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马光明 《发展》2008,(12):25-26
甘肃省嘉峪关市地处戈壁腹地,自然条件严酷、经济结构单一、远离中心市场、资源市场两头在外,诸多因素决定了嘉峪关市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更为艰巨,更加紧迫。近年来,我们坚持把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下功夫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  相似文献   

2.
段国强 《魅力中国》2013,(32):321-32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做好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本文就从新闻传媒发展的角度来论述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重点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原则,提出了“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见实施以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战略,是当前和“十一五”时期构建和谐社会最有效的切入点,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心所在。笔认为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之一就是要以人的生活为本,而“平安生活”则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底线要求,符合当前社会现实和整个社会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群众追求平安、富足、幸福生活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乡镇经济》2006,(10):54-54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  相似文献   

5.
坚持以人为本,使人民群众共建共享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集中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和力量源泉。要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下,坚定不移地把以人为本、使人民群众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原则,贯彻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过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杨仲雄 《发展》2008,(2):28-29
安全生产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之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之一,受到全党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并把安全生产纳入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面贯彻十  相似文献   

7.
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亲民爱民、关注民生。报告中反复强调,要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更加重视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东丽区民政局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切民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们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紧紧围绕“民计民生,稳定和谐”这一主题,按照“坚持更高标准,追求更高水平,实现率先发展”的目标,带着感情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陶春艳 《理论观察》2010,(3):170-171
近年来.民生新闻作为一种全新的报道理念和报道模式,越来越受到百性的关注,并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史明华 《宁波通讯》2006,(11):38-40
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城市管理理念,建立公众参与机制,是新形势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任务;是降低管理成本,促进城市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困难的具体体现;是坚持走群众路线,一切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制度。  相似文献   

11.
王丰华 《魅力中国》2011,(10):321-321
政理念,是稳定社会,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生活环境的前提和基础。群众文化作为与广大人民群众最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活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发挥群众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是每一位群众文化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相似文献   

12.
修刚 《黑河学刊》2008,(5):55-5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目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新闻传媒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其作用表现在以人为本、团结稳定、化解矛盾、树立榜样。  相似文献   

13.
李若石 《理论观察》2009,(6):166-167
舆论导向关系党的工作全局,关系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江泽民同志关于“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的精辟论述,深刻揭示了坚持正确导向的重要性。新闻舆论工作要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放、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于涉及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事件、社会问题、社会风貌及突发事件、灾难性报道的社会新闻就更要加强对舆论导向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新闻工作党性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新闻媒体的宣传引导,新闻工作是党的整个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坚持新闻工作党性原则,必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必须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必须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弘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社会风气;必须大力发展传媒产业,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精神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15.
赵洪山 《浙江经济》2007,(12):31-31
对民生问题的更多关注是最近几年的事情,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是体现重视民生,改善民生的重大工,刚刚闭幕的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围绕“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这一主线。更加突出体现“民生”内容,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充分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将以更大的决心,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人大代表在努力推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各级人大代表着重应发挥好以下四大作用:一、发挥知情参政作用,畅通社情民意,反映人民所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必须要建立畅通、公正、  相似文献   

17.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海曙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精神,把改善民生放在战略高度来看待,从群众最关心的事做起,从解决群众最盼、最急、呼声最大的问题抓起,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稳步扩大工作层面,就业、医疗、居家养老、社会保障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  相似文献   

18.
《唐山经济》2007,(11):26-29
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的。科学发展观学教活动开展以来,路南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关注民本民生,把学教活动与提高全区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紧密结合起来,把研究谋划科学发展的路径、创新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与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紧密结合起来,用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推动实现、维护、发展群众根本利益的各项工作,用群众幸福指数的提高作为检验学教活动成效的基本标准,让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学教活动带来的变化和进步。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体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20.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党"坚持执政为民,首先必须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2003年胡主席视察京郊时的讲话:中国新闻网,2003年1月25日)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和春节期间视察甘肃时,胡主席再次将民生问题提出来,并强调注重和着力解决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