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02年底,船舶市场进入了新一轮的上升周期.在此期间,新船价格一路走高,从2002年中期连续几个月的105点,一直涨到2005年5月份的169点,涨幅高达61%.自2005年6月起,船价便开始逐渐走低,到11月份已跌至160.2点.后期船市何去何从,造船界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虽然船价连续几个月走低,但由于船厂手持订单饱满,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等原因,各大造船企业不会轻易继续降低价格接单.也有专家认为,目前三大造船国,尤其是中国大量投资船坞等造船基础设施建设,世界造船能力急剧增加,而新船需求却不能消化如此庞大的供给能力,船舶市场即将进入下跌通道.  相似文献   

2.
从目前年造船总产量来看,我国造船业是世界上仅次于韩国和日本的第三大造船国.但据造船技术专家估计,目前我国造船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造船水平相差15~20年,落后于韩国和日本两到三个台阶.近几年我国开始了大型造船企业和造船基地的建设,目前,外高桥造船基地一期工程已全面竣工,崇明岛修造船基地和长兴岛造船基地也已相继开工;待这些基地建成后,上海的年造船能力将在2015年达到1200万吨,成为世界最大的造船基地.中国也将成为世界上造船能力最大的国家.但如何做强造船业,还需有一定的基础作保障.造船工艺的研究、推广和应用便是造船业的发展的基础与保障之一.  相似文献   

3.
2006年,世界造船市场并没有出现人们普遍预期的回落行情,在国际航运市场继续走低的情况下,造船市场却一改2005年年中开始出现的下滑走势而逆势走强,各项造船指标均创历史最高记录.2006年成为世界现代造船史上名副其实的高峰年.那么,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2006年造船市场会逆势回升并走出空前兴旺的行情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市场因素好于预期为行情回升创造了条件,而非市场因素的作用是市场空前兴旺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造船业发展势头迅猛,造船产量逐年提升,市场份额迅速扩大.无论是硬件设施条件、造船生产效率,还是造船技术水平、产品结构升级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提高,中国造船业的迅速崛起直接推动着世界造船业由四极格局向中、日、韩三足鼎立的转变.对于中国造船业的快速发展,日本造船界起初不以为然,认为中国造船业与其相比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技术水平上都相差甚远,中国还谈不上是个真正的竞争对手.随着新世纪以来中国造船业的飞速发展,日本造船业的警觉也越来越高.2005年乃至2006年上半年,中国的造船接单量超过了日本,这在日本造成了轩然大波.日本造船工业会和日本主要造船重工企业的高层领导均对此进行了评论,"中国造船威胁论"的声调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5.
2002年下半年以来的国际国内船市,用"火爆"、"兴旺"、"繁荣"这些词来形容都显得分量不足了,因为我们迎来了世界造船史上最大的订造高峰期,在其中担当重要角色的我国造船业和造船市场也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我国造船产量连续三年增幅在200万载重吨以上,占世界市场的份额在短短几年内从8.4%(2002年)快速提高到18%(2005年预期).中国造船业"火"了、"大"了,中国成为世界造船中心的趋势已不容置疑.在我们用鲜花和锣鼓庆祝一艘艘巨轮下水的时候,也需要冷静地透视一下巨轮腹中那千万种的配套设备,made in China or others,中国船舶配套业在火爆船市中表现如何呢?它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年,欧盟与韩国造船纠纷已成为国际船市最热点的问题.尤其是2000年12月,欧盟根据贸易壁垒条款,决定正式对韩国造船企业在国际造船市场上的不公平竞争行为进行反倾销调查,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欧盟与韩国的造船纠纷缘何而起呢?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造船能力增长状况的估计 对于解放后我国民船建造能力,笔者查遍了<当代中国的船舶工业>也没有看到适当的数字,只查到1978年全国民船产量为86.1万吨.据此,笔者估计"五五"计划末期(1980年)我国民船建造能力约为120万综合吨,其中六机部的民船建造能力约占2/3.对于此后全国民船建造能力和船舶工业总公司(1999年7月1日后为两大船舶集团公司)的民船建造能力,笔者在参考有关资料的基础上,作出了估计.对于2005年的数据,笔者根据所掌握的资料也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中国船舶工业30年成就奠定了技术进步的基础,在当前的形势下,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竞争能力,是我国船舶工业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措施。”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黄平涛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造船企业加快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是提高造船效率的重要途径。国内船厂应加强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改进造船工艺和流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寻求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德国造船业从近代开始就在世界造船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造船技术水平和造船产量均居世界前列.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之后,随着日本、韩国和中国等东亚国家在造船市场上的崛起,以及东欧国家造船企业开始进入国际造船市场,德国造船业在这些国家人工成本低廉的优势面前,逐渐失去了订单,在世界船舶市场的份额也逐渐减少.困境中的德国造船业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励精图治,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2001年中国船舶工业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造船完工量达390万吨,比上一年度增长12.7%,承接新船订单585万吨,也比上一年增长了11.9%,跟自己比可以说是可喜可贺.但如果我们把中国和日本及韩国造船业在过去一两年中的实绩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处在世界第三位的中国造船业与处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日本和韩国相比,就造船完工量和接单量而言还是有不少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2005年,世界和我国造船完工量双双再创历史新高,国际船市持续火爆,我国造船能力进一步增强.然而,这表面红火的形势并不能让中国造船人感到真正的欢欣.因为我国船舶配套业落后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随着造船规模扩大、产量大幅增加,造船企业进口船用设备的成本也在大幅上升,主要船用设备、关键部件供货紧张,受国外设备厂商特别是竞争对手的制约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2.
新春伊始,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首次采用平地船台建造的7.6万载重吨散货船1月20日在中船江南长兴造船基地顺利下水,创下了国内平地造船吨位最大的新纪录,成为江南造船史上又一项“中国第一”。  相似文献   

13.
和阳 《商务周刊》2010,(23):116-116
中国造船业巨擘江南造船厂计划2015年将自己的造船能力达到1200万吨,而现排名世界第一的现代重工不过是800万吨。中国造船企业的雄心壮志让韩国人慨叹不已,10月份发表在《朝鲜日报》的一篇文章说,"在经济萧条时壮大造船厂并集中推行接单战略"是韩国得以超越日本的经验,现在"中国比韩国的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市场及国内市场的双重拉动下,近些年来,中国的船舶工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过去 5年间,中国的造船产量年均增长 26%; 2004年,造船产量达到 880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 14%.中国船舶工业自 1994年以来, 造船量已连续位居世界第三位. 2003年,中国造船量达 600万吨,占世界份额首次超过 10%;承接新船订单约占世界份额的 16%;累计手持订单占世界份额的 15%; 到 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中国已步入造船大国的行列,如何在当前国际造船行业激烈的竞争中持续发展是当前的重要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在造船企业未来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分析国有造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其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中国造船能力的大幅度提升.越来越多的船东选择到中国船厂造船。同时由于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全球造船市场出现了经常性、较大幅度的波动。  相似文献   

17.
目前,造船行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中小型船舶市场竟争更为突出.船舶产品投资额大回报期长.为尽快发挥投资效益,船主对交货期要求越来越紧,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船舶企业一提到造船周期长,人们往往会联想到物资供应跟不上,船厂的生产会上物资部门被"将军"的情况经常发生.其实造船周期包含很多方面的工作:如设计周期、建造周期、生产准备周期、物资准备周期等等.因为造船所需物资品种繁多,数量少,批量小,质量要求高,而涉及到的配套机电产品生产厂家众多,他们同样需要制造周期.加之有些产品受市场因素的制约,增加了物资准备的难度,如近两年钢材市场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造船用钢材紧俏,数量少,批量小,难以及时组织到货源.因此,抓好物资供应工作显得尤为突出,而物资准备工作考虑周全,对缩短造船周期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国内造船     
《船舶经济贸易》2006,(1):22-25
我国去年造船1200万载重吨;中船集团公司2005年造船500万吨;沪东中华首艘LNG船出坞;“中铁渤海1号”在新港船厂下水;扬帆集团开建2750TEU集装箱船。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两年,虽然由于汇率的变化给建造出口船带来了负面影响,但我国的造船事业却有了迅猛发展.2005年的造船总量达到1212万载重吨,比2003年的641万载重吨翻了近一番.造船总量不断扩大的原因主要来自五个方面:国家有关部委与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大型造船设施的扩建与因陋就简造船法齐头并进;总装造船方法在大中型船厂得到推崇与实施;造船主要工种技术含量不高使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国内中、小船厂在世界造船市场具有低价接单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2006年9月中旬,欧洲船厂联合会(CESA)对外公布<2005年欧洲地区造船业年度报告>.报告共分14个部分,对欧洲造船及世界范围的船舶市场、2015领先计划实施进展、欧洲海事科技研发、未来船舶市场需求与能力供给、船舶保养、维修与改装、CESA主要办事机构等予以了全面说明,并在其附录部分给出了2005年有关欧洲各国订单、劳动力等全部统计数据.这里就其2005年欧洲造船市场与未来船舶需求预测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