具有前瞻性的担保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