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我国粮食贸易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粮食贸易大国,在世界粮食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随着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粮食进口在世界粮食进口贸易中所占比重大幅提高。我国粮食进口对国际市场相关粮食品种价格影响越来越大,也使国内市场和国  相似文献   

2.
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等托市收购政策施行以来,在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降低粮食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增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能力、稳定粮食市场价格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政策运行过程中逐渐出现市场扭曲和效率损失越来越大、主粮高度自给率与大量进口形成矛盾、产业链下游粮食加工业受到冲击越来越大、品种和地区差价不合理及不同地区支持水平不均衡等问题。为此,客观分析粮食托市收购政策的实施效果,有助于认清托市收购政策的现实环境,对新常态下完善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期,全球范围内的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给诸多国家带来了严重影响。与此同时,国内的粮食价格走向却与国际市场形成了反差,其原因除了政策导向,还有一些地区性因素,需要我们给予关注。作为出发点,我们要掌握近期国际粮食市场的概况。  相似文献   

4.
一、研究的背景粮食安全、军事安全和金融安全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安全问题",尤其是粮食安全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主要问题。特别在2006~2009年,世界粮食价格大幅波动,粮食市场供求关系剧烈起伏,许多国家粮食短缺,粮食价格大涨,有些国家发生了饥荒,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政治危机,由此可见粮食安全对一国的经济发展和政  相似文献   

5.
曾伟 《经济学家》2023,(3):109-119
我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国际粮食价格对国内粮食市场和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长周期视角,分析了1964—2022年间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的特征和驱动因素。自1960年代以来国际粮食价格大涨共发生6次,分别发生于1972—1974年、1977—1981年、1994—1996年、2006—2008年、2010—2012年、2020—2022年,每次持续时间最短20个月,最长超过44个月。全球粮食价格大幅波动的根源和诱因表明,自然灾害和极端气候、地缘政治和地区冲突、贸易限制和供应链受阻、资本炒作和投机是国际粮食价格波动进而引发粮食危机的重要影响因素。总结这六次价格大幅波动规律,供求失衡是国际粮价波动的客观基础,资本炒作和投机是国际粮价短期急剧波动的重要推力,原油价格通过成本效应和替代效应与粮价共振等成为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的共性特征。为防范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对国内输入性、传导性风险,应立足国内着力夯实粮食供求基本面,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着力解决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加强粮食期现货市场监管预警打击资本炒作和恶意投机,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提高国际粮食供应链韧性。  相似文献   

6.
粮食安全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来看,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比提高粮食产量更为重要;我国应该适当扩大进口我国不具备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以适度的国际交换来促进我国粮食生产和流通的效率;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是由粮食商品的特殊属性和经济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也是各国粮食流通体制变革的普遍规律;我国应在放开粮食收储市场的同时,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管理和宏观调控,以确保一个拥有13亿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粮食进出口体制与发展战略□张碧琼李越一、中国粮食进出口现状分析从总体来看,中国是粮食净进口国。多年来粮食外贸的基本格局是:出口大米,进口小麦,以调剂余缺。由于受传统体制的制约,粮食进出口常常与国内粮食丰歉不挂钩,与国际粮食市场供求和价格不挂钩,...  相似文献   

8.
我国粮食价格变动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淑萍 《财经科学》2011,(8):93-102
粮食价格变动的经济效应体现为对粮食产量、农民收入、物价的影响。从粮食市场价格形成的机制看,成本与资源禀赋决定粮价的长期走势,中期以市场自发调节为基础,政府干预为主导。本文通过对粮价与粮食产量、粮价与农民收入、粮价与物价之间的协整性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结论:粮食价格上涨能显著地刺激粮食增产、短期内激励农民增收,统计意义上粮食市场价格上涨不会引起物价上升,政府要继续利用粮食价格手段支持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今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上涨不是引起通胀的主要原因,不能轻率地抑制农产品价格。  相似文献   

9.
粮食外贸依存度的大小反映了一国粮食市场与国际粮食市场的依赖程度。根据中国粮食外贸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及出口依存度1950—2008年的变动趋势,从粮食贸易性质、品种及地区结构特点分析影响其变动的因素,建立粮食外贸依存度时间序列变化的回归模型。得出当前由于粮食贸易不均衡、个别品种的外贸依存度过高,使得整体的粮食外贸依存度看似偏高。因此,应提高粮食种植的科技含量,优化区域结构和品种结构,合理确定粮食进口比例。  相似文献   

10.
当前有四大制约因素,会对2005年“三农”产生较大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农民收入增幅比上年有所下降。1.2005年我国的粮食价格在高位上下降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上升的可能性。(1)2005年全球粮食有望增产,库存将有所增加,世界粮食市场价格将呈现下降趋势。受世界粮食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我国粮食价格也会同期发生顺向变动。(2)中国农民目前种粮的积极性比较高,  相似文献   

11.
正到"十一五"期末,我国涵盖粮食购销多个环节、多元市场主体、多种交易方式、多层次市场结构的粮食市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同时,国际国内市场联系日趋紧密,国际市场粮食供求和价格变化对国内市场稳定影响加大。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在"十二五"期间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粮食市场体系的目标,除需要在收购、零售、批发、期货交易、信息体系等环节继续加强国内市场体系的建设外,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国际粮食市场波动  相似文献   

12.
中美粮食生产成本和价格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中国粮食生产成本并不高于美国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问题一直是各界关注的重点。由于粮食、油料等土地密集型产品目前国内市场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许多人认为,我国粮食价格之所以高于国际市场,是因为粮食生产成本高于世界粮食主要出口国,主张通过宏观政策措施和微观技术手段,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我国粮食国际竞争力。应当说,由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业科技水平落后,生产投入数量和结构不尽合理,农民负担较重,我国目前粮食生产成本水平确实偏高,有必要也有可能适当降低。但是与一般人想…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中部粮食主产区农民售粮情况的实地调研显示:当前农民售粮行为正发生显著改变,由单纯注重价格向统筹考虑售粮价格、便利性及机会成本等转变,且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农户售粮方式开始分化。农民售粮方式和节奏的变化,已经对粮食市场流通主体经营行为、粮食市场稳定、国家宏观调控等产生明显影响。因此,亟需引导农民形成合理价格预期,支持农户科学储粮,完善托市调控政策等,发挥好农户储粮分期销售对促进农民种粮增收、服务国家宏观调控、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鹏 《当代经济》2016,(13):52-55
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之上,地势险要,东邻太行山脉,西接吕梁山脉,省内还有恒山、五台山、中条山、太岳山等,从而造成了物资运输困难.相比南方的水陆运输,山西地区的运输条件处于劣势,使得清代山西的粮食成本较其他省份要高,造成整个清代山西粮食市场价格波动都比较大,流通路径和运输成本是造成粮食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粮食供应链安全风险显著增加,加大了国际粮食市场利用的难度,如何防范国际粮食供应链安全风险、稳定国际粮食供应链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国际粮食供应链安全面临着包括国际粮食供应风险、运输风险和需求风险在内的供应链内部具体风险及以粮价波动风险为主的供应链外部系统风险,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自然灾害频发及地缘政治冲突等诱发国际粮食供应链安全风险愈发凸显。由于供应链不同环节风险间的关联性,加大了风险的应对难度,为有效应对国际粮食供应链安全风险,建议从加强全链条监测预警、保障国内粮食市场供给、完善粮食储备机制、推动进口来源多元化、扩展粮食运输通道等途径提升国际粮食供应链安全风险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理性认识粮食进口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粮食进口对一国粮食安全的影响体现在"总量安全"和"结构安全"两方面。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增长迅猛,但其对总量安全的作用非常有限。有鉴于结构性失调已成为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矛盾,当前粮食进口的主要作用应定位在促进国内粮食生产与供应的"结构安全"上。合理安排进口品种、以优质粮进口为契机理顺粮价关系并引导生产与供应结构调整、加大农业支持力度等措施,有助于逐步降低短缺粮食品种的进口依赖度,控制输入性通货膨胀,提升居民粮食消费福利水平,有效发挥粮食进口在我国粮食"结构安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正确贯彻我国新经济政策的同时,结合蓬勃兴起的横向经济联合,来探索粮食企业新的流通渠道和管理体制,对于促进粮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合理流通,减少国家财政负担,逐步理顺粮食价格体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粮食企业发展横向径济联合的必要性 发展横向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是粮灵企业由管理型向经营转化的要求。长期以来,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有计划地统一管理,由于购销价格的倒挂,使粮油商业在发展过程中演变为政策性亏损企业。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农业生产得到  相似文献   

18.
影响粮食价格波动除了宏观因素外,还存在一个被高度简化甚至被完全忽略的“黑箱”——粮食产业的市场结构和产业内部情况。各种宏观经济中的如石油价格、农资价格、工业用粮需求的增加、国际资本的投机等诸因素通过被简化的“黑箱”对我国粮食价格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粮食问题一直是我国农业政策的核心,我国从2004年开始逐步将粮食补贴从流通领域补贴转为直接补贴,本文通过模型分析的方法,量化分析我国农业直接补贴的政策效应,分析了粮食直接补贴对粮食产量、粮食价格、农民收入等方面的影响,并对我国粮食直补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罗重谱 《经济纵横》2021,(11):97-102
新冠肺炎疫情、极端天气等对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产生较大冲击,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呈现高产量、高库存、高价格、高贸易量、高成本等特征,面临较多不确定性,对我国粮食进口、价格等产生一定输入性传导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仍需坚持长短结合,积极应对短期可能的冲击挑战,更要面向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聚焦市场化改革,完善收储制度和粮食价格形成机制;聚焦重点区域,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区域性粮食安全风险;聚焦关键主体,推进种粮主体结构有序转换;统筹国际国内,千方百计扩大外部粮源获取能力.要提高粮食供给的稳定性、可靠性、可持续性,牢牢握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构建与现代化目标相匹配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