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货币政策是当代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否通畅关系到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目标能否实现,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立足于分析中国货币政策的微观传导机制,通过经济转型条件下各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模式的特点和变迁,从微观角度探索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因素。为了保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畅通,本文从微观主体行为的视角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信用制度的完善与否关系到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能否真正得到贯彻落实。本文以我国的信用现状为出发点,分析了信用制度的缺失对中央银行在通过实施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时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方面的影响,认为信用缺失是造成我国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引起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些变化,最终实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的传递过程。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主要以稳定物价和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通过信贷配给和利率机制进行传导。由于我国仍然处于经济的转轨时期,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不畅通造成了我国的货币政策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相似文献   

4.
《经济研究参考》2014,(7):45-59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现行货币政策框架初步建立以来,货币政策操作适应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需要,与财政政策及其他政策手段共同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通过梳理总结10多年来货币政策框架调整改进和货币政策操作,可以发现我国的货币政策具有采用相机抉择模式、最终目标多元化、工具运用渐趋灵活、注重与财政政策协调搭配等特点。从货币政策机制化及政策有效性要求考虑,当前货币政策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连续性、稳定性与灵活性、应变性之间的平衡机制不健全;政策决策机制及决策信息公开机制有待完善;有效兼顾内外均衡目标的机制尚未建立,且兼顾经济结构优化目标的操作存在负面效应;政策工具运用上对数量型工具的依赖程度偏高;利率、汇率和资产价格传导渠道还不畅通,同时信贷渠道受银行体系结构等影响传导效果不理想;与其他政策手段搭配中,因对政策叠加效应预估不足,导致调控效果不理想,或付出不必要的政策成本。党的十八大提出"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的新要求,货币政策有必要通过完善货币政策决策机制、形成兼顾货币政策多重目标的机制、提高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机制化程度、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建立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手段的协调机制等方式,积极推进机制化建设,以促进宏观调控机制化程度和有效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开放经济对货币政策运行环境、传导机制、调控手段和目标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得保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变得更加复杂。主要表现为:外部均衡在货币政策中的地位显著提高;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相互影响;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增强;国际经济渠道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重要性上升;部分货币政策工具的调节力度有所下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明显,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6.
何佳璇 《当代经济》2016,(10):12-13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一起作为管理当局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是关键的一环,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政策的效果,最终也将对我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然而相关实证研究结论表明,我国近年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仍处于并非十分有效的状态.面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提高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建议与对策,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确定货币政策目标之后,从选用一定的政策工具现实地进行操作开始,到实现其预期调控目标之间所经过的各种中间环节、各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及其因果关系。1997年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软着陆”,但伴随而来的是失业增加,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物价指数负增长,通货紧缩等。在此背景下,中央银行自1998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扩张性的政策手段干预宏观经济,但其效果不十分明显,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却以每年大约一个百分点下降,货币政策效用出现了递减,究其原因在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微…  相似文献   

8.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3,自引:0,他引:73  
为制定切实可行的货币调控政策,货币当局必须了解和把握货币政策在实体经济中的传导途径,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出发,采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途径进行分析研究。本文的实证结论是:无论是在80年代还是在90年代,信用渠道都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途径。这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取以及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利用货币政策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均具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理  张琴  黄帆帆 《技术经济》2013,(2):124-131
利用2004年1月至2011年3月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月度数据,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对我国货币政策的省际传导渠道和传导效果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无论从政策工具到中介目标,还是从中介目标到实体经济,都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依据实证结果,从稳物价、促增长和缩小地区间差距等方面,对构建差别化货币政策的实施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可以定义为公众未预期到的货币政策调整,并表现为货币政策目标不确定性、货币政策工具不确定性及货币政策传导的不确定性。基于TVP-SV-FAVAR模型,我们从货币政策目标、工具和传导三个方面选取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MCMC)方法,测度了2007-2020年期间的中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一定程度上中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外生于经济波动,其成因在于货币政策决策的不确定性、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和外生突发事件冲击。政策建议是:(1)精简和优化货币政策目标、工具和传导机制;(2)保持货币政策决策人员、沟通、信息发布、政策调整的稳定性,特别是在国内外货币政策分化严重时期;(3)降低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国外货币政策进行科学的解读,防止不确定性的共鸣效应;(4)避免重大突发外生事件冲击对货币政策预期造成太大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