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趋向大中城市,特别是向三大都市圈聚集。本文通过对我国城镇体系发展模式探究和对大都市圈模式的分析,认为大都市圈模式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有机契合。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合理建构我国大都市圈,实现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有机转移。  相似文献   

2.
经济整合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标,而大都市圈发展同样是为了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功能。文章通过探讨经济整合和大都市圈发展的功能特征,指出经济整合与大都市圈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即经济整合是大都市圈发展的最终归宿;大都市圈发展推动了经济整合;差异性造就了经济整合与大都市圈发展的特色。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为我们理解经济整合与大都市圈发展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2007-2020城镇体系规划又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打造金义大都市区",作为金义大都市区一部分的小城镇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黄金发展期.文章从大都市圈的形成、大都市圈城市群的规模格局、大都市圈城镇化发展模式几方面分析在大都市圈建设中小城镇发展的丛要性,提出小城镇要搞好规划、培育特色产业、注重创新功能的培育、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来实现新的发展.中心城市与周边小城镇要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分工协作,以建立高水平都市圈.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下半叶,在全球经济恢复性高速增长、经济一体化和信息革命的共同推动下,一种新型城市化形态——大都市圈在世界范围内崛起。大都市圈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世界城市化进程和世界地缘经济格局,在近代城市增长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进入21世纪,我国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进入一个新的转折时期,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不断涌现,城市间联系协作日益紧密。为此,有必要借鉴国际国内城市发展有益经验,培育一批以超大城市为依托,具有显著带动力的大都市圈,引领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努力使富阳成为杭州大都市不缺少的重要功能组团,打响杭州大都市圈内“山水文化名市、现代产业新城、人居休闲胜地”三大区域品牌。[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探寻舟山海洋经济发展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浪潮、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的崛起、海洋经济的兴起以及舟山市经济结构的演变,要求舟山发展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海洋经济基地。[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中国三大都市圈竞争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法国学者戈特曼1957年提出"大都市圈(带)"概念以来,大都市圈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戈氏认为,大都市圈形成的基本条件和标准有五:1.区域内有比较密集的城市;2.有相当多的大城市形成各自的都市区,核心城市与都市区外围地区有密切的  相似文献   

8.
瓯江口区域一体化是构筑温州大都市圈的重要基础,是继续确保温州在浙江新一轮发展的核心城市地位.成为浙南乃至更大区域范围的“领跑”城市的重要保障。[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东方经济》2003,(9):1-1
现在,长三角已经成为一个专门名词出现在众多的论坛、讲座和媒体上,若有提及率排行榜的话,它一定位列前茅。实际上,早在10年前,”长三角“大都市圈发展的构想已经被提出来了。  相似文献   

10.
诸海灵 《浙江经济》2010,(16):46-47
把握温州从“瓯江时代”向“东海时代”迈进的重大机遇,整合周边小城镇和工业开发区,让龙湾真正成为温州大都市圈建设的主角  相似文献   

11.
如果你摊开重庆地图,仔细琢磨就可以发现,重庆地图形状很特别,就象一只正在飞翔的大雁。不信你看,梁平县所处位置犹如大雁的头部,大都市圈犹如大雁的一只翅膀,渝东北部犹如大雁的另一只翅膀,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犹如大雁的身体,渝东南部犹如大雁的尾巴。她张开宽大有力的翅膀,坚毅地向着中国的大西部,展翅飞翔,这使我若有所思,仿佛预示着什么?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质量是以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产业结构优化为基础,以人口非农业化转移和城市空间领域不断扩大为外在表现形式,通过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满足人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的程度.通过对城市化质量内涵的分析,构建了以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生态发展质量以及城乡协调发展质量为一级指标的城市化质量评价体系,并对上海大都市圈7个城市的城市化质量进行分析测度,发现上海大都市圈内部城市化质量差异较大,社会发展质量已经成为制约各城市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由于历史文化渊源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上海大都市圈各城市城乡协调发展质量较高.未来,上海大都市圈要加大对社会民生与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提升都市圈社会发展质量;积极推动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畅通区域大循环;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加强各城市之间的社会经济合作,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大都市圈经济:21世纪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先阐述行政区经济制约珠三角区域城市群体效应的表现 ,然后在分析珠三角经济发展中强化区域行政割据与内耗的因素的基础上 ,得出大都市圈经济是 2 1世纪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间日趋激烈的角逐和竞争,杭州要在这新一轮“较量”中胜出,就必须重新审视自己,重新谋划未来,充分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成功经验,最大限度地发挥在国际产业分工和资本流动的前沿地带长江三角洲副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扩大自己的经济腹地,打造好杭州发展大都市圈经济这一“浙江平台”。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区域是我国经济规模最大、增长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强、一体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以上海为中心的大都市圈效应和区域经济效应日益凸现,板块经济的主导作用和引领作用不断提升,这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各家国有商业银行高度重视和支持长三角区域分行优先发展和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寻访新苏南     
吴玮  张云  张晶 《新财经》2006,(9):88-89
长三角地区占全国1%的土地、6%的人口,GDP占到全国18.5%、财政收入20%。目前,这一地区的经济活力日趋扩散。以地域为范围,几大都市圈已经在这里形成:上海大都市圈,宁镇扬(南京、镇江、扬州)都市圈、杭嘉湖(杭州、嘉兴、湖州)都市圈、苏锡常(苏州、无锡、常州)都市圈等。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本刊记者踏上南下之路,寻访发展中的新苏南。  相似文献   

17.
大都市圈通常是指由若干城市集聚而成的高密度经济区域,在空间上表现为由大运量的高速通道联结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的城市群。在这个空间里,由于集聚形成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生产和服务的交易成本、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大大降低,投资回报率和要素收益率明显提高。经济活动的高度密集和在空间上的压缩,使得大都市圈往往成为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经济核心区和增长极,成为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  相似文献   

18.
李青 《西部论丛》2007,(6):24-27
从长期看,关中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可能会经过三个盼段。第一阶段是关中地区各城市竞相发展,其中西安作为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作用更为突出,西安大都市圈出现,中间型大城市逐步形成;第二阶段是关中地区城市体系比较完整,城市间分工合作关系深化,逐渐一体化发展,关中城市群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9.
有专家预言,21世纪将是城市圈的世纪,经济的主要动力将越来越源于城市圈特别是大都市圈。城市圈是以城市为元素的经济联合体,主要优势是可以整合圈域内各地区的经济资源,致力于形成多中心的空间结构,促进产业扩散与转移,提升圈域经济的整体实力和竞争优势,实现圈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上海实现“一个龙头、四个中心”的重要一环,也是上海新一轮快速发展的动力来源。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将促进上海城市服务功能的完善和凸现,对上海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意义深远。本文认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必须着眼于以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的协作联动为依托,特别是以杭州湾经济圈为基础,使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真正具有世界级的影响和功能。在这过程中,推进从杭州湾经济带到杭州湾经济圈的发展,是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关键步骤。从杭州湾经济带到杭州湾经济圈演进的战略意义在于,以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目标,以杭州湾经济圈资源优化组合为原则,以产业协调发展为抓手,以国际航运中心功能营造为核心,实现从杭州湾经济带到杭州湾经济圈的跨越,也实现上海港从地区性大港列国际航运中心的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